天天看點

紙上談兵之甲午輸在哪(六):軍艦篇 濟遠VS和泉

作者:蠟筆小舊事

這一輪對局的是名聲不太好的濟遠号對陣聯合艦隊的和泉号。

izumi (和泉号),防護巡洋艦,名字源于日本古代和泉國(izumi province),地理位置大約在今大阪府境内。和泉由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建造。起初是為智利海軍建造,在1894年日本從智利手裡購得該船。在服役于智利海軍的時候,和泉的船名是esmeralda(埃斯梅拉達号)。1881年4月該船的設計被定下,1883年下水1884年完工,并于1894年11月15日賣給日本,但是直到1895年2月才到達日本。也有史料顯示,原本北洋計劃購買和泉号的,但是日本卻耍了手段而買到了該船。

紙上談兵之甲午輸在哪(六):軍艦篇 濟遠VS和泉

聯合艦隊 和泉号

雖然在夠得該船之前的夏末初秋,黃海戰役已經結束,但是既然是紙上談兵,筆者就把和泉和濟遠做一下對比吧。

和泉排水量近3,000噸,長寬各為82.29米和12.8米,吃水5.64米。4,536千瓦功率,600噸載煤量,極速18.25節。主要火力是2門10英寸主炮,6門6英寸副炮。乘員300人。有資料顯示,和泉的穩定性不太好,在服役聯合艦隊時候被改造過以降低重心增加穩定性。

紙上談兵之甲午輸在哪(六):軍艦篇 濟遠VS和泉

聯合艦隊 和泉号 作為智利海軍時候的油畫

濟遠号,德國伏爾铿造防護巡洋艦。原本,濟遠是作為定遠級的3号船訂購的,但是由于預算緊缺,最終隻能造個防護巡洋艦。

遐想一下,如果北洋水師有3艘定遠級會是什麼結果。。。

濟遠的設計是1883年1月定下,年底的12月就下水,次年8月完工,速度好快。于1885年7月服役北洋。排水量2,337噸,長寬71.9米和10.5米,吃水5.2米。尺寸上比和泉小了一圈,2,100千瓦功率,足足比和泉少了一倍多,極速也隻有15節,乘員180人。

主要火力是2門8.2英寸克虜伯主炮,1門5.9英寸克虜伯副炮,火力上也落下風。

上面提到,由于和泉到位的時候已經是甲午戰争的末期,是以和泉未能參加主要的和北洋水師的海上對抗,是以并沒有多少實戰可供參考。

至于濟遠,也是近代史上充滿“傳奇”色彩的軍艦之一了。1894年7月25日,濟遠和廣乙号在和運兵船高升号會和的途中碰到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吉野、浪速、秋津洲等三艘快速巡洋艦,曆史上的豐島海戰就這樣開打了。一開始,濟遠試圖靠近吉野以便近距離用魚雷攻擊吉野,但順勢,浪速和秋津洲便開始炮擊濟遠,而排水量隻有千餘噸的廣乙被暫時忽略。在噸位和火力比濟遠大得多的巡洋艦的攻擊下,濟遠的前主炮很快被打壞,水線裝甲以上建築也被嚴重破壞,于是管帶方伯謙指令全速逃回威海衛。

紙上談兵之甲午輸在哪(六):軍艦篇 濟遠VS和泉

北洋水師 濟遠号

貌似方伯謙也是戰鬥過的,而不是一開打就跑。

日軍自然不會就這麼放濟遠和廣乙一馬,吉野對濟遠緊追不舍。來看看當時3艘日艦的速度,秋津洲19節,浪速18.5節,而吉野更是達到23節。事實上,黃海海戰時這三艘軍艦就是日軍第一遊擊隊的主要乘員。反觀濟遠,隻有15節,速度上根本被吉野碾壓。但是最終濟遠卻逃了回去,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濟遠在逃跑的時候用尾炮擊中了吉野,第二種是廣乙擊中了吉野。當濟遠逃回家的同時,排水量才1000噸、主炮口徑僅為120毫米的廣乙卻在和秋津洲、浪速對抗。當然最終結果不出意外,廣乙被擊沉。事後管帶方伯謙被質問調查,但是最終結果是方伯謙繼續留任濟遠管帶一職,或許方的解釋令上頭信服他的選擇是正确的吧,又或許希望他戴罪立功。

濟遠修理好之後沒多久,黃海海戰便開打了。這次戰役中,濟遠和廣甲被分在一組。但是開打沒多久,濟遠便發出受傷并退出戰鬥序列的信号,然後在退出後又再次傳回戰場,并且中途方伯謙的指揮權一度被下屬控制。這其中很玩味,小編猜想是不是下屬看不慣方伯謙逃跑而将其軟禁,由船上其他軍官指揮戰鬥。但是最終傳回戰場的濟遠卻撞到了友艦超勇号,并使超勇沉沒。戰後,濟遠是北洋水師幸存軍艦中受傷最少的,而方伯謙也被處決。

總之,論戰功,除了豐島戰役剛開始的試圖魚雷攻擊吉野和存有争議的擊中吉野之外,濟遠再也沒有其他亮點。

綜合比較,濟遠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