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n or Out? Kubernetes一統江湖的野心 - 寫在Kubernetes 1.6即将釋出之際

如今,kubernetes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容器編排工具,企業選擇kubernetes本質上是擁抱以kubernetes為核心的雲原生最佳實踐。其中包含了網絡、存儲、計算等運作資源的排程,還涵蓋了監控、日志搜集、應用分發、系統架構等研發和運維的操作流程。

In or Out? Kubernetes一統江湖的野心 - 寫在Kubernetes 1.6即将釋出之際

因為kubernetes沒有内置容器網絡元件,是以每一個kubernetes使用者都需要進行容器網絡的選型,給新使用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從現狀來看,不内置網絡元件的政策雖然增加了部署的複雜度,但給衆多sdn廠商留下了足夠的公平競争空間,從中長期來講是有利于容器網絡領域的良性發展的。

在系統架構越來越複雜的今天,能夠友善的将複雜的分布式系統運作起來,無疑為kubernetes的推廣增加了不少亮點。目前一些常見的開源系統,比如redis,elasticsearch等已經可以通過使用官方的charts進行部署。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開源項目加入這個清單。

有兩句經常聽到的話在kubernetes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一是沒有什麼是不能通過增加一個抽象層解決的,二是一流的企業做标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産品。kubernetes通過在具體實作上增加抽象層,試圖為整個容器生态圈建立統一的标準。當标準逐漸建立,使用者開始依照标準選擇解決方案,将進一步強化kubernetes位于整個容器生态核心的地位。這時容器生态的上下遊将不得不面對,要麼選擇in擁抱kubernetes所提出的标準,要麼選擇out被整個生态圈孤立的情況。面對這種選擇,想必大部分廠商都将選擇in,而更多的廠商加入将進一步強化标準的力量。

可以預見kubernetes建構的組織、标準、開源項目三層體系,将有望統一容器生态圈的各方力量,而這種統一對最終使用者是有益的。在容器生态中的各個領域,開源的解決方案将與商業解決方案直接競争,甚至開源解決方案之間也将展開競争。這種競争将促進整個容器生态的發展,由于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标準,不論你在最初建設時選擇的是哪一套解決方案,将來也可以用更新更好的方案來替換,規避了商家綁定的風險。希望捐獻給cncf的項目将會越來越多,因為進入cncf就意味着比其他相同功能的開源項目更加容易獲得kubernetes生态圈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