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時代,哪些行業最容易被颠覆?

大資料時代,哪些行業最容易被颠覆?

現在可以從很多人口中聽到“資訊消費”這個詞。

7月12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就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要促進資訊消費,推動經濟轉型更新。工信部資訊化推進司司長徐愈,則将此解讀為中國第一次出台有關資訊消費的政策。8月14日,中國政府進一步釋出《關于促進資訊消費擴大内需的若幹意見》。

資本市場立刻嗅到了什麼。宏源證券恰好也選在這一天釋出易歡歡等分析師合作撰寫的《大資料時代的跨界與颠覆:舊制度與大革命》。

在宏源證券副所長易歡歡看來,“資訊消費”成為内需拉動的新引擎,大資料将發揮野蠻人的角色:颠覆傳統産業提升營運效率和結構效率,推動傳統産業更新經濟轉型。

易歡歡從年初的股價走勢中看到了什麼苗頭?他認為,資訊闆塊估值步步高升,資訊消費将支撐長期看點。

二月份,新聞報道軍方遭黑客工具,資訊安全受重視,資訊安全相關标的出現一波上漲。

四月份,北鬥闆塊關注度提升,相關标的出現一波上升浪潮。

四月底到五月初,一季報超預期,公司強勢上漲。

五月中,海外市場大資料受到強烈追捧,國内對應标的開始持續高漲,帶動了行業整體估值的上升。

六月份開始,“棱鏡門”事件開始發酵,相關标的随着各路媒體對“棱鏡門”事件的不斷解讀以及洩露材料的不斷增加領漲行業闆塊,并且受益标的從大資料處理、資訊安全到基礎軟硬體生産全方位上漲。

在這段時間内,網際網路金融相關标的股價步入長期上升通道,國家及各地從政策角度不斷加大對于網際網路金融的重視。馬雲作為銀行業門口野蠻人的代表,給銀行業帶來巨大壓力,以餘額寶、現金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大賺眼球。

期間,阿裡收購高德帶來投資者對于高德、四維等圖商投資價值的重新評估;阿裡線上旅遊布局帶來對應标的的價值重估;淘寶同學上線,帶動了網際網路教育概念标的的暴漲。

由于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平闆電腦、穿戴式裝置等電子産品在不斷加速滲透。在此基礎上産生越來越多的基于雲服務的軟體應用。在軟體應用背後也聚集了大量的數字内容。數字内容最終又需要通過電子産品來展現。

三大産業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協同互動關系,吸引了大量的消費使用者,并沉澱了大量的資料資産,基于資料資産未來又将衍生出多種新型商業模式。

網際網路從媒體、零售和内容開始,逐漸向金融、醫療、教育、電視、建築等行業滲入,融合形成新的商業模式。網際網路與大資料本質上對傳統産業的價值是核心要素的配置設定,是生産關系的重構,提升營運效率和結構效率。

在大資料時代,所有傳統産業都将面臨兩層競争:第一層是傳統産業機構與跨界者之間的競争,大量借助網際網路和大資料的跨界者紛紛侵占傳統産業的領域。

第二層是傳統産業内部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全國性企業與區域性企業之間的競争,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打破了資訊不對稱和實體區域壁壘,使得所有企業都将站在同一層面競争,加劇了競争激烈程度,加速企業的優勝劣汰。

在兩層競争的推動下,傳統産業最終将形成大平台+衆多小而美的産業格局。

在這個過程中,會衍生出兩大新的投資的機遇:一是網際網路傳統産業化,大量網際網路企業将基于大量的使用者和資料資産進行跨界變現;二是傳統産業網際網路化,面對新進入者的沖擊,傳統産業中的企業将會積極進行自我變革,加大it投入,進而帶動相關it服務企業的增長。

大資料時代選擇是否能夠被颠覆的行業有兩個主要标準,第一是行業所在市場空間的大小,這決定了颠覆者進入的主觀動力;第二是行業存在颠覆機遇的大小,這将是颠覆者進入後将遇到的客觀條件。

越是資料可數字化程度高、資源複雜程度高和資訊不對稱程度高的行業越有較大機率被大資料技術颠覆。易歡歡分析稱,金融、電信和政府三個市場領域被大資料技術颠覆的可能性最大。

大資料時代,哪些行業最容易被颠覆?

已被颠覆的行業

在大資料時代,資料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之後的新要素,構成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競争力。憑借大資料和跨界颠覆打破了傳統的産業邊界和護城河,企業的核心競争力也開始重構,産業和企業的投資價值判斷都要進行重新審視和定義。

金融業的政策牌照、零售業的門店網絡原本都是非常強大的護城河和競争力,但如今都無一避免的面臨網際網路和大資料企業的沖擊和威脅。

谷歌、蘋果、亞馬遜、阿裡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争奪的焦點是使用者和資料。資料資産是企業未來搶占制高點的關鍵,而資料資産價值的大小則在于企業資料規模、活性以及解釋運用的能力。

以阿裡巴巴為例,阿裡涉足金融業和物流業的主要驅動力在于完善生态體系,通過增值服務内容的豐富和優化以吸引使用者、提高使用者黏性。同時,也正是因為阿裡巴巴沉澱了大量的資料資産,才能推出阿裡金融業務。

跨界者之是以能夠快速侵占傳統産業領土的重要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是跨界者往往通過創新性的手段推出新産品,或者免費、低價,或者友善快捷,如京東商城的産品價格更低廉、阿裡金融的産品服務更高效;二是跨界者的核心在于掌握大量的資料資産和使用者基礎,流量變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因而保證了跨界者可以在跨界時以更低的價格對抗。

在大資料時代,産業邊界模糊化。蘋果、谷歌、阿裡都不斷擴張業務,并試圖通過搭建以自己為核心的生态體系,來最大化資源的吞吐能力。企業之間的競争不再單純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競争,由于巨頭業務覆寫的廣泛性,巨頭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争。

如蘋果所上司的ios系和谷歌所上司的android系之間是很直接的競争關系,但谷歌2012年6月推出 ios 版 chrome,由此可見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合作關系,阿裡巴巴與銀行的關系也是充滿了博弈,支付寶與銀行之間更多的是合作關系,而阿裡金融與銀行之間更多的是競争關系。

<b></b>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10-29</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