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晉南北朝人物和故事連載(37)-劉淵

作者:jygzn

劉淵,字元海,新興郡慮虒(lu yi)縣(今山西省五台縣)人。十六國時期漢趙開國皇帝(在位六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後代 ,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母為呼延氏,劉淵是漢化匈奴貴族後裔(漢高祖劉邦将一位宗室之女作為和親公主嫁給冒頓單于,是以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為姓)。西晉朝廷日趨衰敗、各地流民紛紛起義反晉,劉淵趁勢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匈奴漢國政權,漢國政權建立進一步把中原推向戰争和動亂。

公元187年,漢靈帝诏令征發南匈奴出兵配合平叛,羌渠單于派遣其子左賢王於夫羅率兵前往,恰逢此時部落發生内亂,羌渠單于被殺,於夫羅無法回去,索性率兵留駐在東漢,自稱單于。於夫羅死後,其弟呼廚泉繼位,任命於夫羅之子劉豹為左賢王,後來曹操将呼廚泉的兵衆分為五部,任命劉豹為左部帥,其餘部帥也都由劉姓擔任,西晉初期,匈奴諸部大部分居住在晉陽附近。

劉淵年幼聰慧,兼修武藝,待劉淵成人之後儀表堂堂、談吐不俗、文武全才,周圍的人都願意與劉淵結識。劉淵作為人質在洛陽的時候,曹魏權臣司馬昭就非常喜歡他,司馬炎即位後,與劉淵交好的王渾曾多次向晉武帝司馬炎舉薦,司馬炎也非常賞識劉淵,想讓劉淵去帶兵,但是司馬炎的大臣說劉淵是匈奴人,可能會有異心,是以司馬炎任用劉淵的事情就此擱置。

公元270年-278年秃發鮮卑部首領秃發樹機能起兵斬殺秦州刺史胡烈和涼州刺史楊欣,于是西晉發兵秦、涼二州,準備平定叛亂,晉武帝司馬炎再次想起了劉淵,準備讓劉淵帶兵收複失地,但是大臣們擔心劉淵平定叛亂以後,有了兵權就如魚得水,不再是池中之物,于是晉武帝再次放棄任用劉淵的打算。

公元279年,劉淵的父親左部帥劉豹去世,經過西晉朝廷準許,劉淵繼父位,劉淵本就輕财重義,并且賞罰分明,于是匈奴五部豪傑都紛紛投效。公元290年,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外戚楊駿輔輔佐朝政,楊駿便任命劉淵為五部大都督,封爵為漢光鄉侯。公元300年,劉淵因為部族人叛逃出塞而被免官,不久之後成都王司馬穎鎮守邺城,上表推薦劉淵,于是劉淵來到邺城。之後八王之亂戰火再起,司馬家的各路王爺先後上台掌權,于是天下大亂。

劉淵的堂祖父王劉宣等人也秘密地共同推舉劉淵為大單于,并且派他們的黨羽呼延攸到邺城,将秘謀的内容告訴劉淵,于是劉淵以行送葬之禮為由請求回歸故地,司馬穎沒有答應,劉淵就讓呼延攸先回去,告訴劉宣等人招集五部人馬,會同宜陽的諸多胡人,表面上宣稱響應司馬穎,實際上卻是要圖謀叛變。

為了争奪中央政權控制權,司馬穎先是擊敗司馬乂,又被東赢公司馬騰、安北将軍王浚聯合攻擊,劉淵告訴司馬穎說自己回去勸說五部匈奴來解救,司馬穎非常高興,任命劉淵為北部單于,劉淵回到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後,劉宣等人便為劉淵上大單于的稱号,聚衆五萬。公元304年,劉淵在左國城自稱漢王,立國為漢(史稱漢趙、前趙)。

司馬騰聞訊,派将軍聶玄讨伐劉淵,結果大敗,劉淵乘勝追擊,派遣劉曜接連攻下太原、中都等地。公元305年,司馬騰與劉淵交戰數次,皆不得勝,結果讓劉淵攻占了蒲阪(今山西永縣)、平陽(今山西臨汾),在趙魏起兵的汲桑、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征、東萊人王彌以及石勒等人都相繼投降劉淵,劉淵勢力大增,有了逐鹿中原的能力。

公元308年,劉淵正式稱帝,聽從太史令宣于修的建議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不久,劉淵命其子劉聰、大将王彌、劉曜、劉景等人兩次攻打洛陽,均未成功。公元310年,劉淵去世,其子劉和(劉淵長子)繼位,但不久之後,劉聰(劉淵四子)殺劉和自立,次年攻破洛陽,俘獲晉愍帝,制造永嘉之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