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起:憑《省試湘靈鼓瑟》一舉奪魁,驚豔後世千年的唐朝考試牛人一、原詩賞析二、錢起和唐朝的“考王”、“考神”結語

作者:暮城煙雨遙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東坡參加科舉考試,揮毫寫下了一篇“滿分作文”——《刑賞忠厚之至論》,該文走紅至今已九百餘年。

其實,比蘇東坡早三百多年前,有一個叫錢起的詩人在會試考場上寫了一首“試帖詩”,憑最後兩句十個字便一舉奪魁。後來這一首詩成為曆代科考場上詩作的範本,走紅了一千二百餘年。

錢起:憑《省試湘靈鼓瑟》一舉奪魁,驚豔後世千年的唐朝考試牛人一、原詩賞析二、錢起和唐朝的“考王”、“考神”結語

那一首詩的名字叫——《省試湘靈鼓瑟》。

《省試湘靈鼓瑟》——唐·錢起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

詩歌意譯:舜帝的妻子是湘水中的神靈,她擅于彈奏一種名為“雲和”的古瑟。河神馮夷不懂瑟聲中的悲涼,聽到樂曲開心得翩然起舞,但是像屈原、賈誼這樣的魂魄,卻聞瑟而傷心。

袅袅曲聲,哀婉深沉,即使擁有金石之心也會感到悲傷。高亢的清音,一直傳到了宇宙蒼穹。優美的琴聲飄到了蒼梧之野,九嶷山舜帝的墓旁。

舜的魂魄聽到愛妻鼓瑟的聲音,也趕到湘水的上空來側耳傾聽,重溫他們往日的舊情。清音傳到了屈原投水的汨羅河,河岸上白芷也吐露出一陣芬芳。

錢起:憑《省試湘靈鼓瑟》一舉奪魁,驚豔後世千年的唐朝考試牛人一、原詩賞析二、錢起和唐朝的“考王”、“考神”結語

樂聲随着流水回蕩在湘江的兩岸,以及遼闊的水面上空。它最後凝聚成了一股悲風,拂過八百裡洞庭。曲終之後,彈琴的湘靈不見了。隻看到江水的盡頭處,露出數點青色的山峰。

這一首詩作為考場上短時間内即興創作出來的作品,是非常優秀的。它開頭的兩句就點出全文的主題,然後寫河神馮夷聞琴音而起舞,卻批評河神錯把悲傷的音樂聽成了歡快的曲調,不是一個知音人。真正的“楚客”聽懂曲聲之後,是會為之黯然神傷的。

湘靈本是舜的妻子,而舜則是上古帝王中的道德模範。舜遇難之後,他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最後都“泣血而死”,化成了湘水之靈。舜埋在了蒼梧之野,九嶷之山上,而湘靈卻與丈夫山海永隔。

她用“雲和”彈出來的曲子怎麼可能是歡快的呢?那明明是泣血的悲音!這種聲音馮夷不懂,“楚客”卻懂。“楚客”就是指的像屈原、賈誼那樣的人。

錢起:憑《省試湘靈鼓瑟》一舉奪魁,驚豔後世千年的唐朝考試牛人一、原詩賞析二、錢起和唐朝的“考王”、“考神”結語

舜帝二妃當年為了夫妻殉節而亡,屈原為了政治理想殉道而亡,西漢賈誼為了知己殉身而亡。三者若有相通之處,是以說屈原、賈誼這樣的“楚客”人才能了解湘靈的琴音。

雲和琴彈奏出的聲音,是響徹天空的清音。它高亢而清亮,穿金裂石,一直到達宇宙最深最遠的蒼穹。它象征的是高潔的靈魂,必将萬世流芳。

這種聲音可以喚起舜的英靈,讓夫妻重逢于湘水之上,讓屈子沉江的地方的白芷開出花,吐露出芳香。湘靈的琴音,讓那些優美的靈魂被琴聲喚起、複活。

湘靈的琴聲籠罩着湘江的兩岸和上空,化成一股強大的悲怨,襲向八百裡洞庭湖。要是這聲音能讓江水中的英靈全部複活該多好啊?隻是曲終人散,所有的神靈和英魂都消失無蹤了。

錢起:憑《省試湘靈鼓瑟》一舉奪魁,驚豔後世千年的唐朝考試牛人一、原詩賞析二、錢起和唐朝的“考王”、“考神”結語

最後一句寫得餘韻悠長,曲終人散,什麼都沒有了。隻能看到江水上面,留着淡淡的數點青峰。神靈不見了,讓人心中産生了一絲絲遺憾。可是江水盡頭的青峰上面,會不會還有一點什麼呢?

錢起是天寶十年的進士,後來官至“考功郎”。他擅長寫五言詩,用語典雅優美,最擅長寫景。與那個寫“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的盧綸同為唐朝“大曆十才子”。

錢起的運氣不太好,他少年時代生活在一個和平盛世,可惜他成名的後很快就遇到安史之亂。科考寫詩出名之後,他當了一個叫校書郎的小官。

天寶十四年,他被派到藍田縣擔任縣尉。就是負責管理治安的。結果不久趕上安史之亂,他就一直沒法升官。當縣尉當了八年,頭發都愁白了。

錢起:憑《省試湘靈鼓瑟》一舉奪魁,驚豔後世千年的唐朝考試牛人一、原詩賞析二、錢起和唐朝的“考王”、“考神”結語

天寶末年的時候,王維到辋川一帶出遊,錢起就跟着王維跑,後來寫詩也受到了王維的影響。越寫越“閑”。不管外面天翻地覆,他隻顧埋頭寫風景,絕不提現實發生的事,好像戰争根本就沒有發生過。

戰亂結束後,他為當官四處逢迎,巴結權貴,寫了大堆讨好别人的爛詩,當了一個司勳員外郎。最後官至“考功郎中”,屬于吏部一個低級官員,專門負責在官員死亡之後,檢查他們的功過,拟定谥号和發撫恤金的标準等等。

唐朝詩人中有很多都是科考高人,著名的“詩王”白居易據說是一個“考王”。白居易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是父親官小,且清廉,窮得最後死了連棺材都買不起。加上他母親有精神問題,是以白居易小時候其實過得很苦,是以他讀書非常用功。

白居易進士及第過後隻得了一個候補,要等三年看一看,才知道能不能做官。可是,他壓根兒等不了三年,因為他沒錢。于是,他又跑去參加了一個叫“書判拔萃”的考試,謀求出頭。

為了參加這個考試,他專門總結經驗,做了一本叫《百道判》的筆記,後來這書成了朝廷認可的考試的參考資料。再後來,他又參加“制科考試”,又出了一本書,那本書也成了“參考資料”。

錢起:憑《省試湘靈鼓瑟》一舉奪魁,驚豔後世千年的唐朝考試牛人一、原詩賞析二、錢起和唐朝的“考王”、“考神”結語

大詩人溫庭筠是一個“考神”,他經常出入考場給别人當“槍手”,他有一外号叫“溫八叉”。是說他才思靈活。每次考試的時候别人還在思考怎樣作詩,他手在袖子裡比劃了八下,一首詩已經寫完。比較搞笑的是,他經常去當别人的“槍手”,可是輪到自己考就一直名落孫山。

陸遊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寫文章要不要靈感,對于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答案。一些有才華的人通過後天的訓練,可以源源不斷地寫出好作品,而另一些人,即使經過了訓練,也隻能等待靈感降臨時,才能寫出神作。

文中這一首《省試湘靈鼓瑟》是錢起在考場上靈感迸發的神來之筆,後來他也創作一些理想主義的詩篇,但是不久就開始學王維,好寫風景,完全不談現實。

雖然錢起偶爾也有“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這樣的佳句,可惜再也找不到最初的這種感覺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