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作者:鳳凰網房産

曾經說起湘西,是沈從文筆下浪漫的邊城茶峒,其後又有小鎮生活的鳳凰古城,再到《向往的生活》裡美味靜谧的歸園田居……越來越多的湘西元素展現在人們面前,讓這片神秘的苗鄉腹地形象逐漸豐滿起來。但現實的湘西遠比這些更豐富,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先民土著聚居于此,鄉寨村鎮星羅棋布,當地人生來霸蠻。一早走紅于網絡的鳳凰古城竟連名号都排不上,而翠翠所在的茶峒隻不過是當地四大古鎮之一,要論四古鎮之首,當是大隐隐于市的湘西州府吉首市的乾州古城。

乾州古城曾是湘西州吉首市的“大學營”,雖在時代發展中逐漸荒涼,故時的模樣和味道依舊不變,現在還能在城裡找到外婆名下的石頭房,偶爾路遇滿頭白發的老妪——一群守着老屋不願離開的鄉民——恰是當年隔壁住着的阿姨。這類“原住民”如今已很難遇見,如同傳承着正宗古鎮味道的人家,也需有本地資深向導帶你穿大街、進小巷、上窄梯、過院門方能找到。今天,鳳凰網旅遊的編輯重回故裡,在湘西乾州古城中尋回刻印于舊時光中的霸蠻滋味。

名不見經傳的乾州古城實際擁有4200多年曆史,秦漢時期為商埠碼頭,明清時期逐漸成為苗疆邊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因兩條河将陸地劃分,形成《周易》中乾卦的形狀,是以叫做乾州。單從這一點看,便知此地并非常人印象裡的蠻越之地,有着深厚久遠的文化根脈和習俗。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兒時在古城長大,母親在回憶童年時,總會跟我描述青石闆路上聞見的蒿草香,房檐下封存發酵的玉米酸,過年時分柴竈鐵鍋裡饞人的菜油香氣。這些味道同古城一樣,因城市興起逐漸被人淡忘,又在幾十年後被懷念桃源生活的城裡人尋回。好在,總有人願意安然地承繼一門手藝,讓我們通過味覺找回湘西的老味道。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01.乾州闆鴨

偏愛“野腥氣”

十年以前,我以為鴨肉自帶着的一份“鴨味”是每個人埋在米飯下的幸運獎,越野的鴨子氣味越重,配着制作工藝裡添入的鹹香滋味,讓白米飯也有了精氣神,伴着鴨油,白嘴就能吃一碗。直到長大出了遠門,才知道這股“鴨味”是多數人避之不及的腥氣,禽類都有,而湘西的鴨子越野,身上的氣味也最明顯。

換到了湘西人這兒,鴨子卻成了一年四季都割舍不下的絕味。要是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活着出南京,大概在湘西也能損耗大半軍力。端午節要下河抓鴨,回來直接用五花肉炒底,加芷姜同鍋燴出芷姜鴨;年節裡備年貨,有了新鮮灌成的血粑,也要丢進鴨湯裡互相成就。無論爆炒或烹煮,原料定選用湘西本地的“麻鴨”,成菜湯汁醇厚香濃,是佐飯的神器。其中,正是那股外地人嫌棄的“腥味”點睛,把整道飯食的風味描出了獨到的筋骨。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在乾州古城裡,羅氏的闆鴨“名震江湖”,這是他們當家的手藝,但凡走進店面方圓2、30米距離,憑着香氣也能找到店家。房檐下、長桌上、内屋木架裡,尚在風幹的闆鴨像一把把醬色的琵琶垂墜着,業已完工的鴨子則規整地抽成了真空的外帶包裝,像是專做鴨肉臘工廠。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的确,闆鴨在制作方法上跟湘西的臘味類似。鴨子開膛左右攤開成一張木闆,中間用幾支木棍頂着外皮保持形狀。川椒、山奈、肉桂、八角、白胡椒、食鹽等一系列香料混合,密密地抹在鴨子正反兩面,歪着脖子順勢把頭頸彎入背下,一律仰躺着平放進瓦缸裡,層疊着碼上一整缸,最後加蓋木蓋,鎮上大石直至香料腌透,期間不時要開蓋檢視成色,直到鴨肺變成了棕紅色,便能出缸晾曬。這樣又是一頓收拾,日曬風吹直至幹化,最終的闆鴨看起來就跟塗了蜜一般,金黃油亮,聞着是臘味的鹹香,當然還有獨特的鴨味。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闆鴨吃起來也很友善,洗幹淨切成塊,直接上鍋蒸熟就好。過去最幸福的一頓,莫過于電鍋裡疊一層蒸屜,放一小盤闆鴨,開蓋的時候滿屋都是香氣,鴨油彙聚在盤裡,夾一塊鴨肉讓油脂滲入米飯,好吃賽神仙。

闆鴨的幸福感不止在嘴裡,過去隻要晃過誰家窗外,聞見味道便知道誰家烹了闆鴨,站在一邊聞着都能流出滿嘴口水,心滿意足。

推薦店家:羅氏闆鴨

位址:湘西吉首市乾州古城乾城街b棟106号

02.幹鍋烤乳豬

蹦跳的野味

古城的住戶都是土生土長的湘西人,逛遊乾州的人也多是市中心或各個縣區跑來的本地人,是以古城裡覺察不到什麼“目的性”。沒有非得打卡的景,沒有非去不可的街,路人大多閑庭信步。要真說有什麼打緊的事,多半是饞了嘴專程來尋美味的吃客。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乾城雖小,四處皆藏着驚喜。其中許多鋪子做的就是當地特色口味,一店僅一味,再無其他。好比吃鴨子,老湘西人都會嚷着“大姨鴨子店見”,吃醋蘿蔔,便集體跑去遊泳館外的“王婆”。而乾州一大傳奇,便是黃氏一家祖傳的幹鍋烤乳豬。因為最早的店面開在三岔路口的大牌子下,久而久之,“三岔口”就成了烤乳豬的專用詞。

要讓一個湘西人頭頭是道地分析烤乳豬的精妙,有些難,吃進嘴裡自然就明白道地不道地。黃氏烤乳豬的店招牌寫在一個五顔六色的條幅上,時間久了還缺字少筆,倒不如店外坪場上倒挂的一頭小乳豬醒目。因為這道菜做得絕妙,黃家兄弟姊妹先後開出了自己的店,也都在三岔路口四周,要說口碑最好的,當屬“黃姐烤乳豬”。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黃姐家不好找,三岔路口拐進一條窄巷,走過幾扇民居的鐵門,蹬上僅一人可過的水泥石梯,上到一個帶着菜園的壩子。你以為自己擅闖了民宅?非也,再往裡去,推開大鐵門,進到舊式的小院兒,便是黃姐家。小院兒是自家用水泥抹上圈出來的形狀,院子裡還堆着燒火的柴禾,廚房用的是村裡擺流水席的大鐵鍋,竈裡直接生火燒木柴。見人進門了,帶着袖套圍裙的黃姐吆喝一句“三個人是蠻?小鍋中鍋?”報了數你且往屋裡走,室内室外皆有桌椅,是低矮的圍一圈土竈的樣式,大圓桌正中開個口燒乳豬,再無其他,一切都很湘西。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人坐定,不用點菜,也沒菜可點,黃姐這隻賣烤乳豬。不過會按人數送上大碗的清水煮白菜和自家腌的酸豇豆,吃完了還能無限續。就這兩件小菜,也能變成許多食客牽腸挂肚的美味,白菜清甜,豇豆爽口,這樣簡單的自然好味道,外地找不着。

等你就着白菜豇豆吃光了半碗飯,烤乳豬也上桌了,店員會主動把白菜、豇豆再次填滿。乳豬肉用幹鍋的形式模拟出炙烤的狀态,乳豬個頭必須小,肉也切成小塊,幹鍋炙出來才是皮脆肉嫩。當然,鍋裡不止乳豬肉,湘西盛産椪柑,椪柑的葉子直接拿來入菜,有橘子的清香,若不仔細看,還以為吃的是個素鍋。此外,再有花椒、木姜子等各色苗家愛用的香料,一整鍋炒出來,滋味調合至精妙處,地道地道的湘西野味,過年在家,父親也會用同樣的方式炒山羊或野豬。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吃烤乳豬也有訣竅,先從鍋底裡的肉夾起,帶皮的最好,肉入味、皮焦脆,咬下第一口是吃烤牛油的滋味,在咀嚼中感受野物的勁道,越吃越香。吃烤乳豬也不能着急,大多數來的都是邊吃邊聊,還能就着免費的瓜子閑話家常,因為鍋子越燒越香,到最後油脂煸出來,在鍋底圍聚一圈,豬油烹着餘下的豬肉,真是妙絕。此時,幹鍋裡哔啵亂響,要是運氣不好,一顆滾燙的花椒會從鍋裡炸出來打在你探向鍋子的手背。也不過“啧”一聲甩甩手,繼續撈肉,吃到越後越刺激,越有滋有味。

推薦店家:黃姐乳豬店

位址:湘西吉首市人民南路乾州三岔路口西面巷子(沿路有訓示牌)

03.湘西酸肉

總叫人期待

湘西多苗民,翻查曆史,苗族是中華大地上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還有傳說是蚩尤的後人。蚩尤戰敗被殺,自此苗族開始被驅趕遷徙,苗族女人将銀器打造成首飾挂滿身上,幾經遷徙,一部分苗人在山環水繞的湘西乾城定居下來,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回饋這片土地。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苗人嗜酸,很多資料裡給出諸多解釋,在苗人堆裡長大的我不敢說其中對錯,但是苗族人喜歡吃酸,這一點十分确鑿。外鄉人來了湘西恐怕要覺得當地人口味“狹隘”,對酸辣風味,尤其是酸味,極度依賴。苗家名菜其中一道就是酸肉。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圖檔來源于網絡

第一次吃的人會将它誤以為是粉蒸肉,畢竟樣貌十分相似,五花肉裹着小米或者豆粉,一小塊一小塊的。但其實酸肉與粉蒸肉全然兩樣。粉蒸肉是鮮肉制作的蒸菜,黏性十足,口感軟糯。而酸肉是苗家的腌制食品,裹的粉也不是小米或炒黃豆粉,而是苗人喜用的玉米粉。将酸肉逼出油後直接和玉米粉、幹辣椒大火炒,口味焦香微帶酸辣。腌制酸肉的秘方自然是各家一本不甚雷同,是以你可能永遠吃不到所謂的正宗酸肉,但你完全可以相信下一家的酸肉會更好吃。

04.湘西土菜

土味江湖

要吃酸肉,自然去土菜館子找。乾州古城裡藏着一家大受本地人歡迎的飯館,店名老村長,雖然已開成了連鎖店,但各分店的口味全都維持得不錯,幾乎每一家都很熱鬧。老村長專做土菜,平價親切,最難得是湘西本地人都會稱贊老村長的正宗湘西土味。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苗族土菜的特點往往是簡單食材碰撞出驚喜的味道,口味跳出常人熟悉的派系邏輯,獨辟蹊徑,如同湘西的山勢,不比張家界的磅礴大氣,但個個有趣。湘西人随意,下廚時常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做法自由大膽,風味獨特。

好比老村長的看家菜不過是一盤胡蔥炒鴨蛋。湘西人認為雞蛋性熱,鴨蛋性涼,是以處理鴨蛋時會“特别照顧”。炒菜油大火足,鴨蛋邊緣要炒得焦脆金黃,吸滿了手工榨出的菜籽油,中心部位還保持着彈嫩。胡蔥通常是鄉裡人在野草堆裡采出來的,長相似蔥,根部帶着白色的洋蔥球狀的細根,有特殊香氣,隻在家鄉見過。

吃了湘西古鎮之首裡的鄉野土菜,就知道什麼叫霸蠻味

吃這道菜千萬不要被深色的菜籽油吓到,在盤中戳戳撿撿,隻需一口悶下,甚至要放肆地讓油汁從唇縫裡泌出來,方算是道地吃法。此刻也不必衡量什麼卡路裡,盡情享受野蔥香氣裡煸出的家常味道,能下幾大碗。你大可以“去它的健康飲食”、“去它的優雅作态”,和湘西本地人圍着矮桌吃得滿嘴油光才算真正讀懂了沈從文。

推薦店家:老村長

位址:湘西吉首市乾州辦事處站前路古城百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