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
河南日報客戶記者 胡菊成 河南報全媒體記者 劉紅兵
5月19日,面對東方第一縷陽光,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學華拿出手機,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緩緩升起國旗。
聽到雄偉的旋律,正在清洗公共衛生的村志願者協會會長于子文和兩名志願者,立刻停止了手頭的工作,站得高高的,向五星紅旗緻敬。
"升國旗、唱國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尚優秀傳統文化、背誦中國學經,早已成為我們村民的自覺行為。村裡剛從實地考察回來的村子一書記宋睿自豪地說。

宋睿在村裡文化廣場被畫中
對于村民來說,這種自覺,作為省駐村的第一書記,宋睿在這個偏遠的村子裡幫助淮河,已經九年了。
2012年11月,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組的宋睿帶着"葛洪的豎斧,收獲春耕"的典故來到彎柳村,面對到處都是垃圾的景象,坑裡彌漫着,人散去,賭入風中。村裡沒有産業,沒有集體收入,不容易赢得扶貧錢,但村民隻要有錢,就不工作。
"比物質匮乏更可怕的是意識形态上的匮乏。宋睿清醒地意識到,扶貧必須支撐心靈,幫助心靈第一。她從傳播《孝道》開始,通過"開講堂、孝道、樹孝風、孝道制度",樹"好婆婆""好老婆""好村民""十孝子",倡導清水美化,激發村民正能量。
思想正在改變世界。2014年8月,本特柳村成為全國"孝道示範村"。趁熱鐵,宋睿幫助村裡發展文化産業,組織文化隊,各地歌唱隊将唱誦孝道文化,引導村民到閑置室進入"孝愛室""德孝餐廳",接待遊客...
宋睿和村裡的孩子們在一起
村子美,收入多,群衆聚集,群衆脫貧緻富。村"兩委"改組,富有能幹的王守良、糧食收割者王雪華當選為上司,三位深思熟慮、積極進取的年輕人被吸收。黨員李靜、徐健回應号召回村開辦農業合作社,外商王春玲、沈建軍、李亞楠等被吸引投資興建廠,至今該村已成立9家企業,黨建帶頭走出貧困富強,推動鄉村振興道路越來越廣闊。
在上級的認可支援下,本德柳樹村建起了可容納500人的道德講堂,為全國開展"德孝文化"教育訓練,通過網播,金一南、孟曼等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的教學,還直接走進了尹南小村。大比山幹部學院、信陽市委黨校還将彎柳村作為現場教學基地,先後有360多個縣、鄉、企業成群結隊,有30多個村和彎柳村攜手共進,每年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此學習體驗。村民年均收入也從2012年的不到2000元上升到去年的1.7萬多元。
今年2月,宋睿被授予"全國脫貧先進個人"稱号,3月被授予"全國建築功勳毛巾"稱号。
"今年我們啟動了'一村100村,千村100村'計劃,讓提升文化自信、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帶來更多富饒的村落,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惠及更多人。"宋睿興奮地說。(張榮華)
編輯:劉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