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艾默裡奇:20年前的《獨立日》回來了,So?

作者:第一财經YiMagazine
好萊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續集開發的最佳時期是3至5年。但對于福克斯來說,早就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的《獨立日2》需要成功。
對話艾默裡奇:20年前的《獨立日》回來了,So?

無論是名字,還是情節,《獨立日:卷土重來》都在時刻盡力幫我們回憶起第一部——那個由剛成名的威爾·史密斯主演的、講述地球人如何打敗外星侵略者的故事。

整部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鏡頭是:歐肯博士(就是那個長頭發的怪科學家)從昏迷中突然睜開了眼睛,然後問他身邊的朋友“我們赢了嗎?”

假如你足夠“老”,而且恰好看過這部電影,就會立刻意識到:原來這個家夥已經昏迷了整整20年了——嗯,從第一部《獨立日》上映的時候算起。

在好的原創故事越來越稀缺的情況下,開發續集确實已成為電影創作的一個多快好省的捷徑了。這不,連一向以創新自持的皮克斯,也開始頻繁開發續集了。

如果你是一個愛懷舊的人,《獨立日2》可以滿足你的願望:懷特摩爾總統,萊溫特父子,歐肯博士等等前作中主角都回歸本片。年歲漸長、正全力培養下一代的史密斯雖然“因為檔期和片酬的原因”并未出現,不過他扮演的角色的兒子成了這部電影的主角。

1996年,《獨立日》創造了7億美元的票房紀錄,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這不僅讓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從此愛上了拍災難片,也幫助好萊塢商業電影開創了視效大片的新套路。

艾默裡奇曾經多次表示過“最讨厭拍續集”,不過或許是因為最近幾年他的影片普遍口碑不佳,或是受到了重新開機後聚焦了無數關注的《星球大戰》等電影的啟發,或者單純是如他所說,被福斯的“一再要求”打動,《獨立日》就這麼“卷土重來”了。

但不同于《星球大戰》等續集電影重新創作了新的故事線,并平衡了前作影迷和新觀衆的口味,《獨立日2》似乎更偏向于專為愛懷舊的老影迷量身定做。新作本身想要講的故事幾乎與第一部一模一樣:外星人入侵、地标性建築毀滅、人類開始反擊、遇到挫折後英雄出現,最終人類取得最終的勝利。但要知道,現在的觀衆已是見慣了特效和大場面的了。

在好萊塢,續集因為有前作品牌基礎,是以易獲得關注,但也正因為如此,很容易被前作的光芒所拖累,也就是說,這是件高風險高收益的事情。

好萊塢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是,續集開發的最佳時期是3年至5年。巧合的是,另一部續集電影《驚天魔盜團2》與《獨立日2》同一天在中國内地上映,但它與首部僅僅差了3年。

6月24日《獨立日2》中美同步上映後,中國首周末票房為2.4億元,相比投資更小的《驚天魔盜團2》将近3億元的票房,這并不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成績。

但福克斯卻需要《獨立日2》的成功。整個2015年,福克斯雖然以27.3億美元的總票房成績在好萊塢六大片場中排名第三,但這一數字與前兩名環球(68.8億美元)和迪士尼(49.85億美元)的成績相差挺遠。

而排在它後面的華納、索尼等公司也不可小觑。前者今年加大開發dc漫畫品牌,有對抗迪士尼旗下的漫威的勢頭,後者則通過與漫威的合作,重新開機了曾主要倚靠的《蜘蛛俠》系列。

反觀福克斯,手裡的“吸金保證”隻有演員已大換血的《x戰警》系列。它亟需更多新品牌系列——去年口碑不佳的新《神奇四俠》全球票房和制作費将将持平,已失去了資格;《死侍》雖然收入比非常高,但r級(17歲以下不能獨自觀看)的定位,多少受到了限制。

新的希望就落在了目前imdb網站評分為5.9分,爛番茄新鮮指數僅為34%的《獨立日2》身上了——艾默裡奇已開始考慮《獨立日3》了。

對話艾默裡奇:20年前的《獨立日》回來了,So?

我們還跟艾默裡奇聊了聊,看看他對續集的看法——

對話艾默裡奇:20年前的《獨立日》回來了,So?
2016年06月22日,導演羅蘭·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 在北京參加電影《獨立日2》首映。

q:20年之後再來拍《獨立日》有什麼感覺?

a:第一部電影對我來說是一個單獨的片子,很多年之後還有很多人問我,你是不是要拍續集,我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獨立日1》中,我們大部分特效都用的是微縮模型來實作,我在拍《2012》這部片子的時候是第一次使用數字錄影機,後期都是在電腦上做的。那次我就在考慮我是不是應該重新考慮一下再拍一下《獨立日》,cg已經可以在電影中創作出整個世界了。

跨越20年這事兒很有意思,也是一個很特殊的情況,也許從《獨立日2》開始這就不是一個單獨的片子了,我們可以把它拍成10集,因為之間發生的很多事情,我可以創造下一代的演員做這些之前做不到的事情。

q:有些續集很棒,有些續集很差,這會不會讓你擔心?

a:我不喜歡“續集”這個概念,因為大多數時間,續集隻是重複前一個片子,但是偶爾也有好的續集能給人們帶來全新的感覺,比如《異形2》《終結者2》,這都是非常棒的續集,我隻是有一些緊張,因為我不想再“炒冷飯”。

我認為《獨立日:卷土重來》像一個轉型的新片子,因為有一些老的角色也有一些新的角色,在下一部電影中我可以更關注于某些關系,比如兩位男主角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部裡變得非常好,是以我也在下一集會更加關注于發展他們兩個之間的關系。

在片子的末尾,他們也講到了星際旅行。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而現在影片中這些角色有了這樣的技術,在下一步電影中,更像一個傳統的科幻片,會有很多宇宙的、太空的片斷。

q:您是怎麼看待《獨立日》這部電影的品牌價值的,做系列片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

a:當你要拍這樣的片子的時候你應該放眼更大的層面,比如這個電影的核心宗旨是什麼。我覺得在團結的世界中拍一個片子是更有意思的,因為如今的世界是比較分崩離析的,有很多人與人之間的不合,人與人之間的沖突,總體來說即使人們進入太空,人們也是以人本為主的。我們作為人類要為人性而戰,在太空中在愚拙中為人性而戰,我覺得這是一個大的主題。在下一部電影中,你會學到更多的關于外星人的事情,你會學習到更多的關于人類的起源。

q:蒙牛牛奶在片中的植入非常的直接,有沒有想過這個植入可能會拉低整個電影的檔次?

a:當你要拍這樣的片子總會有人來跟你說我們希望給你廣告費,如果你用我們的産品。每一個電影人都希望拍出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影,在電影中有的時候是比較困難的。在美國的片子中幾乎經接受這個現實了,我還拒絕兩三個産品,我是有權利拒絕他們的,但我覺得蒙牛挺搞笑的,是來自于中國的牛奶,而且出現在中國的駐月球基地上挺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