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不黃俗話說009:“牙婆”本是“活媒子”

作者:草不黃

草不黃俗話說009:“牙婆”本是“活媒子”

俗話說,“叫花子的碗——沒有空的。”大凡乞讨的人,他面前用來讨錢的碗,一定不會是空的,裡面總得有幾毛、幾塊錢。那點錢,不是讨來的,而是他自己放進去的。這個錢就是“囮”,就是“牙”,就是“鴨媒”,就是川渝人常說的引誘上當的“媒子”、“味子”、“引子”。“媒子也者,事先串通的人也。”

“武裝到牙齒”是我小時候最不明白的一句話,不知如何個武裝法。“牙”和“齒”是“對文(析言)則别,散文(統言)則通”,也就是說二者“混起說”是一樣的意思,分開來則牙是牙,齒是齒,是有差別的。《說文·牙部》:“牙,牡齒也。”《齒部》:“齒,口龂骨也。”《齒部》:“龂,齒本也。”“龂”即牙龈的“龈”字。《廣韻·止韻》:“齒,牙齒。”《說文》段玉裁注:“統言之,則皆偁齒、偁牙;析言之,則前當唇者稱齒,後在輔車者偁牙。牙較大于齒。”“輔車者”,川渝叫“佐牙”、“槽牙”(不是虎牙旁的雙尖牙)、“大牙”(“佐牙”,當即“齹牙”。《慧琳音義》卷五“齹牙”注引《切韻》:“齹,齒本也。”昨何切)。

由牙齒聯想到“牙”、“牙婆”、“牙行(háng)”之類詞。

《水浒傳》第二四回:

王婆笑道:“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

〔石璧〕遺下女兒和養娘二口,少不得着落牙婆官賣,取價償官。”(《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什麼是“牙婆”?“以介紹人口買賣為業而從中取利的婦女”。顯然,“牙婆”之“牙”,跟“牙齒”的牙,沒得半毛錢關系。關聯的詞有“牙人、牙儈、牙行”等。

牙人:甯王方集賓客燕話之際,鬻馬牙人曲神奴者,請呈二馬焉。(唐薛用弱《集異記·甯王》)

止上海牙人赴北之行,定商艘到津停泊之界。(清魏源《道光丙戌海運記》)

牙人招攬買賣,協定物價,官府和商人交涉,有時也使牙人出面。(範文瀾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五節)

牙儈:數月,有牙儈言,有崔氏孀婦甚貧,有妓女四人,皆鬻之。(唐谷神子《博異志·張不疑》)

你待去風月場為牙儈,他有女處深閨,你做送春的庾嶺梅,引鐵的龍宮石。(明葉憲祖《團花鳳》第二折)

還有牙商、牙行、牙郎、牙子”等。

或以為:牙婆、牙人之“牙”,跟牙齒有關聯:這些人靠賣嘴皮子吃飯、搬弄口舌讨生活,是以與“牙”有關系。想象合理但無法解釋。試問:為何不叫“齒婆”呢?狡辯曰:牙齒,牙在前;以牙概齒。

或以為“牙”同“互”,牙市即互市, 牙人即互人,意思是互通有無貨物的人。《舊唐書·安祿山傳》:“及長,解六蕃語,為互市牙郎”,這不是有“互市牙郎”的說法嗎?

從《舊唐書·食貨志》“自今已後,有因交關用欠陌錢者,宜但令本行頭及居停主人、牙人等,檢察送官”知曉,“牙”應該是“中間、媒介”的意思。當即“囮”字的記音字。

囮:《說文·囗部》:“譯也……率鳥者,系生鳥以來之,名曰囮。讀若譌。㘥,囮或從繇。”(五禾切)

《玉篇·囗部》:“鳥媒也。”

“絕囮去媒”胡三省注:“囮,鳥媒也。”(《資治通鑒·隋紀三》)

聞誘而怒者,讒之囮也;見譽而喜者,佞之媒也。(同上)

虔婆聽見他囮着呆子,要了花錢。(《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率”,《廣韻·至韻》:“鳥網。”“率鳥”,用網捕鳥也。捕鳥要有個引誘的“媒子”,就叫“囮”。是以,“牙”就有“引誘、誘騙”的意思。川渝稱誘人上當的,就叫“媒子”;能夠證明某件事的人或見證人叫“活媒子”,等于北方的“事先串通的人”。是以演變鍊是——

佯:《論語·微子》“箕子為之奴”何晏集解引馬曰“箕子佯狂為奴”劉寶南正義:“僞也。”《玉篇·人部》:“詐也。”(與章切),平陽以。陽部。

陽:《玄應音義》卷十五“陽病”注引《周書》:“詐也。”

影瞞:《西遊記》第五十七回:“你又來影瞞菩薩呢。”

影瞞,欺騙;詐也。《漢語大字典》釋“影瞞”之“影”為“隐藏”,隻是中性的說法。

傆:《說文·人部》、《玉篇·人部》:“黠也。”段玉裁注:“黠,史記所謂桀黠也。傆,蓋謂鄉原。”(魚願切)。

赝:赝品,假的。

引:引子;藥引子。引誘。

入聲字是“孽”。通“糵”。媒糵。

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仆誠私心痛之。(《漢書·司馬遷傳》)

餌:誘餌。

味子:釣魚、黏鼠闆等誘餌。

牙:半晌風流有何益,一般滋味不須誇。一朝禍起蕭牆内,虧殺王婆先做牙。(萬曆本《金瓶梅詞話》第六回)

誘捕野鴨的誘餌叫“鴨媒”。雖是以“鴨”為媒,實際上“鴨”暗含“牙(囮)”之“引誘”義,就是“囮媒”、“牙媒”,是以有“鴨媒實虎伥”的說法。請參閱魏秀良《“鴨媒”與“黠兒”》(《今日高密》數字報刊,2018.11.20)

川渝稱誘餌叫“味子”,“味”當即“僞”,引誘之謂也:網上那些坐到屋頭找錢的方兒,好多都是先給的味子給你嘗,一步步媒你上鈎!

牙婆等之“牙”,為何與“互”搭界呢?一種說法是“互”有一種寫法是“㸦”,與“牙”及其形似。加之這是一種“互市”行為,是以“牙”就是“互”。有點“訓讀”的味道。看了以上解釋,恐怕不會大相信以前的說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