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亡國之君”齊王建(齊襄王之子),被餓死在松柏林裡

作者:周山圖文

齊王建(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21年),亦稱齊廢王、齊共王,妫姓,田氏,名建,齊襄王之子,母君王後,戰國時期齊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21年在位。

戰國後期的秦國異軍突起,自秦孝關開始進行綜合性的商鞅變法,為完成統一大業,奮六世之餘烈,軍事經濟力量迅猛發展。而原先跟秦國并稱東西二帝的齊國,卻自齊宣王、齊威王之後遭受滅頂之災,差點被燕國給滅掉,自此之後一蹶不振。秦王嬴政在統一戰争中采納了秦相範雎的意見,遠交而進攻。是以秦國對遠在東面的齊國主要是采取結交、商貿、賄賂的手段,穩住齊國,破壞東方六國的合縱。

“亡國之君”齊王建(齊襄王之子),被餓死在松柏林裡

齊國最後一任君主建,對于秦國的統一大業很好地予以了配合,雙方發展雙邊貿易,整天有錢賺,不亦樂乎。當秦國除齊國之外的東方五國下死手的時候,五國多次向齊國求救,但齊王建穩坐泰山,作壁上觀作,對垂死掙紮的五國視而不見。齊王甚至恨不得讓秦國把東方的五國全部給吃掉,因為其中的四國跟齊國有世仇,可見亡國之君的視野有多宏偉。五國被滅,第六個是誰?不說齊王建腦子進水實在是難解我胸中憤恨!

“亡國之君”齊王建(齊襄王之子),被餓死在松柏林裡

齊王建15歲登基,到秦始皇發動統一戰争的時候,他已經做了40多年的齊王,齊國無戰事已經接近半個世紀,齊王建成為了唯利是圖的無為之君,在秦始皇眼裡,齊王就是溫水裡的青蛙,死期将至,卻渾然不知。當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滅掉燕國,兵鋒直指齊國時,齊王手裡仍有50萬大軍。齊王建本是想投降的,但被一個城門司馬說服,之後,他決定反抗。

“亡國之君”齊王建(齊襄王之子),被餓死在松柏林裡

齊王田建劇照

兵法有雲,攻敵之上策莫如攻敵之心,如果秦軍硬要攻打齊國,齊國的50萬大軍也是螳臂當車,難以擺脫覆亡的命運,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原則秦王嬴政是了然于胸的,是以他派出了一個叫做陳馳的說客前去齊國給齊王做說服。陳馳見到齊王之後就自作主張地說,如果你們齊國放下武器投降的話,就給你500裡的封地。齊王建覺得這買賣合适,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齊國就這麼被和平解放。

“亡國之君”齊王建(齊襄王之子),被餓死在松柏林裡

秦滅六國示意圖

表面上,秦王政感念齊王建數十年間與秦交好,認為其有“恭順之情,免其誅死”,将其遷于太行山下的共城,安置茅屋數間,自繁華的齊王宮殿到這松柏森森的荒郊野嶺,齊王建也終于體驗到亡國之君的苦楚,但國已亡滅,感歎又有何用。秦王确實給齊王放了500裡的地,但全部是一片樹林,連擱腳的地都沒有。齊王建到了這片樹林之後,下場極為凄慘,最後餓死在一個山洞裡,結束了其悲哀的一生。

“亡國之君”齊王建(齊襄王之子),被餓死在松柏林裡

魏、韓、趙三國作為齊國的屏障,三國被滅亡時,齊國居然沒有感覺到唇亡齒寒,還相信收受了秦國好處的大臣們的蒙騙,說:“盜将愛我而不攻”。齊國滅亡後,齊國百姓怨恨齊王建不早點與諸侯合縱攻秦,聽信奸臣賓客之言,緻使國家滅亡,因而編出歌謠說:“是松樹?還是柏樹?使齊王建遷往共地,還不是賓客招來的禍?”這是痛恨齊王建不詳察賓客的真正面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