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員轉型發展:拆除這些牆,才會發現更藍的天空

“三十而立”,源自《論語·為政》,說的是人到了30歲就應該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而對于軟體開發領域的從業者來說,30歲,卻是一道檻。30歲以後,适合程式員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恐怕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答案,特别是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中,我們的手中擁有無限的可能,也可能需要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正如光明永遠與黑暗同在,機遇也始終與挑戰并存,這可能是最壞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好的時代,總之,這是屬于我們的時代,隻要你敢于打破禁锢你思維的那堵牆,未來無限可能。本文中就為大家分享了對于程式員轉型的思考并列舉了通過統計和分析發現的适合程式員轉行發展的方向,希望能夠對于正處于轉型期的你有所幫助。

程式員轉型發展:拆除這些牆,才會發現更藍的天空

盡管程式員保持競争力也有很多個方向,但現實依然是殘酷的:很多人将不得不離開軟體開發工作,轉型去從事其他職業。當你要這麼做時,就會感慨:想不到一切竟如此艱難!你不禁會想起李白老先生的詩: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那麼,為什麼會這麼難呢?真有這麼難嗎?

其實,跳槽難,轉行難,轉型難,難在路徑依賴、成本忍受、技能缺乏、他人期望這四點。

<b>1. 路徑依賴</b>

對于從事軟體開發的我們來講,也有這麼個路徑依賴:習慣性地會走在開發這條路上。哪怕正在慢慢喪失競争力,哪怕公司搖搖欲墜朝不保夕,也還是會這麼走着。即便哪一天不得不重新找工作,還是會第一個想到:換家公司繼續做開發。這是我們人的天性:長時間做某件事情,就會對它産生依賴、認同。一旦我們習慣了某件事,就會被它植入相應的隐藏假設——你必須做這個,進而在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時影響我們的選擇。以開發為例,很多人心中都有了這樣的隐藏假設:如果你做了開發,就隻能一直做開發。正是因為這種隐藏假設遮蔽了我們的心眼,我們在轉型時隻能看見有限的幾種可能性。

<b>2.成本</b>

程式員的薪水遠高于其它行業,很多朋友都是因為軟體開發的高薪水而轉行過來的。我很認同一句話:當我們沒有别的追求時,追求金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話反過來就成了軟體開發者的魔咒:當我們發現了自己的追求,想要離開時,我們已經獲得的薪酬水準就會成為我們的羁絆。幹過幾年開發的朋友,想轉行,薪水都會經曆一個斷崖式下墜,這是多數人不能承受的,也是人的天性——得到了就不想再失去。我們習慣性的認為職場隻能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走,我們習慣性的認為薪水隻能一年比一年高,我們不能接受成長過程中的凹陷。其實,這隻是一種取舍。我們要不斷攀升的薪水福利職位,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更有有幸福感、意義感。那當我們發現了一件直接就能帶給我們意義感的事情時,去做它不是更好嗎?你不僅不用拿錢去買、去尋找了,而且你在做它時還能賺到錢,這不是更“劃算”更有價值的選擇嗎?

<b>3. 缺乏技能</b>

我們人有一種天性,一旦找到一個答案、一旦感到安全、一旦覺得穩定,就會松懈下來,不再考慮或較少考慮将來的去向。在“你在職場可能犯下的最大錯誤”那篇文章中,我詳細地描述了這種狀态。正是因為我們習慣于把自己托管給公司,傾向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不願去面對更為艱難的自我更新和疊代,才會使得我們在不得不考慮轉型時,發現自己除了技術一無是處,隻能拔劍四顧心茫然。

<b>4.他人期望</b>

别人會對你有期待,他們希望看得懂你,不希望你帶給他們看不懂的意外。我們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給我們可能看到的每一個人都編制了一個“人設”,認為他們就該按照我們設定的角色去發展,如果他超出了我們預想的“人設”,我們就會詫異、不解、憤怒,進而否定、打壓。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中貼标簽盛行不衰的原因。就這一點而言,父母、伴侶、朋友對我們的期望,尤其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父母會不希望你放棄穩定又高薪的工作,伴侶會擔憂你的選擇不能保障優裕的家庭生活,朋友會覺得你不應該瞎折騰讓自己越來越不值錢……除了親戚朋友,但凡稍稍熟悉你的人,都會對你有期待、有評價,都習慣用他們感到舒服的視角來框你。别人會因為你做了軟體開發工作,就把你等同于程式員這一身份,會一直強化你的優勢——技術,而不看你别的方面。

<b>其實前面提到的四大難,可以一個一個的破掉——隻要思維轉變過來即可。</b>我們身上發生的大多數事情,它們的結果是因為我們采取的某些行為所導緻的,行為則取決于我們的某種思維。是以,隻要改變思維,最終就可以改變結果。這就是我們的逆向分析模型:“結果–&gt;行為–&gt;思維”。

路徑依賴往往是因為我們低估了自己的潛能,高看了現在取得的成績。其實想想,你現在走出的路,也是從零開始過來的。那為什麼不可以從零開始走新的路呢?況且,你在這條路上積累的經驗、閱曆、做事流程與方法、邏輯思維與分析等等等等,都是通用的,可以遷移到新的路徑上去,你并不是從零開始呢。是以,關鍵是要有一種學習型心态,要能夠歸零、空杯,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b>2. 成本</b>

對于無法接受轉型後收入可能有一段時間比現在低的朋友,可以想想,你要那麼高的薪水,是為了什麼?工作無非是為了更好的實作自我,更好的生活,更有意義感。那你現在的模式就是:“賺錢–&gt;為幸福和意義花錢–&gt;賺錢……”。如果你切換到了更喜歡讓自己更有成就感的職業上,那你的模式就變成了:“一邊賺錢一邊收獲幸福感、成就感、意義感–&gt;為幸福和意義花錢–&gt;一邊賺錢一邊收獲幸福感、成就感、意義感……”。這就是更積極的思維轉變!

在“你在職場可能犯下的最大錯誤”一文中,我提出了以下三個方向:精進既有專業能力 培養第二職業 提升通用能力 它們能夠幫助我們保持精進,讓我們的能力與價值跟得上我們的年齡。

<b>4. 他人的期望</b>

當你因為别人給你貼的标簽而舉步不前時,要想想: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技術,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你是一個立體的、多元化的人,你具有多重角色和身份,你在開發軟體時是程式員,你在寫作時是作家,你在講課時是老師,你在照顧孩子時是爸爸媽媽,你在陪伴父母時是孩子,所有的角色都是你,但沒有一個單一的角色代表全部的你。

這裡的思維轉變點在于:你不是你的工作 你不是你的标簽 你不是别人對你的評價 别人的評價不會改變已然發生的事實 意識到這些,再進一步,你就能看到:你的價值來源于你能做什麼事情、能解決什麼問題,你是因為做了什麼事情而成為了你,而不是别人的評價——那是後發的、後發的、後發的,是你做了事情之後他們才走的馬後炮。

但丁先生在700年前就看穿了這一點,他說:go your own way;let others talk!我們呢,還在乎什麼?

那麼适合程式員轉型的方向又有哪些呢?以下就為大家列舉了适合程式員轉型或者深耕發展的10大職業。

程式員轉型發展:拆除這些牆,才會發現更藍的天空

<b>no.1 程式員</b>

适合程式員30歲以後的工作,排名第一的,當然還是程式員。随着經驗的增長,也許你每天産出代碼的行數會不如以前,但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是無人能及的。同時,如果你可以一直保持着對特定領域技術的專注度,那成為神一樣的技術專家也隻是時間問題,當然正真的技術大牛,收入上也遠不是問題。<b></b>

<b></b>

<b>no.2 創業</b>

最近幾年,it行業中因為創業實作逆襲、直接當上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例子頻頻出現。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hatsapp,而whatsapp創立也就不到五年時間。同時,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同時也是一位創業者。開發者在it領域創業有自身的優勢,自己擁有技術,能夠保證産品品質。<b></b>

<b>no.3 研發管理</b>

這也是我們比較常見的軟體開發者職業生涯軌迹發展道路,先在研發一線崗位實戰錘煉,獲得更多經驗之後,逐漸走向管理崗位:工程師、項目經理、研發總監、技術副總、cto……轉向研發管理崗位的開發者,需要具有一定的上司管理能力,當然,能夠有領袖氣質自然能夠更好的做好這些工作。<b></b>

<b>no.4 産品經理</b>

國内目前最牛的産品經理非微信之父張小龍莫屬,如果你擁有絕佳的洞察力,能夠了解人性需求,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出人人都願意購買的産品,你也可以像張小龍一樣,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b></b>

<b>no.5 教育訓練講師</b>

“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希望成為那個“師”嗎?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你的學生仰望着你,你看着學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也未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b></b>

<b>no.6 銷售</b>

如果你在做項目的過程中與甲方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當然你也可以轉行去做銷售。而且開發出身的銷售,起碼比較務實,也比較容易和客戶建立起信任。<b></b>

<b>no.7 咨詢服務</b>

如果你一直聚焦在一定的行業或領域項目,已然成為了業務專家,那你可以順理成章的轉行做咨詢了。<b></b>

<b>no.8 運維</b>

即使你的代碼寫的很爛,但隻要你對産品熟悉,轉行做運維還是可行的。<b></b>

<b>no.9 營運推廣</b>

當你受夠了寫代碼,也可以試試營運和推廣你做的産品,相信當你直接面對使用者時,會打開另一個視角看待産品。<b></b>

<b>no.10 市場營銷</b>

如果你已經從開發産品升華到對使用者市場有了清楚的認識,那試試去做市場營銷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記住,不管産品爛不爛,賣的出去才是你的本事。

本文部分轉載自csdn 原文連結:http://ms.csdn.net/geek/19388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