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涪陵人周煌258年前就證明釣魚島是中國

作者:新華網重慶頻道

新華網重慶頻道7月8日電(唐可 夏斐然)重慶涪陵長江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朝陽向日葵服務團于2014年7月6日上午9點,頂着烈日經過兩個小時的跋涉,到達涪陵革命老區大順鄉明家雙興村的周煌墓進行社會調研。認識這位王帝老師周煌,在258年前就再一次證明了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是涪陵人周煌對中國的一大貢獻。周煌1775年,從京城帶回家鄉,對涪陵人貢獻是留下了涪陵禦鑼,涪陵禦鑼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正在評審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申報工作中……

周煌墓位于涪陵區大順鄉雙興村三組,建成于乾隆年間(1792年)。周煌作為清朝嘉興皇帝的老師,被稱作“帝師”于200餘年前埋葬于此,志願者們在調研中分工合作,對墓地及周邊環境進行了調查,雖然在烈日下他們前行的道路被路邊雜草不停地阻擋着,但這也磨滅不了他們調研的熱情,在實踐中志願者們了解到周煌墓地占地近百畝,墳丘很大,封土外砌有條石,緊縫密鑽,精雕細刻。

牌坊前有雌雄兩隻石獅蹲坐于坊前的石鼓蓮花座之中。在對雙興村村民年近六旬的李玉祥老人的采訪中,前去調研的志願者們了解到關于這對石獅的傳說,相傳在300年之前,周煌墓所在地風水較旺,雌雄兩隻石獅會在深夜複活,對牌坊前的麥田踐踏破壞,給群眾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後得到了周煌保護下。周煌墓莊重典雅,氣派壯觀,但經過212年的風吹日曬,墓前石人,石馬及享堂等附屬建築早已被風化破壞,僅存牌坊、墓龛等建築,志願者們采訪到的李玉祥老人在雙興村生活了六十餘年,他回憶道,“近年來,周煌墓基本上每天都會有遊客前來參觀,為進一步儲存好古迹,重慶市文物局已下撥25萬資金對周煌墓進行修繕,在涪陵區政府的物力支援下,文物風化的情況已經得到了大量改善。”

周煌留下的《周煌冊封琉球登舟圖原卷跋》證明了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事實。筆者多次目睹過255年前的《周煌冊封琉球登舟圖原卷跋》珍品。

琉球國地理位置在台灣和日本之間,是中國明清時期的附屬國。1756年(乾隆21年)琉球國新國王登基,作為清朝的附屬國,需朝廷下發冊封文書。這年五月,周煌同翰林院侍講全魁奉命前往琉球,冊封尚穆為琉球國中山王。在姑米山,周煌與随行人員200餘人遇飓風,三晝夜未停。使船在劇烈的颠簸中觸礁,樯傾桅摧,海水湧入。同船人皆登岸避險,周煌因有诏書在船,不肯離去。最終一行人僥幸逃生,輾轉到達琉球,完成了冊封使命。

周煌通過實際考查,把釣魚島列嶼與琉球諸島的分界線描述得非常清楚:即以黑潮為分界線,釣魚島是中國固有的領土,是屬于台灣島的附屬島嶼,與古琉球國無關,更與日本無關。

周煌後制作長卷《登舟圖》并請皇十五子等六人看後作題,留下了《周煌冊封琉球登舟圖原卷跋》。《周煌冊封琉球登舟圖原卷跋》再現258年前曆史。《周煌冊封琉球登舟圖原卷跋》收藏于涪陵區少兒圖書室,是涪陵區少兒圖書室館寶。

周煌于1775年老年,從北京回到涪陵,帶回了京城皇家的蘇鑼,後變為涪陵禦鑼。涪陵禦鑼是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為涪陵民間器樂一絕,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器樂。涪陵禦鑼是400年前的蘇鑼,進宮庭後的皇家樂隊,從皇家到重慶涪陵,有很強的四川特色風味地方樂器。涪陵人周煌是涪陵禦鑼牽線人,在1775這年,涪陵禦鑼結下229年的情緣。

此次社會調研活動在近一個小時的實踐和對附近農家的走訪中,志願者們了解到周煌墓作為涪陵文物保護機關,其建築具有獨到之處,對涪陵區大順鄉旅遊經濟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