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基準測試 Linux PC 的性能?

基準測試是一項測試或一系列測試,用來确定某個計算機硬體運作起來的狀況有多好。在許多情況下,“基準測試”實際上等同于“壓力測試”。通過測試硬體的極限,然後可以将測得的結果與其他硬體測得的結果作一番比較。

是以,準備好測試你自己的 pc 了嗎?下面是可供 linux 使用者使用的一些比較實用的基準測試。

<a target="_blank"></a>

一體化基準測試工具又叫基準測試套件,恰如其名:它們測試和衡量系統的各個方面,而不是專注于某一個特定的硬體,如果你不想用三四個不同的工具搞亂系統,這很有用。

如何基準測試 Linux PC 的性能?

linux-benchmark-phoronix

phoronix 測試套件是最知名的一體化 linux 基準測試解決方案之一。有一些人聲稱,它有許多固有的問題;當然,我們不會說它在各方面完美無缺,但是它對大多數使用者來說足夠好。另外,外面值得一用的替代套件并不多。

phoronix 可使用 100 多個不同的測試套件(即一組組單項測試)和 450 多個不同的測試配置檔案。你可以選擇隻安裝所需的那部分,是以如果你隻關注處理器和普通硬碟基準測試,那麼隻要安裝“processor_tests”和“disk_tests”。它還支援系統日志和報告。

你可能從名稱中猜得,stress-ng 是真正的壓力測試――它極其适合測試系統的極限,但是由于它要求很嚴苛,我們不建議經常運作它。如果反複接受壓力測試,某些部件(尤其是處理器和普通硬碟)會損耗得更快。

将 stress-ng 安裝到 debian 和 ubuntu 上:

<code>sudo apt-get install stress-ng</code>

将 stress-ng 安裝到 fedora、red hat 和 centos 上:

<code>sudo yum install stress-ng</code>

一旦安裝完畢,stress-ng 可以測試各種各樣的部件,包括處理器、記憶體、輸入/輸出、 網絡、虛拟記憶體及更多部件。它還很容易配置――針對每項測試,你可以指定不同的參數,比如多少測試執行個體、多少個處理器核心、測試強度多大、運作多久等。

如何基準測試 Linux PC 的性能?

linux-benchmark-burnintest

passmark 擁有各種各樣的 pc 測試和監控軟體,包括大名鼎鼎的 memtest86 和 performancetest 應用程式,它們隻面向windows 使用者。另一方面,burnintest 應用程式卻有 linux 版本,它無疑值得嘗試一番。

簡而言之,它能同時測試計算機的所有主要子系統。但它不是測試純粹的性能,而是更加專注于穩定性和可靠性。為了獲得最佳結果,我們推薦将它與其他一些形式的性能測試手段結合起來。

它提供免費 30 天試用的服務;一旦試用期結束,就要收費(79 美元)。

比較兩個不同的處理器很困難。還記得你知道奔騰 iii 幾乎總是勝過奔騰 ii 的日子嗎?有時候,i5 的性能勝過 i7,四核并非總是勝過雙核。

正由于如此,處理器可以從基準測試比較得到最大的好處――超過其他任何一個 pc 硬體。如果你決定不使用上述一體化測試,那麼可以從下面兩款工具中的一款入手。

如何基準測試 Linux PC 的性能?

linux-benchmark-geekbench

geekbench 是目前市面上最出色的處理器基準測試之一。它随帶 10 項整數工作負載測試和 8 項浮點工作負載測試――其中一些測試在 hardinfo(下有介紹)中也有,但是其中一些是 geekbench 特有的。

windows 版本和 mac 版本随帶使用者界面,但 linux 版本隻有指令行可執行檔案。基準測試結果上傳到網上,讓你可以以一種比終端更直覺的方式檢視分數。

上傳後,geekbench 會在功能有限的“嘗試模式”(實際上是無限制的免費試用)下運作,隻有 64 位和 opencl 基準測試。想要 cuda 基準測試、獨立模式及其他功能,你需要購買 geekbench 或 geekbench 專業版。

如何基準測試 Linux PC 的性能?

linux-benchmark-hardinfo

可以使用原生軟體包管理器從大多數發行版擷取 hardinfo,不過我覺得在 deiban 和 ubuntu 上運作這個指令來得更容易:

<code>sudo apt-get install hardinfo</code>

或者在 fedora、red hat 和 centos 上運作這個指令:

<code>sudo yum install hardinfo</code>

hardinfo 随帶 6 項不同的基準測試,每一種測試提供了一個分數,你可以用分數來準确地與其他系統比較。處理器測試執行整數運算,fpu 測試執行浮點運算。比較結果時,確定比較的是同樣的測試。

hardinfo 還是一種迅速擷取系統資訊的有用方式。隻要浏覽側邊欄中的各個頁面,即可檢視計算機配置的詳細資訊。

unigine 有兩項基準測試值得一提:valley 基準測試和 heaven 基準測試。每一項測試渲染不同的場景(分别是覆以森林的山谷和一系列浮空島),迫使你的 gpu“逾時工作”。

這是大多數 linux 遊戲玩家首選的圖形基準測試。

免費基準測試是互動式,完全足以大緻了解你的 gpu 有多好,但是如果是商業用途、進行深入的逐幀分析,專業版必不可少。售價 495 美元。

gfxbench 之前名為 glbenchmark,它是面向 linux 系統的兩種主要的圖形基準測試中名氣較小的。它随帶兩組測試:進階測試(總體性能)和低級測試(特定功能的性能)。

hdparm 是一種指令行實用工具,安裝在大多數現代的發行版上,非常易于使用。它不僅可用來測試驅動器的性能,還可以針對每個驅動器來改變設定(比如開啟或關閉 dma)。不過要小心:如果使用不當,hdparm 會導緻驅動器崩潰或損壞!

首先,使用 df 指令列出系統上的所有驅動器。找到想要測試的那個驅動器――如果你沒有把握,可以使用上下文,比如總的磁盤空間或挂載位置,然後與下列指令結合使用。以本文為例,我的驅動器是 /dev/sda2。

為了測試緩沖讀取性能:

<code>sudo hdparm -t /dev/sda2</code>

<code></code>

<code>/dev/sda2:</code>

<code>timing buffered disk reads: 180 mb in 3.00 seconds = 59.96 mb/sec`</code>

為了測試緩存讀取性能:

<code>timing cached reads: 3364 mb in 2.00 seconds = 1682.75 mb/sec`</code>

無論你使用哪一個,都要多次運作指令,以獲得多個讀數,然後求平均值,以便更準确地了解性能。確定你沒有做可能影響讀數的其他任何操作,比如傳輸檔案。

bonnie++ 是一種自由的實用工具,旨在基準測試檔案系統和硬驅性能。它并不直接安裝在大多數發行版上,但是應該出現在核心代碼庫中。可使用下列指令安裝到 debian 和 ubuntu上:

<code>sudo apt-get install bonnie++</code>

或者使用這個指令安裝到fedora、red hat或centos上:

<code>sudo yum install bonnie++</code>

一旦安裝完畢,運作bonnie++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使用下列指令:

<code>bonnie++ -d /tmp -r 2048 -u [username]</code>

這會在 /tmp 目錄下運作測試(因而測試 /tmp 所在的驅動器的性能),使用的參數表明系統有 2048mb 記憶體,測試将以[使用者名]的使用者權限來運作,本文中該使用者是 jleeso。

不确信你的系統上有多少記憶體?請使用 free –m 指令,在合計欄下查找 mem。

最後,你會看到逗号分隔的一行,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不同數字。這些就是你的結果。比例:

<code>1.96,1.96,ubuntu,1,1378913658,4g,,786,99,17094,3,15431,3,4662,91,37881,4,548.4,17,16,,,,,142,0,+++++,+++,+++++,+++,+++++,+++,+++++,+++,+++++,+++,16569us,15704ms,2485ms,51815us,491ms,261ms,291us,400us,710us,382us,42us,787us</code>

拷貝它,輸入下面這個指令:

<code>echo "[粘貼你的結果]" | bon_csv2html &gt; /tmp/test.html</code>

現在,在你的 web 浏覽器中打開 /tmp/test.html,你會看到一張格式規整的表格顯示了結果,更加一目了然。

如果你的硬體基準測試看起來不賴,但仍覺得系統運作起來慢騰騰,要注意:另外幾個因素可能在作崇。沒錯,速度緩慢的硬體常常是瓶頸,但是你在花錢更新之前要關注别的方面。

比如說,在 ubuntu 上,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可加快日常操作(非 ubuntu 發行版有各自的提速技巧和方法)。你還應該考慮更新底層的linux核心。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9-27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linux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