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語言程式設計初學者指南》一2.1 記憶體概念簡介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c語言程式設計初學者指南》一書中的第2章,第2.1節,作者【美】keith davenport(達文波特) , m1ichael vine(維恩),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計算機“記憶”(記憶體,memory)就像人一樣,因為計算機也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計算機的長時記憶叫做非易失性(nonvolatile)記憶體,并且通常和較大的儲存設備有關系,例如硬碟、較大的磁盤陣列、CD光牒存儲(cd/dvd),以及便攜式儲存設備(如usb閃存或u盤)。在本書第10章和第11章中,我們将學習如何使用非易失性記憶體來存儲資料。

本章關注的是計算機的短時或者易失性的“記憶”。當計算機斷電的時候,易失性的記憶會丢失其資料。計算機的易失性的“記憶”通常也稱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機通路記憶體)。

ram是由固定大小的單元組成的,每個單元的編号都是通過位址來引用的。程式員通常用變量來引用記憶體。根據程式設計語言的不同,變量的類型有很多種,但是,所有的變量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參見表2.1。

《C語言程式設計初學者指南》一2.1 記憶體概念簡介

使用表2.1中定義的屬性,表2.2描述了一些常見的資料類型的關系。注意,表2.2中的“記憶體位址”一欄中的字母和數字(例如ba40),是記憶體位置的十六進制數字系統表示。二進制的數字用十六進制數字系統表示比用十進制數字系統表示更容易,是以,在進階的c程式設計中,我們使用十六進制表示法來引用記憶體位址。

《C語言程式設計初學者指南》一2.1 記憶體概念簡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