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故事——第四期

作者:一顆小竹筍

防疫·榜樣|田民:值得我們敬佩的人

田民,長清區第三初級中學一名即将退休的教師,中共黨員。在全國上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時刻,積極投身到疫情阻擊戰中,表現了一名共産黨員臨危不懼、迎難而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過硬素質和責任擔當。

“我是黨員,學校疫情防控值班多安排我,讓我做點有意義的事”,這是他向學校提出的強烈要求。在疫情期間他多次申請到學校值班,他說,“學校是人員密集場所,萬一出現疫情後果不堪設想”。于是,他根據學校安排積極加入到疫情防控中來。整個假期,他每周兩天到校值班,一直是按時到崗、忠于職守、規範操作、嚴格把控,為守好學校“第一道防線”、確定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學校安全,奉獻了一份力量。田民老師在前兩年身患重大疾病做了手術,身體還有點虛弱,家中有一位下肢多年不能動的九十歲老母親需要照料,但是他卻在疫情期間從家與學校之間來回奔波,從來沒有一句怨言。他時常挂在嘴邊的是“個人的事都是小事,黨的事、學校的事都是大事,要對得起黨員這一稱号。”

作為一名黨員,他把在學校養成的服從安排、為人師表、忠于職守、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帶到防疫一線,時刻牢記黨群組織的教育與培養,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他人,始終保持着共産黨員的本色;作為一名黨員,他不忘初心,以身作則,走在前列,幹到實處,發揮着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黨徽添彩,為黨旗增色。

中國故事——第四期

防疫榜樣田民

文化傳承榜樣

中國故事——第四期

文化傳承榜樣郎佳子彧

郎佳子彧,除了是95後北大學子,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面人郎”的第三代傳人。

郎佳子彧的爺爺郎紹安是北京“面人郎”的創始人,父親郎志春在繼承郎派面塑技術娴熟、精巧細緻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藝術元素,現為中國進階工藝美術師受家族影響郎佳子彧很早就對面塑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三歲的時候看着父親捏面人兒,五歲時正式開始跟随父親初學捏面人,15歲的他曾創作出轟動一時的奧運福娃面塑,16歲就破格被北京民間藝術家協會吸收為準會員。

“爺爺創造了‘面人郎’,父親也一直在為傳承‘面人郎’而努力,從小看着父輩作品長大的我很自然地就想要堅持做面人”郎佳子彧說“捏面人和橡皮泥不一樣,面首先是一種食材”,郎佳子彧說,在他看來,捏面人比捏橡皮泥更有趣:首先要買來面粉,然後把面粉過濾到非常細的程度,再揉成面團,而橡皮泥就少了這個“自己動手做材料”的過程。在北大學習期間郎佳子彧曾向彭鋒院長提問:“在像面人這樣的傳統手工藝術中很少看到前輩們有所謂的創新或突破那這樣的傳統藝術還屬于藝術範疇嗎?”彭院長直接回答:“當然算了!如果沒有人一直做這些傳統的東西那拿什麼給你來創新來突破?”這一回答讓郎佳子彧茅塞頓開。“舊”即是“新”,正因為有創新才使得傳統經久不衰,二者永遠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

目前,郎佳子彧正通過拍視訊、舉辦線下課程等更新穎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門藝術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面人的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非遺傳承人郎佳子彧也曾擔心自己難以肩負起複興面人這項傳統手工藝的重任,但現在他認為,即使現實中困難重重,但隻要能盡自己一份力量,逐漸改善面人工藝可能失傳的現實問題,讓一部分人慢慢認識和熱愛這門技術,自己就已經很滿足了。

中國故事——第四期

“面人郎”圖檔1

中國故事——第四期

“面人郎”圖檔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