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革命過去|古東井岡山-昆玉山紅軍遊擊隊

視訊加載...

崇陵的昆玉山,橫跨牟平和文登的邊界,猶如膠東半島的高脊梁,遠離潮水,雄偉四重奏。這是中國共産黨特别委員會的發源地;"一一四"暴動是源頭和總部嗎?這裡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古東遊擊隊",由徐世友、遲浩田、李耀文三位開國海軍上将,以及一大批傑出的開國将領。

1935年6月的一天,在東北暫時躲避敵人被俘的共産黨員餘德水接到一封信,說:"我們都很忙,老百姓用磚砌房子,我們都在燒窯......"取好水後,我們趕回膠東。此時,在昆玉山上,同志們正在緊張地準備做一場震撼世界的事件。

1935年11月29日,中國共産黨古東特别委員會在文登、榮成、牟平、海陽等縣組織上司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武裝起義,114次暴亂,暴亂勢力被稱為"中國勞工、農民和紅軍古東遊擊隊",防暴指揮部設在昆玉山無污寺。

11月28日,以俞德水為首的東路軍和成倫率領的西路軍分别在牟平縣和文登縣發生騷亂。叛亂分子一路戰鬥到地球,瓜分财産并奪取地主的槍支。12月1日,兩支叛軍在松角村相遇。2日下午召開師會,宣布成立海陽、牟平兩個旅,并決定在青山進行遊擊戰。

會議還沒結束,突然被國民黨軍第81師的一千多人包圍着。暴動隊趕緊打,一邊組織後退,一邊西山撤退,隊伍在途中被解散,張先和等犧牲,程倫、曹雲章等人被俘,武裝暴亂最終因為敵人強我弱而失敗。然而,作為土地革命期間中國共産黨在膠東地區上司的最大規模的武裝鬥争,114起義擴大了黨在群衆中的影響力,播下了革命的火焰和希望。

暴動失敗後,為了保全革命勢力,于德水、王亮等暴亂幸存者來到昆祿山,"昆廬山紅軍遊擊隊"誕生了。山上沒有家,是以住在山洞裡;沒有槍,拿起一把大刀。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昆玉山遊擊隊仍然試圖遏制敵軍。在遊擊戰過程中,遊擊隊和群衆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這裡的紅軍生活和戰鬥越來越多。

20世紀50年代,作家馮德英根據餘立水在昆玉山地區的革命事迹和經曆,創作了小說《苦花椰菜》和《山菊花》,生動再現了輝煌的革命歲月,玉德水、昆玉山的英雄事迹立即為更多人所熟知。

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我一到延安,就知道昆玉山,我知道水......"這是因為在土地革命後期,江北隻有兩支紅軍隊伍,一支是劉志丹上司的陝西甘邊紅軍,另一支是俞德水率領的昆玉山紅軍。

1937年12月24日,昆祿山紅軍揮舞天伏山,參加天府山起義,參加組建"山東人民抗日救世軍",在膠東建立了由我黨上司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力量。經過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的洗禮,"第三軍"逐漸發展成為四軍的強大建制,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