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投盟秘書長白虹:疫情的出現對社會企業機大于危 |慈善專題

作者:福布斯

“其實對于這些可持續發展新經濟來講,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對社會企業來說是機大于危。”

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秘書長白虹向福布斯中國表示:“原來我們隻考慮個體微觀層面,其實疫情是直接把我們拉到了宏觀經濟環境和未來的面前。畢竟,我們考慮微觀的時候離不開宏觀,考慮當下的時候離不開過去和未來。疫情之下,我們發現社會企業比一般的創業企業韌性要強很多。這個發現其實是讓我們非常驚喜。”

社投盟秘書長白虹:疫情的出現對社會企業機大于危 |慈善專題

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秘書長白虹。圖檔來源:dr

福布斯中國:今年的疫情給市場帶來了哪些社會挑戰,社會企業如何應對?

白虹:我們先明确一下社會企業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的概念。所謂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其實是具備一個商業組織營運的形态,它是以商業的手段,但是它同時創造的是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而且創造出可計量的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價值。我們覺得像這一類的機構,它都應該被稱為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

再進一步談就是說因為這一類企業的社會環境議題的特點和商業屬性都非常鮮明,同時具備了三大特點:首先來講它是剛性需求 ,第二個它是有海量的使用者,第三個共同點就是巨大的供給窪地。

如果我們站在未來回顧當下,才會發現就新冠疫情其實是改變人類認知的一個轉折點,其實就對可持續發展新經濟的企業而言是提供了非常好的一個生态環境更新,有助于可持續發展新經濟企業從原來的生态環境逆向選擇回歸到正循環,也就是回歸到企業越積德越賺錢的正循環。可以說這是重大利好。

在這種風險打擊下,普遍來講可持續發展新經濟的企業,它們的抗風險能力是比較薄弱的,對他們來講我覺得也是一個重大打擊。

福布斯中國:目前,社會企業面臨的最大障礙是什麼?社會企業自身和政府分别有哪些應對政策?

白虹:社會企業在災難之下存續下來,而且有一些不僅存續,而且發展得很好。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首先是由于這一批社創的企業家們的初心是要義利并舉,是要創造一個能夠解決社會環境問題的企業。是以,當真正的社會性的、公共衛生大事件或者不可抗力來臨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其實是抗争,而不是逃跑,在危機的時候它就會産生一種強大的力量。

并且,在重大的衛生安全事件或者不可抗力事件情況下,原本正常的資源配置、經濟流轉機制被打亂,反而有利于社會企業找到很多新的需求市場。

相對于市場企業,其實真正在危難危機當中,社會企業上司人強大的利他責任感化成了企業的生産力,生産力直接就解決了社會的剛需和痛點。

福布斯中國:鑒于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的社會企業融資難嗎?

白虹:對于社會企業來說,其實作在用直接融資和混合融資這種方式會比較多。

在這個情況下就是說貨币究竟向哪裡去?是流向股市還是流向房市,還是流向可持續發展,流向實體經濟?這其實是一種選擇。

我覺得現在從政府的政策引導到社會企業自身的需求來講,應該其實都是正向的,但是中間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沒有得到緩解。

原因是在于缺失中間的一個市場化機制或者營運機制。

當下現實情況是兩頭很饑渴、很迫切,但中間缺少适合的運作機制。而社投盟現在所做的工作其實都在建構形成這樣的一個機制。包括我們開發的評估工具以及推動評估工具的應用等等,這一切都在建構中間的運作機制。

今年,其實我們是看到在中國所謂的影響力投資或是esg投資、可持續投資,都有共性,都在關注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效應,尤其是社會環境的量化的價值。明後年應該是有較大跨越式發展的一年。

其實社投盟從2017年開始,首先把産業進行了重新定義。重新定義之下,我們就會看到巨大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市場。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