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40大預言:高科技引擎與社會新秩序》——2.3 自我實作預言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計算機《2040大預言:高科技引擎與社會新秩序》一書中的第2章,第2.3節,作者:[英] 彼得 b. 斯科特–摩根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許多電子學專家都曲解了“摩爾定律”,認為它是一個預測,而實際上它是一個自我實作預言。

稍等一下,你有沒有發現在本書到現在為止的内容中,可能潛藏着一個重要的邏輯上的瑕疵?它有可能會徹底推翻所有的預測,并且會引發對提出的所有戰略意義的相關性進行質疑。如果現在的科技增長趨勢無法再延續多久,那麼該怎麼辦?畢竟一些相信房價會永遠上漲的專業金融家,以及預測經濟會持續繁榮的消息靈通的政治家,他們有時也會因為基本假設的錯誤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因而,這種擔心是非常合理的。實際上,包括一些自稱科技專家的人在内的很多人,都認為電子産業的爆炸式發展不會持續太久,可能最多再保持10年。

那麼,為什麼在我的預言中,我相信計算機的處理能力還會保持幾十年的快速增長?為什麼我會如此确信數字存儲成本會保持螺旋下降?坦白地說,沒有任何指數趨勢能夠一直保持下去,高科技的發射引擎也不可避免地會慢慢減小油門。我們首先必須詳細地解決這一系列至關重要的擔憂,不然的話本書的所有内容都會遭到質疑。需要注意的是,數字化趨勢内在的增長動力與房價和gdp之類的影響趨勢完全不同,為了幫你了解這一點,我需要講一個我在20多歲時反對一些頂尖科學家同僚的故事。

1975年,戈登•摩爾(半導體公司英特爾的聯合創始人)根據他10年來的觀察結果得出了一個結論:電腦晶片中內建的半導體數量将會每兩年翻一番——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8年以後,我完成了一本教材的寫作,準備在1984年出版。這一年,托爾維爾和迪安在冬季奧運會上憑借《波萊羅舞曲》獲得了12個6.0分。這一年,正處于裡根總統和撒切爾夫人的執政早期。也就在這一年,band aid樂隊錄制了他們的原創作品《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在那本書中,讓我的出版商擔心的是,當時有幾個權威人士正在激烈地辯論這種級别的發展速度有沒有可能保持到90年代,而我卻仍然冒着很大的風險聲稱,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指數增長速度将會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裡一直保持下去。就在我的書出版之前,一些專家審稿人向出版商抱怨我完全低估了技術挑戰,這種增長速度最多也就能保持10年。

他們同樣聲稱,即使有理論上的可能性可以克服這些技術挑戰,在實際中也沒有充足的需求讓電子制造商們去投入這麼多資源。畢竟在那個時期大多數人連個人計算機是什麼都毫無概念,更不用說設想一種被稱為“行動電話”的東西了。專家們在給出版商的評審意見中,要求我在出版前删除“過于激情”的預言,技術評審專家非常權威地指出,抛開有沒有投資需求不說,就連制造技術都無法支撐如此快速的增長。這就是他們無可辯駁的邏輯。他們的年齡是我的2~3倍,他們是頂尖的科學家。而我覺得他們錯過了一個重要的發現。

反擊專家意見

我是這麼認為的:“摩爾定律在學術上僅僅被認為是一種預測,但實際上并不是如此。戈登•摩爾是英特爾的董事長和ceo,而英特爾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摩爾定律不是一個預測,而是一個商業戰略。進一步說,英特爾非常自信他們能夠實作這一目标,是以才對全世界進行宣告。是以,每個從英特爾公司購買晶片的電子制造商和計算機制造商都要基于他們每兩年就能夠擷取處理能力翻番的晶片的假設,來設計和開發新的産品。”

“同時,英特爾的所有競争對手也會覺得他們至少應該把晶片的處理能力每兩年提高一倍,以便與英特爾公司競争。與此同時,為日益複雜的晶圓生産廠商提供配件的公司也要提高生産效率以達到相同的增長速度。軟體工程師們也是如此。還有市場部門、零售商店,以及我們所有人。”我的結論就是我的評審專家們完全低估了摩爾定律。它不是一個預測,甚至也不隻是一個戰略宣言,它是一個自我實作預言。

摩爾所做的是采用了自古以來魅力非凡的領袖們所使用的技巧:如果事情被宣揚得足夠讓人信服,即使有一點點邏輯上的瑕疵,别人也會參與其中。通過保證每個參與者的切身利益,英特爾使人們奮不顧身地追随它,這與任何一個曆史現象都差不多。而借助于此,英特爾行之有效地改變了關于資訊技術産業未來發展的不成文的規定。那時,這個預測還隻能被稱為“摩爾假說”。但是一旦當它成為世界經濟不為人知的運轉方式的組成部分時,它便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定理。而20世紀80年代的那些推斷半導體産業無法克服面臨的重大挑戰的專家們卻隻考慮了等式的一部分。我們的科學家中不乏具有娴熟的邏輯分析能力的人,但是在心理上卻普遍沒有那麼強大。而且,他們并沒有意識到一些已經實際發生的事情。

專家們隻擅長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這實際上已經出乎意料地成為一個普遍問題。無論一個人在他涉足的領域中多麼知識淵博,如果他對整個社會的複雜性以及往往深藏不露的内部運轉工作方式認識不足的話,即使是專家,也會分不清他所在領域的哪些增長速度是穩定的,哪些卻不是。再加上有時候可能會産生一些智商上的優越感,這些都會使他們做出一些完全是在誤導他人的“專業判斷”。

回到20世紀80年代,我據理力争,終于成功地說服出版商原封不動地出版了我的預測。差不多30年過去了,現在人們已經把過去幾十年裡計算機處理能力令人震驚的持續增長速度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它确實還在保持着80年代早期的增長速度。然而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人仍然在預測這種指數式的增長将會在10年内結束——而且理由完全跟以前一樣。正如你下面将會看到的,随着我們對世界經濟的深入探索,今天這些唱反調的人被證明是正确的可能性,将會比80年代我的那些評審們還要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