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伏+農業”:光伏包圍農村的路徑選擇

關于農民的話題,大家都有千言萬語,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來自農村,對于農村擁有一份抹不去的情懷。即便在城市數年,但回到故鄉,瞬間就賦予了道地農民味道。

古者有四民:士民,商民,農民,工民。農民即播、殖、耕、稼者,我感覺這是農民的最接地氣的解釋。

廣義上面的農民概念具有多元性。隻有從多元角度,分從事模式來界定農民,才能使農民概念更為清晰。我們聽的比較多的有糧農,果農,菜農,棉農,養殖戶,專業戶等。

随着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農民也在不斷探索新的農業模式,挑戰傳統農業思維模式,以此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光伏農業”一個新的名詞這幾年在電視,報刊雜志中逐漸傳開。它開創性的将光伏産品應用在了農業種植、漁業養殖、農業觀光旅遊方面。

對于“農業+模式”從古至今一直被探索,例如果農往往會在果樹下種植些喜陰植物;養殖戶往往會把動物糞便發酵處理作為魚類的飼料;在一些地區農民把水稻與魚類養殖放在一起,水稻收獲之時,也是收魚之時等。

光伏農業模式也是一樣,水面上部裝光伏電站,下面可以魚類養殖,有些地區還把農業觀光生态旅遊與光伏發電結合,成為一道靓麗的景點,還有的使用者利用自己的農業大棚,棚頂太陽能發電、棚内發展農業生産的新型光伏系統工程等等。

農民應用這些新模式提高了土地的機關産出,增加收益,以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增加生态和社會收益。

面前光伏農業應用有哪些具體的模式呢?

目前我們了解到光伏在農業應用比較廣的主要有太陽能殺蟲燈,光伏農業大棚,光伏養殖場,農村光伏電站,光伏灌溉,太陽能污水淨化系統,光伏路燈,農用太陽能小産品等。

這裡面許多模式是基于農村的資源情況,立足農村,服務三農,很多成熟的發明與應用已經廣泛為農民所應用,真正保護了農村生态環境,改善了農民生活的願景。

未來光伏農業發展将會怎麼樣?我想它或許将是解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長期困境的動力源泉,是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的必然選擇,也是農業生産方式變革時勢所趨。同時也為光伏發電的普及起到推動作用。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