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掘金”遇阻 評估模型有待市場檢驗

當我們正在從it時代邁向dt時代時,我們日益意識到資料的價值。然而,當我們交易資料的時候,卻遇到了難題:資料值多少錢?資料是誰的?資料交易該如何運轉?也就是說,當大資料交易已大勢所趨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放在伺服器上的資料變成可計量、可交易、可為社會和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資産。

事實上,這個資産一直呆在那,隻是沒有好的工具去“挖掘開采”。近日,中關村數海資料資産評估中心攜手咨詢公司gartner,共同釋出了資料資産評估模型,這讓業界感受到大資料掘金有了盼頭!不過,業界專家認為,大資料交易處在非常原始的階段,試錯在所難免。

評估模型有待市場檢驗

資産評估作為大資料交易,各地都在嘗試着做,有效的模型還有待市場檢驗。

在中國,從中關村到貴陽,從上海到淮南,大資料交易市場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交易所和交易中心不斷湧現。

“大資料交易可以打破資訊孤島及行業資訊壁壘,彙聚海量高價值資料,對接資料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完善産業生态環境,實作資料價值的最大化,對推進大資料産業創新發展方面具有深遠意義。”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電子資訊産業研究所所長安晖表示。

不過,客觀來看,國内大資料交易還處于初級階段,規範尚未統一,發展模式也處于摸索過程中。這其中關鍵的疑問是資料到底值多少錢?也就是說,缺乏統一的資料資産評估體系和定價機制,讓出讓方和需求方無法有效對接,資料資産無法盤活。

“大資料最具有想象力的發展方向是提供全方位立體的資料繪圖,是以資料的‘開放性’和‘流動性’成為資料掘金的關鍵。”中關村數海資料資産評估中心主任秦翯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他認為,要把資料變成可計量、可交易、可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資産,需要推動大資料産業的生态系統建設,既要搭建全方位、标準化的科學評價模型,也要探索合法、安全、高效的資料資産定價機制和交易機制。

記者了解到,中關村數海資料資産評估中心攜手gartner釋出的資料資産評估模型涵蓋了資料的内在價值、業務價值、績效價值、成本價值、市場價值以及經濟價值6個子模型,并針對不同資訊資産特性和使用者使用訴求,從資料的數量、範圍、品質、粒度、關聯性、時效、來源、稀缺性、行業性質、權益性質、交易性質、預期效益等多個次元,按不同的權重配比、不同的名額量級,合理配置不同次元的資料資産評估名額項,進而實作對資料資産的全方位、标準化評估。

《中國電子報》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各地的資料資産評估機構正在湧現。貴陽大資料交易所執行副總裁陸廣龍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目前,資産評估作為大資料交易的首要一環,各地都在嘗試着做,百家争鳴是好事,不過真正有用有效的模型還有待市場檢驗。

“每種資料,其價格需要根據市場的成熟度來确定,如果資料市場有供應但沒有需求,或有需求沒有供應,那麼定價模型也就失去了效果。就好比我有一個隕石,獨一無二,沒有曆史交易資料的話,價值評估模型就無法評估。”陸廣龍強調。他認為,其實,資料交易一直存在,比如咨詢公司賣咨詢報告,數字圖書館賣電子論文等。對于貴陽大資料交易所而言,最主要的目的是借由資料交易的手段,盤活政府資料進入市場,拉動當地資料産業鍊的形成,進而發展出相關的生态圈。其更多的是秉持先行先試的原則,探索資料交易。

目前大資料交易有交易所模式、電商模式、api模式。中關村大資料産業聯盟副秘書長陳新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資料交易處在非常原始的階段,相當于人類商品交換的以物易物階段。資料資産交易是慢慢征程,是以試錯在所難免。他認為,目前資料還難以公允定價。商品交易的三個要素,有人願買、有人願賣、公允定價。前兩個要素時時刻刻存在,需求緊迫,賣的強烈,但唯獨不能在定價上達成一緻,資料缺乏市場的公允定價,甲方買走乙方的資料,乙方還有一份(工業品交易伴随着物權的轉移),還可以再賣給丙方,甲方還可能轉售丙方、丁方,同樣的資料甲方賣給乙方和丙方時,乙方和丙方會根據不同場景應用資料所帶來價值的不同而願意支付的價格會有很大差異,同樣一份資料在不同時間價值也會大相徑庭。

“工業時代交易工業産品是同質的分子,資料交易是異質的比特,每比特包含人的行為資訊、裝置的運作資訊、企業的經營資訊才是資料的價值所在,是以我們要用新思維、新理論體系去思考這個新問題,而不是用工業思維去思考資訊經濟的新問題。”陳新河強調。

據介紹,目前有産業界提出了資料權益交易(dataeex),簡單講就是,甲方擁有一批資料,經過脫敏化、标簽化處理後,乙方、丙方、丁方可以根據自己的商業場景,用不同的算法模型,将這些資料用于廣告、電商、旅遊、餐飲等方面,甲方與各方可以評估資料商業價值閉環中各自的貢獻,進行利益分成,比如甲乙交易時,資料價值占80%,剩下的20%歸乙方;甲丙方交易時,甲可能隻能分到70%。

金融服務将成“基礎設施”

資料資産評估為衍生品交易提供了基礎,其中金融服務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以大資料為代表的新興産業發展的一個核心關鍵是解決企業技術研發所需的資金來源。為此,國務院釋出了《關于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更新的指導意見》,提出依靠金融創新為新興産業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援。《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也提出要探索開展大資料衍生産品交易。資料資産評估為衍生品交易提供了基礎,其中金融服務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讓初創企業融資管道變得更多。

“金融創新的核心就是通過盤活中小企業‘存量資産’,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提升企業資金流動速度。對于大資料企業而言,‘存量資産’主要是以資料為代表的無形資産。這類資産通常難以定價,無法進行抵押融資,将這些資産‘盤活’不僅需要對資料的深刻把握,更需要創新性的金融工具。”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王露告訴記者。

據介紹,通過明晰資料資産的所有權、結合産品測試和資産評估的方式提供資料質押貸款和企業挂牌上市融資,是解決大資料企業研發所需資金來源的一種有效、可行的方式。金融創新有利于拓展大資料産業參與管道,提升資料資産的流動性。

記者了解到,資料資産金融衍生品涉及三種形态:一是資料資産質權貸款,例如企業通過資産評估中心進行資料資産登記确權後,持資料資産登記确權證書與資料資産評估報告到合作授權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辦理資料資産質權貸款服務。

二是資料資産股權入股。企業的資料資産可以到大資料交易所或資料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三是資料資産的有價證券。企業可在大資料交易所或資料交易中心發行基于資料資産的有價證券,進而成為引導資料流動并據以進行資料交換的資料貨币。

“利用大資料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可以為大資料産業的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大資料金融服務将和工業時代的電力、公路一樣,成為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王露強調。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