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預計明年底竣工

作者:光明網

中新網北京10月10日電 (徐婧)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預計2021年底實作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正式向公衆開放。該館的建設是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的一部分。

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主辦的2021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9日晚開幕。開幕式上,北京市文物局釋出了近年來大運河文化帶文博領域建設成果。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喜人

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北京城市的形成過程中,大運河(北京段)作為水利運輸工程,為北京城市的建設、水系的梳理承載了重要職能。2014年6月,“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19年12月,北京市正式釋出《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該《規劃》從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個階段,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中長期目标進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态、旅遊、景觀、協同等多個方面。

在文物保護和利用方面,北京市昌平區大運河白浮泉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勘探總面積1.03萬平方米;完成了都龍王廟圍牆文物搶險修繕工作,以及都龍王廟壁畫修複保護項目;加強遺址區散落石刻文物保護,對遺址記憶體有的6通石碑統一安放,納入昌平區可移動文物進行管理;拆除非文物建築,恢複文物景觀;基本完成了九龍池水質治理工作,提升了九龍池水質。

北京市通州區“三廟一塔”景區完成了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對北關大道以南區域進行了廢棄建築物拆除、垃圾渣土清理、綠化美化、完善空間布局和景觀獨幕喜劇等工作;開展了“三廟一塔”景區文物修繕工程,目前項目主體已完工,通過階段性驗收,正在進行收尾工作。

北京市海澱區萬壽寺完成第一階段以中路為主的文物保護修繕工程,第二階段修繕主要集中在東路,完成了9個殿座的大木構件修補、屋面苫背及牆體砌築,7個殿座完成瓦瓦,完成量達工程總量的90%。此次修繕拆除了多處臨建房屋,恢複了古建築原有的風貌;清退了所有長期租賃機關,擴大了展廳面積;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博物館的綜合服務保障能力;發現的地下文物補充了研究萬壽寺曆史的物證。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預計明年底竣工

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效果圖。 首都博物館東館建設辦公室供圖

大運河博物館2023年底開放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西北部的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計劃于2023年年底正式向公衆開放。據介紹,該館将從大運河與北京城市發展以及北京服務國家首都建設的互動關系角度,诠釋和弘揚大運河文化。展覽内容由基本陳列“大運河與北京”(暫定名)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構成,展陳面積約2萬平方米。

博物館由主樓和觀衆共享大廳兩座相對獨立的建築組成。主樓主要展現博物館的傳統功能,由藏品庫房、文物修複、展覽陳列、社教活動及辦公區域組成;觀衆共享大廳則重點凸顯新時期多元化的博物館服務功能,滿足開放式展覽陳列、更多類型博物館活動、特色文創配套服務等觀衆服務需要,實作更靈活的開放模式,滿足不同觀衆的參觀需求。

目前,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已完成主體結構全部封頂。預計2021年底實作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正式向公衆開放。(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