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作者:尋史奇談

2020年1月30日,在新冠疫情最為嚴峻的時刻,一批抗疫物資抵達了廣東。裡面包含了10萬隻口罩、10萬副手套,還有溫度計、洗手液等防疫物品。

這些東西全部來自一個外國人的捐贈,他不曾有半點中國血統,但卻始終把中國當作自己的祖國,他一直堅稱“自己是一個百分之百的中國人”。

他是誰?他叫熊德龍,他與中國沒有血緣關系,又為何有一個中國名字?為何他又深愛着中國?

熊德龍于1947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亞,他身上有着荷蘭和印尼兩國的血統,但就是沒有中國血統,不過這都不重要,多年來他早就把中國當作了自己的故鄉。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印尼僑商熊德龍

故事還得從熊德龍小時候開始講起。他出生不久之後就遭到了親生父母的遺棄,以至于他對親生父母完全沒有印象。

被遺棄的熊德龍被送到了當地的孤兒院,一直到他兩歲的時候,一對好心的中國夫婦來到了孤兒院,他們将徹底改變熊德龍的一生。

這對夫婦名叫熊如淡、黃鳳嬌,他們是廣東梅州人,早年間下南洋闖蕩,來到印尼打拼。夫婦倆的日子過得并不算富裕,他們經營着一家面點鋪,自己做一些包子饅頭、燒賣這些點心走街串巷的販賣。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熊德龍養父母

遺憾的是,熊如淡夫婦倆結婚多年一直沒有生育。于是,他們決定收養小孩,在熊德龍之前,夫妻倆已經收養了3個女孩。

當他們來到孤兒院看到年幼的熊德龍時,憐愛之情由此而生,當即決定把他帶回家。夫婦兩人生性善良,對于收養的四個孩子都視若己出,他們供孩子們念書學習,把全部的關愛都傾注到孩子們身上。

熊德龍從小受父母親的熏陶,完全接受了一整套的中式教育。漢語成為了他的啟蒙語言,平時在家裡他們都說漢語。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教他背中國古詩文,甚至在多年以後,他都能熟練地背誦全篇《增廣賢文》。

後來養父母還把熊德龍送到當地的華人學校,接受正規的漢語學習。可以說熊德龍打幼時開始,就開始全面接受中華文化的洗禮。

在華人學校學習期間,由于他的長相酷似外國人而遭到了同學的嘲笑。年幼的熊德龍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長相确實與同學們有所不同,是以他十分沮喪,哭喪着臉回家告訴了黃鳳嬌。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沒想到平日裡對他十分溫柔的黃鳳嬌卻十分生氣,一臉嚴肅地告訴熊德龍:你就是中國人,你是我十月懷胎生下來的。

這還不算完,黃鳳嬌拉着熊德龍去到學校找老師,找同學家長,直到嘲笑熊德龍的同學親口道歉為止。這件事對熊德龍的影響非常深遠,多年以後他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依然記憶猶新。

熊德龍坦言是母親給了他歸屬感,給了他一個根,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始終不曾忘記母親的教誨,無論他走到哪裡,他都會把自己當作一個中國人。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上世紀60年代,父母經營的面點鋪生意不好,一家人過得比較拮據。但有一件事給熊德龍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天下午,黃鳳嬌帶着熊德龍去到了一個當鋪,并典當掉了自己唯一的首飾——一隻手镯。

母親将當來的錢立即寄回了梅州老家,讓家裡老人過年。年幼的熊德龍不解地問,既然家裡已經沒錢了,為什麼還要當掉東西往老家寄錢呢?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母親拉着熊德龍的手,語重心長地說:廣東梅州,那裡才是我們真正的家鄉。無論何時,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家鄉,那裡才是我們的根。從此,梅州這個名字深深地镌刻在了熊德龍的腦海之中,他第一次有了故鄉這個概念。

雖然他還從來沒有去過,但他已經對那裡産生了一種隐約的親切感,他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去故鄉看一看。後來,由于家境貧窮,熊德龍在16歲的時候就開始辍學打工。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熊德龍先生回到梅州

他先是去到當地一家海綿廠裡做勞工。熊德龍天資聰慧,雖然他每天都在流水線上幹着枯燥重複的工作,但是他在細心地觀察着工廠裡的一切。

他發現他們的生産成本非常低,扣除掉原材料、勞工工資、裝置等費用後,老闆仍然可以賺取幾倍的利潤,而落到他們這些勞工手中的工資卻少得可憐。他下定決心,自己要當老闆,要出人頭地。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于是,熊德龍更加努力地工作,有時經常自願加班,就是為了弄清楚海綿廠生産的每一個細節。兩年後,熊德龍自覺時機已經成熟,他辭了職,用這兩年積攢的積蓄開辦了自己的海綿廠。

起初,他的廠房很小,隻有100來平米,就是一個小作坊。但他能吃苦,善于經營,一個小小的加工作坊被他搞得有聲有色。正當他生意紅紅火火的時候,一場意外卻到來了,他的海綿廠失火了。

當時他正在家中睡覺,通過電話得知這一消息,他連鞋子都顧不上穿,騎着機車就往廠裡奔。但是火勢太旺,根本撲不滅,熊德龍隻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心血被大火吞噬。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熊德龍悲傷得在廢墟上失聲痛哭,這個時候,他的父母也趕來了,他們将熊德龍接回家,對他進行安慰。為了幫助他重振事業,夫婦倆決定賣掉自己的房子和面點鋪。

就這樣,熊德龍拿着父母給他籌集的18萬塊,開啟了第二次創業。幾個月裡,熊德龍就開設起了新的廠房,為了省錢,他們一家人都住在廠房的一個角落裡。

這次,上天格外的垂愛熊德龍,他的生意順風順水,很快就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後熊德龍的生意越做越大,非常具有商業頭腦的他又投資了餐飲、金融、房地産等領域,逐漸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時至今日,熊德龍的産業已經遍布中國、美國、加拿大、印尼、新加坡等國家,他的名下擁有美國大新銀行、好萊塢大都會酒店、新加披國際金葉煙草公司等數十家大公司。

事業有成的熊德龍從來沒有忘本,他一直把父母的教誨銘記在心間,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早在1978年的時候,熊德龍就第一次回到“故鄉”梅州。

那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當我踏上梅州的一刻,瞬間就感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歸宿。回到梅州後,熊德龍去看望了之前從沒謀面的外婆。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外婆已經九十歲高齡,但是鶴發童顔,拉着熊德龍的手笑盈盈地說:我的大孫子回來了。聽到這句話後,熊德龍激動得熱淚盈眶。

眼前這個老人和他素未謀面,但一見面就認了他這個孫子,他一定要為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

熊德龍說幹就幹,他為家鄉梅州的公益事業先後捐贈了數千萬人民币。他還出資投建了六座大橋,解決當地的交通問題,助力當地的經濟發展。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并不富裕的時候,他主動募集資金,為國家将3000多名幹部送到國外去學習教育訓練,這些幹部學成歸來後,為祖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熊德龍還經常奔波到西部偏遠地區。貴州省的第一家外資企業就是在他的投資下建立起來的。他還先後擔任了雲南、廣東、貴州等八個省的經濟顧問,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出謀劃策。

有人問他這些年在中國投資掙了多少錢,熊德龍嚴肅地說:我在中國投資并不是為了掙錢,隻是為了實作父母的諾言,幫助中國貧困的地區富起來。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的确,熊德龍早年間在海外的成功經曆早就賺足了财富,他來中國并不是為了錢,因為他不止一次地說過自己是中國人。

除了在中國處處投資捐款以外,熊德龍還在海外處處維護中國的利益。在海外有一份愛國報紙——《國際日報》,這是由李亞頻夫婦在加州創辦的。

因為《國際日報》拒絕發表反華言論,李亞頻在台灣期間被台灣當局監禁起來。後來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台灣方面釋放了李亞頻。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1993年,李亞頻夫婦決定不再繼續經營《國際日報》,他們找到了熊德龍,問他有沒有意願收購。熊德龍知道《國際日報》對海外華人的意義,當即爽快答應。

1995年10月1日,熊德龍召集南加州當地華人華僑,還邀請了衆多美國友好人士一起在洛杉矶慶祝中國國慶節。

期間,他們升起了五星紅旗,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讓所有在場的人肅然起敬。之後,熊德龍通過旗下的《國際日報》報道了這一消息,讓無數的海外華人華僑為之動容,點燃了大家的愛國熱情。

熊德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棄嬰,建立商業集團,用一生回報中國

熊德龍老先生雖然沒有中國血統,但他有一顆中國心,他始終深愛着他的祖國,他的事迹足以讓我們動容。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定做中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