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名片|真香~ 這個寒冷的冬天 來一份熱騰騰的爆肚吧!

作者:首都之窗

走在北京的街頭

各種各樣的美食

令人目不暇接

正當你流着口水,不知該選擇什麼的時候

小窗攜手外國食客tim

向您推薦一道道地的北京傳統美食

這道美食可以用“清、脆、鮮、香”來形容

想知道它是啥?

一起來看看吧~

視訊加載中...

說到北京的傳統美食

豆汁兒、鹵煮、焦圈、烤鴨、涮肉家喻戶曉

除此之外,

還有一道小吃

可以跻身老北京美食top10

那就是,今天要介紹的——爆肚

“爆肚兒,爆肚兒。一點兒,一丁點兒就得……”在蘇叔陽先生的作品《爆肚》中,鄰居們為了滿足韓永利老爺子臨終前吃上一口爆肚的願望,滿世界找爆肚,就是這樣一道北京傳統小吃凝聚了北京人濃濃的人情味。

不僅僅是北京人好這一口,各地的遊客也都要紛紛嘗嘗鮮,爆肚究竟有啥魅力,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什麼是爆肚

爆肚作為老北京特色美食,早在清朝乾隆時期就有記載。

爆肚的“肚”,簡單來說就是牛羊的胃部。将新鮮的牛肚羊肚洗淨後,切塊或者切條,用水汆爆後,配合調制的麻醬蘸料,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口感清脆、質地鮮嫩,怪不得老北京都愛吃爆肚。

北京名片|真香~ 這個寒冷的冬天 來一份熱騰騰的爆肚吧!

爆肚十三吃

在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中曾有較長的描述:“肚是羊肚,口北的綿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幾部分:散丹、葫蘆、肚闆兒,以肚領兒為最厚實。館子裡的爆肚以肚領兒為限,而且是剝了皮的,是以稱之為肚仁兒。爆肚仁兒有三種做法:鹽爆、油爆、湯爆。”

可見,爆肚的吃法很講究,牛肚和羊肚按照不同的部位,分為十三種吃法,稱為“爆肚十三吃”。牛肚分為百葉、百葉尖、肚仁、厚頭四種,羊肚分為散丹、肚領、肚闆、肚芯、蘑菇、蘑菇頭、食信、葫蘆、肚仁九種。十三個不同部位,十三種不同的口感,食信口感硬、肚領老嫩适中、肚仁口感脆嫩算是爆肚中的精品……

北京名片|真香~ 這個寒冷的冬天 來一份熱騰騰的爆肚吧!

除了要保證食材的新鮮,爆肚的功夫也在一個“爆”字上,火候考究,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水溫,才能保證食物的品質,制作時間也是個難題,時間長了會老,短了達不到要求,别看它隻是一道小吃,可是展現着咱中國人滿滿的飲食智慧。

北京名片|真香~ 這個寒冷的冬天 來一份熱騰騰的爆肚吧!

再來說說這蘸料,一桌子五顔六色的調料供您選擇,蔥花香菜配上醬油,再跟噴香的麻醬融合在一起,攪拌均勻,這時夾起爆肚,深入碗底讓蘸料包裹住爆肚,托着香菜蔥花的香氣,放入口中,邊嚼邊聽見嘴裡咯吱咯吱的聲音,香濃清脆回味無窮。

北京名片|真香~ 這個寒冷的冬天 來一份熱騰騰的爆肚吧!

介紹了這麼多

想必你一定餓了

那麼這個周末

就帶上家人朋友走一趟北京的老館子~

監制:餘勇妮 董志新 董繼榮 李曉亮 堵文娟

策劃:廖媛 任巍 王琳 劉璐 樊佳妮

攝像:王簡 代圓圓 劉璐

字幕:吳碩 汪清 樊佳妮 劉暢(實習生)

剪輯:樊佳妮

文字:廖媛 樊佳妮

出鏡:tim

鳴謝:京城老字号·爆肚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