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物聯網技術碰撞能源系統 将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現在,人們對于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有很多的争論。但是這些智能裝置的廣泛使用對于能源系統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最近對led産品價格的觀察發現,led燈泡的價格已經從過去的20美元一個,到現在品牌産品最低可以降到4美元一個。如果你五六年前在家裡安裝過led燈泡,它耀眼的光線就像車燈一樣,非常刺眼。而在今天,led燈的價格不僅變得非常親民,而且其發出的光線品質也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越來越柔和,接近自然光線。

當物聯網技術碰撞能源系統 将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次在家得寶的購物過程中,除了led價格的下降以外,我還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家得寶進門的方向,最有特色的就是「智能照明」部分。我并沒有意識到智能照明已經成為了現實,并且達到了消費級水準。我仔細觀察了所有的智能燈泡:具有很多種顔色的philips hue以及其他很多我不知道來源的燈泡;最後,我的眼光落在了cree公司的燈泡上。經過仔細觀察和了解以後,我意識到,許多燈泡的使用都需要一個開放的平台系統wink hub,以便可以進行無線互連。是以,在最後,我購買了一個價值50美元的wink hub,一個20美元的cree公司連接配接器,和一個20美元的通用公司的燈泡。

回到家以後,我将整個系統連接配接起來,使得家中的前面走廊和後面走廊的燈可以連接配接起來,并且可以通過手機進行控制。在連通的一瞬間,我感到非常興奮,但是仔細想想,這真的可以幫助我省錢嗎,尤其是其他的led燈的價格隻有這種led燈價格的四分之一的情況下?說實話,對于這一點我并不清楚,其實和遠端控制以及可以程式設計相比而言,這一點已經顯得不再重要。我們想知道的是,這種可以互連的思維和wink hub開放平台是否會成為智能家居領域舉足輕重的颠覆者?果真如此的話,這也讓人非常興奮。

當物聯網技術碰撞能源系統 将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跟我的反應比起來,大型商業能源使用者和電網營運商在面對物聯網浪潮時則顯得理性很多。萬物互聯的解決方案可以節省電網營運商和能源使用者的成本,而在能量消耗平衡方面也可能增加新的收入來源。今年4月20号舉行的「萬物互聯——這對于電網來說意味着什麼」的讨論活動介紹了4家行業上司者——verizon、itron、tendril和blue pillar等,他們都在為21世紀的物聯網提供平台服務。這些公司都在努力促進智能能源消耗的發展,以及努力進行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例如蜂窩網、ami基礎設施和能源管理軟體/網絡等。和iphone一樣,其他智能移動裝置也正在成為很多應用的平台。看起來我們的能源系統正朝着光明的未來急速發展。零售業似乎也會為這些智能應用程式提供相應的平台,進而使得其可以使使用者、電網營運商和維護人員等受益。

那麼誰才是這些智能應用的主要供應商呢?主要為能源使用者和系統營運商提供服務的公司包括:

nest:家居空間的行業上司者。該公司在5年前推出了旗艦項目「nest學習溫控器」,今天,該公司正着力促進智能家居通過其nest生态系統進行演化。

stem:stem公司的智能能量存儲平台可以幫助企業優化存儲硬體,并且通過減少用電峰值需求來從電網平衡服務中獲得一定的收益。

transformative wave:今天很多的暖通空調系統還不具有智能調控的功能。transformative wave推出的屋頂暖通空調系統可有效提高效率,且其開發的網頁互動系統使得暖通空調系統可以減少負荷,同時也可以完成相應控制功能。

cree:cree是led照明行業的上司者,并且一直緻力于智能照明的發展。該公司開發的互聯燈泡是市場的寵兒,我認為這些商品的定價會随着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而下降,進而使得更多人可以享受到這種産品。

現在物聯網市場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公共事業以及能源使用者等都在開始學習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資源。這些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幫助減輕用電高峰時的容量需求,進而使得整體負載更加合理,并且有利于平衡其他系統,也更加易于管理。不僅如此,公司也可以從電網平衡服務中獲得一定的收益。我們是否已經到了一個能量利用的臨界點?我認為是的,而且由于一些地區的市場,例如加利福利亞、紐約等正在通過市場結構和政策等來進行引導,進而使得該領域類似的活動将會發展得越來越快。

然而,現在就下斷言還為時過早,這些技術的價值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發掘。現在我們還沒有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以及智能洗碗機,但是通過nest恒溫器、智能照明和wink hub平台,我們可以随時迎接這些新生智能裝置的到來。我希望這些互聯技術的應用會給像我一樣的能源使用者帶來更加直接的經濟效益。同時我也希望,終有一天大型商業使用者和電網營運商會發現安裝和使用這些智能裝置會和去家得寶購物一樣簡單友善。但願這一天可以早點到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