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分布式光伏發電有望成為電改破冰者

分布式能源有着先天的優勢:靠近使用者側;及時生産及時消納;和使用者側能源價格直接競争。

分布式光伏發電有望成為電改破冰者

  分布式光伏發電有望成為電改破冰者

而分布式能源中最容易被普及的自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由于裝置噪音和空間需求等原因,并不适合大面積的在建築密集區域進行普及推廣,集中式太陽能電站則是需要建設相配套的升壓裝置來接入國家電網。而超大型的電站雖然投資成本有所降低,并且經濟測算模型也很好,但是電網的消納能力與國家補貼的落實,都對大型電站的投資建設有着相當重要的政策影響。

雖然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投入成本相對比較高,機關産出價值相比集中電站略低,會造成直接收益相對降低,但是,由于分布式光伏發電最靠近使用者側,在大電網安全的前提下,不會存在任何消納問題,可以借用改區域原有的電力傳輸線路,不必投入增加新的網絡設施。這正好平衡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幾個缺點。

而且和使用者側能源價格直接競争也是分布式能源的另外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舉一個例子來說,大型電站在中國光照的第三類地區,其标杆電價大概基本維持在為1元左右,這其中包括電網購電的脫硫電價大約在0.4元左右,另外還有大約0.6元的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而分布式光伏發電隻需要國家光伏發電補貼0.42元,就能夠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回報率。而且再加上自發自用的收益,家庭電價一般水準為0.5-0.6元(階梯電價最高是0.977的上海地區),工商業電價一般水準為0.7-1元。從整體上計算自發自用的收益最高達到了大約1.5元以上。

随着2016年中國光伏電站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光伏發電系統的價格也降到了相對前所未有的價格。測算良好的電站收益率大多都超過15%,最高可達到20%以上。

電力工業作為公用事業有其特殊性,是以,即使是在市場經濟制度相對比較完善的歐美國家,其電力工業的組織形式和運作機制也以差別于一般市場競争行業的特殊性而長期存在。要推動和使得這種改革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外部壓力,即全社會對電力工業有提高效率的要求,因為壟斷經營容易使企業管理與市場壓力脫節,造成高成本和低效率,其結果是導緻電價的升高。全社會對電力工業提高效率的要求是推動改革的一個外部條件。

二是改革的物質條件,即電網安全技術的發展推進,使電力在發。輸、配、售分開并且開展競争的條件下,仍然能夠保持電力生産與供應的穩定和安全。

參考國外,電力改革的過程一般都是由政府提出改革的要求,并且成立一個權威機構來進行改革的方案設計,同時起草有關的政策與法規,然後對傳統一體化的電力公司進行拆分,并且成立管理機構對自由市場競争進行監督管理。

分布式能源由于不需要依賴原有電網的傳輸線路,僅通過增加第三方能源的輸入和一定的負載幹預,就可以讓家庭、企業等電力使用者有着更高更好的收益。

由于光伏發電的電價是從制造安裝的一刻就固定了,而且自發自用電價要低于電網的銷售電價,綜上所述,在中國能夠率先破冰電改的必定将是分布式能源。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