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作者:書法密碼

在中國的曆史程序中,多數士大夫面對明朝覆滅、清朝取而代之這一殘酷的現實,或出于自身的需要,或出于無奈的選擇,采取了投靠清政府的做法。但在其中不乏一些有骨氣的知識分子,他們面對清政府的征薦,決然仕途。以文人清高的姿态在書法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他們分别是傅山、宋曹、龔賢、査士标、歸莊等人。

【傅山】

傅山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聰慧過人,博學多識,但是明朝之際他卻未考取任何功名。“學而優則仕”的概念似乎儒生身上未能真正地展現,由于其性情耿介,在明末清初之際,因被卷入秘密反清活動被捕入獄,一心力圖恢複大明王朝,可畢竟改朝換代并非個人能力所緻,而是大勢所趨。在親朋好友等多方面力量的謀劃下,傅山才得以生還。出獄後便退隐山林,潛心研究學術和書畫創作。當然傅山一生最為後人稱道的還是他在書法藝術上所取得成就。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傅山 《草書臨柳公權聖慈帖》軸 绫本 134cm×53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傅山 草書臨王獻之《安和帖》軸 绫本 192cm×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傅山《行書杜甫和賈舍人早朝詩、賈舍人早朝大明宮詩》

绫本 24×64.7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然而,也有少部分民族感情強烈的漢族知識分子,積極參與抗清活動,力圖恢複朱明王朝。即使是在清朝政權穩固下來,反清複明已毫無可能的形勢下,他們依然對新朝廷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隐居不仕,甘為遺民。

【宋曹】

他是明朝遺民,也是一名具有堅定立場的前朝臣子。在清軍下江南,南明王朝滅亡之際,他不願出仕任官,便選擇了隐居鹽城。然而這樣一位博學鴻儒對于清政府來說可謂大好資源,豈有閑置之理。遂在康熙元年和康熙十八年兩次被舉薦征召,他都堅定地拒之門外。始終堅持與清政府不合作的遺民立場。日常生活以書法詩文自娛,更有意思的是他所交的朋友隻限于同為遺民的歸莊等人。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行草書七律詩軸》紙本行草書 123.3×54.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宋曹《行草大中堂》(殘)紙本行草 276×93cm 淮安市博物館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宋曹《行草重陽應制七言詩軸》紙本行草 157×46cm 淮安市博物館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宋曹《五律詩軸》 绫本行書 84.8×4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宋曹《行書七律詩軸》紙本行書 157.9×48cm 上海博物館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宋曹《行書登飛來峰之作詩軸》紙本行書 209.7×80.6cm 上海博物館藏

在全國形勢逐漸穩定,武力抵抗清軍的活動紛紛失敗,清朝取代明朝已成不不可扭轉的事實以後,那些不甘承認異族統治的遺民,隻得把精力投入到學術研究、詩文著述和書法繪畫等文化藝術領域中。通過保持和發揚文化傳統來維持漢民族的自尊和優越感。

【査士标】

査士标作為明王朝的諸生,入清後不走仕途之路。經常與好友出沒于鎮江、南京、蘇州、揚州等地,一生以布衣終身,尤為擅長書法,其用筆輕松流暢,雍容秀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優遊山水、寄情翰墨的生活追求,這或許是作為一位前朝遺民内心的真實寫照。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查士标《行書董其昌題茅齋水墨畫七絕詩軸》

紙本行書 68.2×41.2cm 揚州市博物館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查士标《行書賀壽七律詩軸》絹本行書 175×50cm 浙江省甯波天一閣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查士标《行書西泠橋七絕詩軸》绫本行書 181×50cm 南京市文物商店藏

由于遺民群體在心理上普遍對現實感到失望和保持距離,是以他們在從事自己所沉醉于其中的文化藝術活動時,能夠集中全部才智,而且不必考慮世俗審美趣味的擺布和統治者文化需要的幹擾。

【龔賢】

他出生于江蘇昆山,長期寓居南京,生活以賣字、賣畫和賣文為生,一生未考取任何功名。但他卻對書法有着獨特的了解,早年師法董香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龔賢作品則是透露着米芾的意味。他的書法不守成法、縱斂開合、變化百出,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視覺沖擊力。這也反映出國家危難之際,自己不能上陣殺敵的内心痛楚,入清後用詩文書畫聊以自慰。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龔賢《行書“魚躍莺啼”五言聯》紙本行書 日本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龔賢題《山水冊》

正因為如此,清初的遺民群體中産生了一批特立獨行、個性強烈的藝術家。這些遺民藝術家以其峭拔孤傲的人格力量和瑰麗奇異的藝術風格,對後世的藝術家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歸莊】

歸莊出身書香門第,祖父為隆慶時南京大理寺丞、後人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的歸有光。父親歸昌世,為昆山三才子之一,書法晉唐,善草書,兼工印篆,擅畫蘭竹。歸莊自幼受詩書熏陶,為諸生時,即博覽群書,下筆數千言不止,工詩文散曲,擅畫竹石,尤精于書法,狂草功力更深,時人以為絕倫。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歸莊 《草書軸》江蘇常熟博物館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歸莊《草書七絕詩軸》 140.1×64.5cm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歸莊 行楷七絕題畫獨幕喜劇 紙本 19.5 x 26.5cm

【冒襄】

冒襄,明朝崇祯年間貢生,入清後隐居不仕。康熙十五年被征薦博學鴻儒,堅決不赴。冒襄以蓋世之才,名滿江南,作為名士派文人,其書法更具有過人之處。字裡行間流落出太多的随意性和獨特的面貌特征,使人感覺到晚明文人所特有的潇灑胸襟和鮮明人格。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冒襄和曹秋嶽侍郎韻行書軸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冒襄行書七律中堂 绫本 162 x 55cm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冒襄《行草潇湘圖跋》 紙本行草 123×61cm 南通博物苑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朱彜尊《隸書老圃醉鄉七言聯》紙本隸書 124×29cm×2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朱彜尊《隸書茆齋釣艇五言聯》123.5×29cm×2 貴州省博物館藏

傅山、宋曹、查士标、龔賢、冒襄、歸荘,他們書法透露着愛國精神

朱彜尊《隸書露香風綻五言聯》紙本隸書 113.2×27.6cm×2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