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能源局拟出台競價上網新政 光伏業将走向“寡頭時代”

國家能源局拟出台競價上網新政 光伏業将走向“寡頭時代”

光伏行業“軀殼公司”僅靠着人脈和“路條”,就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的日子或許走到了盡頭。

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征求完善太陽能發電規模管理和實行競争方式配置項目指導意見的函》(下稱《指導意見》)并征求意見。《指導意見》提出,要按照各類型光伏發電的特點,和國家支援的優先程度,對光伏發電年度規模實行分類管理。其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基地單獨下達年度建設規模,屋頂分布式光伏和地面完全自發自用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不受年度規模限制,其他項目通過競争方式配置,上網電價作為重要的競争條件,權重占比至少為20%。

業界人士表示,交給市場來說話的“競價上網”的新政,一旦在全國啟動實施,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時代将加速度來臨。

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綠電巨頭,協鑫集團掌門人朱共山一直在推進平價上網。朱共山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随着技術進步,光伏産業要逐漸擺脫補貼依賴,企業自身要加大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

與協鑫同在江蘇發家、并跻身成全球第三大元件巨頭的阿特斯内部人士在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能源局拟推行的光伏電站競價上網“新政”,将是中國光伏産業的第二次變革。此舉不僅可以嚴控“路條”倒賣等不正常的現象,對于整個光伏行業成本、推進平價上網有極大的推動。

“國家在頂層設計上力行光伏電站競價上網,引領中國光伏行業朝着健康方向發展,避免重蹈此前光伏元件泡沫破滅的覆轍。”天合光能的一位内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光伏泡沫曾讓短期内沖上全球第一的中國光伏産業付出了高昂的學費。尚德、賽維ldk等光伏巨頭走向破産、重組甚至改換門庭。英利綠色能源連續四年巨虧,至今仍然在扭虧的重任上咬牙慢行。諸如天威集團等在光伏産業砸下重金後徹底失敗并全身而退的大型國企更是不一而足。

能源局在《指導意見》中一再強調,在快速發展的光伏領域,國内部分地區光伏電站項目配置混亂,影響了太陽能發電産業的健康發展。對于同船逆水而行的金融系統來說,一些企業甚至是随時引爆的地雷。

對于“配置亂象”,大量的棄風、棄光等實際問題成為佐證。朱共山在近期央視《對話》節目中表示,清潔能源的特點是就近消納,未來太陽能與儲能結合,人人既是能源的生産者,又是能源的消費者。與之相應。電網和全社會的觀念需要變革。他建議,應借鑒美國的新能源消納政策,規定各省、電網公司的消納比例,風、光電站開發企業也要給電網建設時間,在投資選址上優先考慮消納能力。

《指導意見》的現實意義在于,規範了市場秩序,可以確定有實力、有技術、有業績的企業獲得項目資源,促進中國光伏産業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為光伏電力平價上網掃清了障礙。

《指導意見》中光伏電站競争上網電價項目,是指不通過主管部門發放“路條”的方式獲得地面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資質,而是通過市場化的競價方式獲得該資格,在保證一定的發電效率和品質的前提下,誰的報價低誰獲得項目建設權。

江蘇光伏協會人士稱,對于規模化制造企業和低成本資金擷取的電站開發商而言是利好消息。

目前,光伏電站項目總規模受到一定控制,加上光伏發電上網補貼資金有限,讓所謂的“路條”成了稀缺貨,一些規模小、但有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有人脈的公司,能更容易擷取電站批文(“路條”)。

“該政策的目标就是平價上網,有技術、成本和管理優勢的企業可以拿到更多的市場佔有率。”光伏業觀察資深人士張林烽在回複界面新聞時置評,上網電價會在逐漸競争中逐漸下降,财政補貼壓力會減輕,同時又會促進更多的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提高發電效率,驅逐行業劣币,以往靠着人脈拿“路條”、騙取補貼的企業将被擠出市場。

随着平價時代的臨近,國家強力規範政策越來越完善,此前許多重心一直在國外的企業也加快了回歸國内的步伐。

全球光伏元件出貨量排名前三的中概股巨頭天合光能、阿特斯及晶科能源紛紛加大國内應用市場的投入。已經在組織架構上組建國内部門,集中兵力開拓國内的市場應用。

阿特斯全球市場總監張含冰在回複界面新聞記者時表示,光伏電站競價上網新政,短期可能會導緻惡性競争。她同時認為,政策執行越來越完善,長遠來看,可以充分發揮依靠技術征服國際市場的長處,海外和國内市場齊頭并進。

張林烽認為,平價上網時代的來臨,在歐美雙反打壓中不斷成熟的中國大牌企業,更加有動力紮根國内應用市場,此前許多活躍的非主流企業将與這些巨無霸貼身博弈,這或許意味着中國光伏發電領域将從群雄混戰迎來“寡頭天下”。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