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塑造高科技産業未來的7大中國企業

如果你仍然認為中國的高科技公司隻是在複制他人所做的創新,那麼你需要更新這樣的觀念了。如今的中國高科技産業擁有了許多技術和觀念具有颠覆性的公司,在競争中向前躍進發展,并利用更好的産品和技術來解決重要問題。

在今年4月召開的2016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gmic)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和風險資本家和中國企業家充分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人們發現中國高科技産業中一些重要的創新企業,也将是塑造高科技産業未來的重要成員。

1.百度

百度公司通常被稱為“中國的谷歌”,百度是中國最有名也是最受歡迎的搜尋引擎,這使其成為線上廣告巨頭。不過,該公司的業務也有地圖、新聞、雲存儲、網際網路電視,以及衆多不同的搜尋産品。除了核心的網際網路服務以外,百度還開始進軍電子支付業務的百度錢包和食品配送服務的外賣網(配送範圍超過70個城市)。與谷歌一樣,百度公司的長期前景可能是人工智能。該公司還緻力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

2.阿裡巴巴

也許在整個英語世界中,最聞名的中國科技巨頭公司應該是阿裡巴巴,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雅虎公司擁有其15%的股份,該公司目前市值超過300億美元,遠遠超過雅虎的核心業務目前的身價。雅虎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緻遠于2005年購買了10億美元的股份,以換取阿裡巴巴的40%的所有權。阿裡巴巴在最近幾年一直認為收購雅虎是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如今,阿裡巴巴公司是一家電子商務巨頭。雖然中國gdp位居全球第二,但與美國相比還有一些距離,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因為在美國或歐洲并沒有零售基礎設施,并且阿裡巴巴建立了b2c、c2c、b2b平台服務。例如著名的淘寶、易趣網這樣的c2c平台,另外還有b2c平台天貓商城,線上支付服務支付寶,以及b2b的雲計算平台阿裡雲。

3.騰訊

騰訊有時也被稱為“中國的facebook”,騰訊公司的即時通訊用戶端qq已擁有超過2億的使用者。然而,騰訊qq的繼任者微信,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僅次于facebook的社交網絡,得到了瘋狂增長。微信從2010年年底推出,到2013年激增至2億多個使用者,現在已擁有7億個使用者,微信成為了一個whatsapp,facebook,蘋果支付,谷歌新聞,以及slack功能的組合。而如今的社交網絡分割出特定的功能,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應用程式,微信則是采用瑞士軍刀的做法進行組合。如今很多人進行溝通的時候,不再撥打電話,而是采用微信。人們比其他任何平台花費了更多的數字時間。幾乎所有的其他科技廠商都談到了微信的合作夥伴關系,無論是其新聞提要,照片共享,或支付服務。現在,人們可以下載下傳并安裝使用多種語言的版本,微信開始在印度取得重大進展,并在美國上市。

4.京東商城

人們認為京東商城是“中國的亞馬遜”,但它實際上在若幹領域領先于亞馬遜。十年前,劉強東表示一旦中國的消費者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市場将會發生演變,很多中國消費者購買商品将會從價格轉向品質和品牌。如今,市場上充斥着一些假冒産品,但京東商城将銷售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品牌,并宣稱隻銷售正宗的商品。同時,京東發現70%的客戶投訴是航運問題,是以建立了自己的航運服務。如今,京東為遍及全國的6億客戶提供當日送貨或次日送貨服務,同時,也緻力采用無人飛機運商品送到偏遠的農村地區。他們利用大資料技術保持庫存低位,最大限度地提高傳遞能力,并建立複雜的資料模型來為客戶管理自己的融資。

5.滴滴打車

像它的美國競争對手uber一樣,滴滴出行在過去的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滴滴出行因為其正式名稱,創造了中國大陸最流行的乘車呼叫服務,每天超過1000萬車次(uber與之相比,每天在全球隻能200萬次車次)。滴滴公司成立于2012年,現在已經擁有超過5000名員工,市值超過160億美元,并在近期得到了著名的蘋果公司10億美元的投資。滴滴已經遠遠超出僅僅是打車應用程式的範疇。除了獨立營運商以外,他們直接與現有的計程車司機進行合作。他們設立了滴滴拼車和滴滴巴士。他們與企業客戶緊密合作,預定和管理業務的設施。他們還有一個代駕服務,如果客戶為了應籌喝酒,滴滴将替客戶代駕,開車送其回家。此外,滴滴還有一個試駕服務,讓客戶在購買汽車之前先試用一輛汽車(或貸款購車)。交通是中國的最大問題之一,滴滴将通過機器學習和大資料來解決它。該公司表示,其服務正使越來越多的汽車走向街頭,每月創造40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僅通過拼車服務,就節省了1330萬噸碳排放量。雖然滴滴在中國擁有87%的市場佔有率,但隻是涉及了全國總人口的1.5%,是以其市場增長潛力是巨大的。

6.華為

作為亞洲電信公司硬體供應商的角色,曾經被認為是“中國的思科”,華為在近幾年成為一個世界領先的移動裝置制造商。如今,華為智能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在中國以外許多市場得到崛起。然而,華為公司的業務也在其他領域呈上升均勢。不久前,華為在澳洲部署了窄帶物聯網,将于2017年在新加坡建設部署一個1gbps的5g網絡,此外,還與谷歌公司進行合作,研發daydreamvr産品,其新的honor5x智能手機也越來越得到使用者的好評。在it世界裡,每個公司都想成為一個軟體和服務提供商,在b2b和消費市場中,華為已經成為擁有卓越的硬體制造商。

7.小米

談到硬體制造商,華為公司在消費裝置市場上最大的競争對手不隻是蘋果和三星,而是來自中國的新貴小米公司。這家私有的公司在2010年推出了替代android作業系統的手機,但該公司很快就決定聘請谷歌的安卓首席主管雨果·巴拉,幫助公司發展手機業務。自那時以來,該公司已培養了1.7億全球使用者和1000萬beta測試者的巨大的社群開發出的“小米”品牌的智能手機的狂熱粉絲群。這使小米裝置成為了當時中國最活躍智能手機。雖然其智能手機仍然采了很多來自蘋果和三星的設計靈感,小米公司也已經在其他領域取得了更多的創新。小米公司正在逐漸成為一個更廣泛的消費産品品牌,幾乎是一個布勞恩和蘋果的組合。其最新的産品包括平闆電視,高保真耳機和耳塞,一款android電視機頂盒,健身追蹤器,氣墊闆,水質檢測筆,以及具有wifi功能的大米裝置。

同時也要密切關注...

其他公司還包括獵豹移動公司,這是一個專門從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android應用程式制造商,推出獵豹機器人以及leeco,它希望創造第一個面向大衆市場的電動車。

雖然還有一些其他的中國高科技公司的名字也家喻戶曉,其中包括聯想,中興通訊,新浪等他們仍然是重要的廠商,但它們并不像上述七家公司那麼具有創新性和颠覆性。

創業公司湧現

中國也開始大量滲濾液的初創企業。許多工程師、發明家和上司誰離開中國去美國學習,現在傳回中國推出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去工作,美國科技巨頭。有些是由于中國企業具有大量的投資資金,招聘了大量的工程師,有些是因為在中國的發展有着更廣泛的技術生态系統,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深圳。你在技術上可以仍然認為滴滴和小米為初創公司。但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公司嶄露頭角,如deepglint公司(大資料驅動的安全攝像頭)和hovercamera(個人攝影無人機)。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