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達和IBM達成合作,雙方能得到什麼?

萬達和IBM達成合作,雙方能得到什麼?

  王健林

原标題:萬達和ibm達成合作,前者得到了什麼?後者又得到了什麼?

2017年3月19日晚,中國雲計算戰場增添了一名來頭十足的玩家,ibm。消息稱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将通過此次合作,把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平台即服務(iaas 與paas)以及ibm watson、區塊鍊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以公有雲服務的形式引入中國企業。

是以萬達得到了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萬達科技所相關的項目。第一個說的肯定是飛凡,該項目是一種“實體場景+網際網路”的服務營運商。以實體商業經營和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整合網際網路技術和資源,為實體商業的經營者、商家和消費者搭建一個網際網路開放平台。

飛凡的主要服務範圍為購物中心搭建wi-fi、beacon等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停車、找店、排隊、電影等服務,增強消費者線下購物體驗。于是我們再來普及一個雲業務所帶來的好處:降低計算量部署成本,簡化營運管理。此外,公有雲的特點是靈活度高,擴充能力強。

是以我們可以推測出雲業務的融入是飛凡商業模式所需要的,或者我們可以說它是必備屬性。其實說到這我們不妨多談一下ibm公有雲的特點:ibm擁有一個子產品化雲管理平台,以下簡稱為pmc。這個平台為專門企業提供基于開放技術openstack 的企業級基礎架構雲解決方案。

那麼pmc能夠帶給飛凡的大緻就是通過內建bss和oss系統的公有雲平台加速傳統idc供應商的雲轉型,另外則是降低前期投資壓力。

第二個受益的在我看來會是萬達征信。萬達征信服務有限公司為萬達金融集團全資子公司,該公司資料來源于萬達商家和萬達旗下銷售體系中的個人消費記錄。衆所周知,征信體系正在往精準化發展。也就意味着需要平台通過大資料和消費資料去深挖,進而形成剛才我們說到的精準評估。

ibm雲業務有一套企業級的解決方案,包括資料服務、分析服務、資料托管、cloudera托管、monodb托管,還有riak托管。萬達網絡科技為萬達征信提供計算量以及解決方法,剛才我們也說過了,征信依托的是消費資料,由此可知其平台需要很高的負載能力。是以,ibm本身的基礎架構可能也是萬達網絡科技選擇他們的原因。

于是此時我們就不難猜測第三個受益者:快錢。快錢公司是一個網際網路金融平台,2014年和萬達達成合作,業務覆寫了移動支付、融資信貸、投資理财等方面,是基于實體産業的網際網路金融平台。鑒于所對應服務和萬達征信類似,這裡就不多做贅述。

是以ibm得到了什麼?

公有雲是步入雲時代的一道門檻,跨過去才有接下來更深層次的雲業務。是以你能看到西門子、微軟、亞馬遜,無一例外地都是在強推旗下公有雲業務。就像我常說的那句話,雲本身不是計算,而是服務。而公有雲本身擴充能力強,在快速部署以及水準業務上就顯得非常迅猛。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了解:雲供應商推廣公有雲,無疑是為了擴大其雲業務覆寫面。基于不穩定增長,公有雲業務主要以服務中小型企業和創新企業為主。而中國大量這類企業就處于這種需要雲來幫助他們降低部署成本的階段,是以我們才說中國雲市場成長空間極大。

此處應該有疑問,“那私有雲和混合雲呢?”。私有雲不像共有雲那樣以不變應萬變,而是更加偏向于客戶需求,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私人定制”。私有雲以及混合雲在某種程度上對企業來說其實是一種本地服務,并沒有真正意義上那種端到端的感覺。

私有雲重心完全砸在了“服務”這兩個字上,是以這項業務的水準拓展能力遠不如公有雲。大量垂直化的東西被運用在後端,才能實作客戶前端給私有雲供應商的需求。同時,雲業務也受到企業業務線的制約。如萬達網絡科技這樣龐大的業務線,私有雲是遠遠不能滿足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推測出ibm更願意把萬達當作一個接口去水準拓展公有雲業務。當然,結合藍色巨人自身屬性來看,我覺得他們其實是想讓客戶推崇他們那套對混合雲的理念:

即使工作量指定私有雲,有些更适合本地部署,而另一些則更适合由第三方進行外部托管和管理。關鍵是特定工作量的安全性、可擴充性、經濟效益和其他要求可指導企業對各種雲類型進行選擇并針對其環境傳遞所需模式。這些公司看到了使用多個雲模式的優勢,意識到雲計算的未來不僅全在于公有雲或私有雲,而在于二者之間——混合雲。

另外則是萬達集團的體量大,在和萬達網絡科技合作以後,客戶案例可以被萬達集團其他子公司看到。但是萬達集團也正在和阿裡雲進行合作,多為物聯網項目,暫時和ibm的合作方式沒有沖突。

ibm其實也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不過其雲業務似乎離我們還很遠。和萬達網絡科技的結合也是一種增加彈性,積累本土資源的過程。現在這年頭真正推進業務的東西已經不再是廣告了,而是客戶案例。萬達在中國的地位,可以說是光擺個名字出去,這案例分量就已經足夠了。

到了最後當然也沒有忘記ibm的人工智能,watson。隻是我覺得這個産品過于概念,短期内怕是沒有什麼大動靜。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