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順豐菜鳥掐架:為“大資料”撕破臉?

6月1日消息,今天淩晨,順豐突然宣布關閉對菜鳥的資料接口。截至中午,順豐已經停止給所有淘寶平台上的包裹回傳物流資訊。

6月1日兒童節,作為電商與物流行業的兩家巨頭菜鳥與順豐上演了一場重量級的扳手腕比賽。

6月1日開始,網購使用者發現在阿裡的平台上,無法檢視順豐的物流資訊了。當天下午和晚間,阿裡旗下的物流平台菜鳥網絡和順豐都相繼發表聲明,分别指責對方關閉資料接口,封殺自家産品。

這場互撕暴露了長久以來快遞企業與阿裡菜鳥間的貌合神離。兩方各執一詞,真相則撲朔迷離。無論事情的未來走向如何,當下受害的是廣大消費者和商家。

■記者 楊田風

事情:兩大佬兒童節開撕

物流巨頭的正面角逐,以“資料斷交”為前奏。

6月1日,菜鳥釋出關于順豐暫停物流資料接口的聲明,稱從當日淩晨到中午,順豐先關閉對菜鳥的資料接口,繼而停止了整個淘寶平台上物流資訊回傳。菜鳥表示事發突然,并建議商家暫時停用順豐發貨,改用其他快遞公司。

順豐卻在回應中指出,關閉資料接口并非順豐先動的手,而是因為在6月1日0點,菜鳥單方面切斷了豐巢的資訊接口。順豐認為,這次被“封殺”背後,是阿裡方面希望順豐放棄使用騰訊雲改用阿裡雲。

國家郵政局也注意到了這件事。6月1日晚間,國家郵政局網站釋出一則提示,指出受菜鳥網絡與順豐速運關閉互通資料接口影響,導緻時下櫻桃、荔枝、楊梅、芒果等生鮮農産品寄遞業務受到一定影響。郵政局還表示已經和當事雙方溝通,“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決不能因企業間的糾紛産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和負面效應。”

影響:每天百萬消費者受影響

對普通使用者來說,這種争執本身并不值得關心,因為很難獲知真相,他們最關注的是寄送包裹是否受影響,菜鳥方面稱,順豐關閉了整個淘寶平台物流資訊的回傳,“大概每天會影響100萬消費者”。“前天在天貓下單了一箱芒果,今天收到還是由順豐配送的,隻不過在購物平台上無法跟蹤商品的實時資訊,商家特地通過電話短信提醒我到順豐官方網站或微信公衆号跟蹤檢視。”長沙網購使用者肖和友告訴記者。此時,一端是突然被告知無法查詢的使用者,另一端是發了貨沒有物流資訊的商家,成千上萬的包裹,如同斷線的風筝一樣。尤其炎夏之際,做生鮮水果生意的商家更為焦急。

湖南本土電商搜農坊最近的櫻桃正賣得火熱,順豐菜鳥之争就給搜農坊增添了麻煩,“接口關閉使得已經發送的順豐包裹的物流詳情無法正常回傳,消費者跟蹤不到物流資訊,我們也無法确定買家是否已經收貨,隻能逐一打電話和顧客進行溝通。”搜農坊相關負責人湯達亮告訴記者,麻煩還不隻于此,因為資料關閉的問題,倉庫的進存銷系統無法使用,隻能由電商事業部從銷售平台手工填單發貨,再電話通知買家,“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也打亂了公司分工,最關鍵的是消費者體驗受到了影響。”湯達亮表示,作為商家,他們也很無奈,隻希望兩家早點協調好,不要再傷及消費者和商家。

盡管阿裡建議商家暫時停用順豐發貨,改用其他快遞公司,事實上,由于順豐在國内中高端物流市場一家獨大,許多中高端商品賣家很難抛棄順豐。

再過10來天,懷化靖州的楊梅就将進入開摘季節,順豐和淘寶的分歧會影響靖州楊梅的“走出來”嗎?湖南惠農科技承擔組織靖州楊梅的宣傳推廣和采購推銷工作,公司總裁申斌一大早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誰幫我運楊梅我支援誰”的資訊,也委婉地對順豐菜鳥事件做出了表态:“楊梅太嬌嫩了,既要冷鍊配送,對時效也有要求,國内最好實作這兩點的快遞企業就是順豐。從靖州楊梅近些年的電商銷售資料看,其中80%的訂單量是通過順豐來運輸的。”不過,申斌也表示,對于其他正常産品,肯定還是會選擇普通快遞。

趨勢:共享資訊現利益博弈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表示,阿裡本身就是做想大物流,而順豐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以必然想将其整合進來。但資料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最核心的東西,順豐不可能向阿裡讓步,是以順豐的退出屬于自我保護行為,也是合理的。

記者注意到,以2016年快遞企業的收入資料來對比,順豐的營業收入約為574.83億元,而“通達幫(其中圓通為前三季度資料)”營業收入加在一起約為385.26億元,這一數字總和是順豐的2/3。淨利潤方面,順豐約41.8億元,“通達幫”總和為54.66億元。

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此次糾紛事件隻是一個開始,實際上所有接入菜鳥網絡的快遞日後都将面臨共享的博弈,不過由于“通達幫”主要流量來自阿裡系,他們的選擇立場與順豐不完全相同。在短期看來,順豐的退出涉及到話語權問題,而順豐不會輕易讓出話語權,但從中長期來看,雙方的部分合作還是會繼續的。

中國社科院資訊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對記者表示,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開放或關閉合作的一般規律是,在自己的平台形成規模前,會以比較開放包容的姿态接納對手,一旦雙方形成競争,就選擇封閉路線,待勝負分出後又會選擇開放戰略。在目前背景下,騰訊的微商與阿裡的傳統網際網路電商有明顯的競争關系,而物流屬于第三方平台,雙方的結合對商業模式間的競争有關鍵性影響。

背後:争論之下的資料博弈

就在5月29日,順豐、中國郵政、ems等15家郵政快遞企業剛剛與菜鳥網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各方将進一步推動資料開放連接配接,深入運用大資料能力來提升服務品質。沒想到兩天後就發生了這次互相“封殺”的事件。順豐和菜鳥之間的微妙關系由此可見一斑。

實際上,順豐和菜鳥的貌合神離很早之前就已出現端倪。2015年6月,順豐聯合申通、中通、韻達等共同投資建立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營運“豐巢”智能快遞櫃,以提供平台化快遞收寄互動業務。然而不僅是豐巢意圖布局終端快遞網絡,菜鳥的驿站也已經布局了這一市場。而正是雙方無法在豐巢的資料共享問題上達成一緻,才導緻了這次順豐和菜鳥“開撕”,而雙方自證清白的出發點都是“資訊安全”。

對此,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劉興亮一針見血地指出,“從明面上看,兩家都說是為了使用者資訊安全。而實際上,兩家争搶的是資料,是大資料。”劉興亮認為,未來,資料将成為主要的能源,如果離開了資料,任何組織的創新都基本上是空殼。

資料在整個行業的利益配置設定中也正在扮演越加重要的角色。實際上,在菜鳥順豐你來我往的聲明态度中,對于使用者資料的安全或者界限反複被提及,也足見大資料的重要性。

聲音

“3q”大戰的翻版

兩家公司對于使用者資料“寸土不讓”的态度,讓一位業内人士感覺這場戰争的平息可能還得靠監管層的協調。一項普通的商業合作發展到這個地步,展現出了當事雙方的任性。同時也預示着這兩家公司的沖突公開化,未來的物流行業競争會更加激烈。

菜鳥網絡與順豐以外的快遞公司達成的協定如何外人無從知曉,但與通達系相比,順豐顯然有更多的底氣。

有資料顯示,目前“三通一達”有70%的訂單都來自于電商平台,其中絕大多數來自阿裡系;而順豐來自阿裡平台的訂單隻占20%左右。順豐并不依賴于阿裡,但阿裡系的許多中高端商品賣家卻依賴于順豐提供的快遞服務。這也許正是順豐敢于公開向阿裡叫闆的原因。

隻不過,雙方都以使用者資訊安全為由,做的卻是損害使用者權益的事情,且商業目的明顯,如此說來,這場戰争和當年的“3q”大戰并無二緻。

最新

京東騰訊雲力挺順豐

在這場戰争中,阿裡競争對手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旗幟鮮明地支援順豐,京東也于6月2日宣布全面接入順豐旗下的豐巢自提櫃。

同樣在這波紛争中亮相的騰訊雲,也通過一條微網誌力挺順豐,“無論多麼重視順豐的資料與業務安全都不為過。”倒是與菜鳥網絡、順豐之間利益關系錯綜複雜的“通達系”快遞公司角色尴尬,對事件也不予置評。

對于菜鳥順豐之争,菜鳥總裁萬霖2日下午發出最新聲明表示:保護消費者資料安全是菜鳥的底線,相信菜鳥和順豐應該有能力和胸懷達成共識。但鄙視有人借正常商業沖突挑撥中傷謀一己私利的行為。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