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快城鎮化建設 完成智慧城市規劃

城鎮化建設是國家的發展戰略,也是拉動經濟發展、調整産業結構、重組人力資源的政策之一。本文主題的關鍵詞就是三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這三個詞組不是字詞的簡單組合,而是一種發展方向和戰略。建設是需要審視、慎思、考量的,最為重要的是要謀定而動,“謀”在于規劃、“動”在于實踐。城鎮化與智慧城市互相關聯、互相作用,城鎮化建設是拉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而智慧城市建設是能否實作城鎮化有效管理、科學管理、創造新的生産力和新的生活方式,使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是以,隻有在動态中不斷滿足和提高居住、工作、交流、休閑的城市最基本功能的品質,才能展現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實際效果。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就是要促進和提高城市經營、城市生活、城市安全、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水準,一方面是能否充分展現在城市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上,另一方面是能否充分展現在城鎮化程序中,與不同發展階段相比對的城市能讓生活更美好的實在性。

從解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檔案,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城鎮化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1 城鎮化建設的核心要義

城鎮化将有助于: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二、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态 ;三、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包括 強化城市産業就業支撐、 優化城市産業結構、增強城市創新能力、營造良好就業創業環境;四、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包括改造提升中心城區功能,規範新城新區建設,改善城鄉接合部環境等;五、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包括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教育、健康、衛生、體育、文化),推動新型城市建設,加快綠色城市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注重人文城市建設等;六、加強和創新城市社會治理,包括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強化社群自治和服務功能,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 等;七、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包括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統一要素市場建設,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等;八、加快農業現代化程序 ,包括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等。

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史表明,一國要成功實作現代化,在工業化發展的同時,必須注重城鎮化發展。因為,“城市是發展現代經濟的引擎,是提升收入水準的動力,也是創造非農就業的源泉。”是以,城鎮化是實作小康社會乃至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今中國,城鎮化與工業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是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内容,彼此相輔相成。工業化處于主導地位,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重要基礎,是發展的根基;資訊化具有後發優勢,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鎮化是載體和平台,承載工業化和資訊化發展空間”,以及在帶動城鎮商業化和娛樂文化的同時,還帶動農業現代化、提升三農建設的品質和效率等等,發揮着不可替代的牽引和融合作用。

從全球視角而言拉動經濟有三個支柱:第一增加投資,第二,積極出口,第三擴大内需。顯然,城鎮化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引擎。因為,投入城鎮化的基本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有助于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内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擴大内需的最大潛力在于城鎮化及其所帶動的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隻有36%左右,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準,也低于個人所得與我國相近的開發中國家60%的平均水準,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傳統農業占比比較高、工業化還在建設程序中、現代化建設任重道遠。城鎮化是加快産業結構轉型更新的重要抓手。是以,産業結構轉型更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加快發展服務業是産業結構優化更新的主攻方向。城鎮化所帶動的城市規模經濟與産業結構具有相關性,從全球經濟的一般規律而言,工業制造業及其效益與城市經濟規模成倒u關系,即在城鎮化的起步階段,制造業及其效益随着城市規模經濟增大而提升,城市規模經濟到了一定階段制造業及其效益的比重就會随着城市規模經濟的增大而下降。其啟示有三:第一,城鎮化初期,城市建設剛剛起步,一方面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城市,粗放型勞動力成本較低;另一方面與城市起步相适應的制造業需要吸納大量勞動力,以解決生産和就業問題。第二,城鎮化成長期,随着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及城市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粗放型制造業的成本、壓力和成長空間受到限制,經濟轉型勢在必行。第三,城鎮化成熟期,隻有與不斷發展的城市規模經濟相适應的産業結構和效益,才能維持城市的健康運作和可持續發展。當城市規模經濟達到一定水準,二、三産業的比例會發生根本變化,但制造業會朝着高新技術為核心的智造産業方向集聚、服務業會朝着以網際網路為平台的現代服務業方向發展、以時尚休閑娛樂體育藝術為主的都市型産業會向大文化産業靠近。

目前僅以我國服務業而言,其增加值占國内生産總值比重僅為46.1%,與發達國家74%的平均水準相距甚遠,與中等收入國家53%的平均水準也有較大差距。城鎮化與服務業發展密切相關,随着城市的發展服務業除了可以獲得高速增長的經濟效益外,尤其對于快速發展的城市,服務業又是吸納就業的最大容納器。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的變革、生活水準的提高,都會擴大生活性服務需求;生産要素的優化配置、三種産業的關聯、社會分工的細化,也會擴大生産性服務的需求。總之,城鎮化帶來的創新要素集聚和知識傳播擴散,有利于增強創新活力,驅動傳統産業更新和新興産業發展。

2 智慧城市的價值與内涵

加快城鎮化建設有助于推動現代化的智慧城市的發展。智慧城市首先是建立在高度網絡化、數字化、資訊化和智能化的基礎上,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數字化管理,包括數字采集、挖掘、分析、傳遞、應用等對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産生作用和影響。無論是在生産方還是使用者方,無論是在供貨方還是在用戶端,無論是在管理方還是在被管理方,智慧城市意味着将根據終端需求――通過人工智能平台的采集、制造、控制與傳遞‘資訊、質、能’――供給并滿足終端需求的過程融入城市建設、經營、生活與發展中。從宏觀上講,使城市的規劃、管理、運作更加科學、有效;從微觀上講,使城市生活的每個毛細血管的血氧供應、血液流動、新陳代謝更加精準、流暢和有品質。

首先,智慧城市是以人為本的,其對像化所涉及的應該關系到城市人的工作、居住、交流、休閑等四個城市基本功能方面。

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設基礎所對應的是公共基礎設施,以及與城市正常運作相關的資料內建、分析、管理和治理平台。

第三,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子產品化布局、系統化建設、綜合化治理。智慧城市不僅僅在于理念層面,更在于實踐應用層面。微觀到人的個體生活健康名額和家庭生活及其服務與護理(吃穿住行、身心健康、财政家政、居住安全),中觀到社群、行業、企事業、商業等工作、交流、生活的城市經濟生活操作層;宏觀到城市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相關聯的城市立體交通系統、供電供水供氣系統、垃圾處理排污系統、教科文衛體文化娛樂系統,以及農産品、工業用品、商業用品、消費支付系統等産業鍊、供應鍊等物聯系統等等。

第四,智慧城市使合理配置城鎮化土地資源,以市場化安置創新企業工作空間和創業人員安居空間提供低成本、便利的工作生活條件成為可能,也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土地資源的效益、推進城鎮一體化建設提供機遇。

總之,通過城市經濟、生活運作的智能化,實作精準管理、精準服務、精準制造,使城市的人财物等社會資源實作按需配置、個性化服務和安全有效管理。

3 智慧城市将“網際網路+”成為城市新生态、新業态、新經濟、新生活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釋出《第35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49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47.9%。随着網際網路技術、數字技術、智能化技術的普及,及其相關平台進入門檻的降低,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也為城市資源整合、能力配置、内需拉動、綜合治理奠定了基礎。

首先,中國制造業2050計劃,将工業4.0即網際網路+工業+智造推至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位置,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實體經濟的培育、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路徑。

其次,“網際網路+”時代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也為未來城鎮化及其城市生活方式、消費方式、萬衆創新創業方式的轉變增添了活力,也為創造城市新生活、經營城市新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條件。

第三,智慧城市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是未來城鎮化及其城市的一種運作常态、也是未來城市生活的新模式。比如,網際網路+工業制造+資訊化的融合、網際網路+工業制造+生産性服務業的融合、網際網路+創新創業+金融服務業的融合、網際網路+産城+綜合治理的融合、網際網路+文化産業+閑暇生活的融合,網際網路+健康産業+老齡化社會服務融合、網際網路+商業+物流的融合等等,都将會促進城鎮化的自然、空間等資源的科學配置,促進人力資源精準流動和人才結構合理調整,促使城市健康、有序和可持續發展。

第四,智慧城市的建設應當充分展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具體表現在智慧城市應當以創新來引領綠色經濟名額、生産品質效益名額、生态環境名額、身心健康名額、生活品質名額、公共服務名額等内涵建設上。同時,還應當十分重視網際網路資訊時代,由于資料采集、挖掘、分析、傳播的敏感性,進而通過積極推進健全法制和完善法治充分保護公共資訊安全和個人隐私,使智慧城市的建設能健康發展,使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夢想成為現實。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