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埃森哲:分布式發電威脅電網營收

近日,埃森哲釋出年度“數字化電網”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民用太陽能光伏和燃料電池等形式的分布式發電,會對公用事業(輸配電)企業的收入構成最大威脅。

據了解,本次研究共采訪了全球20多個國家的100餘位公用事業企業高管。所有受訪高管人員均參與了本企業有關智能電網的決策,其中71%來自綜合性公用事業機構,29%來自獨立電力企業。

研究中,有58%的受訪公用事業高管認為,到2030年,分布式發電将導緻企業收入下滑。埃森哲發現,與歐洲相比,北美和亞太地區的擔憂程度更高,因為綜合型公用事業機構在這些地區較為普遍,而這些機構面臨着售電收入下降和電網運維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

調研顯示,有59%的受訪高管認為,在分布式發電領域,給電網接納能力造成最大壓力的将是小型分布式發電的能源“産消合一者”;排在第二位的是大規模太陽能電廠等中高壓互聯分布式發電(28%受訪者認同)。

近六成的受訪高管預計,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部署,到2020年,他們營運的電網将變得更不穩定,故障将會增加。59%的受訪者認為,倘若準備不足,配電網絡對分布式發電的接納容量會在10年内耗盡,企業之後需要追加高昂的資本投入,方可強化配電網絡,接納新的分布式發電容量。面臨這樣的颠覆性趨勢,僅有14%的配電企業對其分布式發電網絡的接納能力有清楚的預估。

埃森哲大中華區電力行業董事、總經理王靖表示:“随着民用太陽能等技術快速演進,更經濟、更環保的分布式發電将更受市場歡迎。光伏與電池儲能、需求響應等更具經濟效益的能源解決方案相結合,會讓能源使用者擁有更大話語權,要求配電公司提供更多不同類型的個性化服務。提供輸配電服務的公用事業機構不能再‘以不變應萬變’,而必須采用基于服務的靈活商業模式,才能開辟新的收入來源。”

針對研究發現的問題,受訪的公用事業企業高管普遍認為,過去兩年中,由整合分布式發電帶來的業務挑戰迅速加劇。為了應對分布式發電的颠覆性影響,大多數公用事業企業高管預計,未來10年需要在網絡容量規劃、儲能支援和分布式發電營運等領域建立起廣泛的能力。

王靖補充說:“公用事業企業需要采取覆寫全網絡的方法來整合分布式發電,通過電網擴容獲得收益。成功的關鍵在于,應當在資本投資、營運優化和運維開支間取得平衡,同時也需處理好應用部署和投資智能解決方案的監管要求。這類投入不但可減少電網強化的資本支出和營運成本,還能保證可靠的電力供應。”

埃森哲通過經濟模型測算發現,到2030年,面向客戶的智能電網解決方案能夠減少強化小型分布式發電網絡所需的運維投入。以美國和歐洲為例測算,這筆資本支出可各減少約30%,即分别節約60億美元和160億歐元。

在更為動态的營運環境中,電網優化技術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例如,區位性的激勵措施可以推動投資流向電網中需要較高運維成本的部分;而當關鍵時刻分布式發電的出力下降時,儲能和需求響應等服務則能派上用場。

埃森哲認為,更加智能化的分布式發電整合,将成為許多配電企業智能電網的基礎能力,進而以更經濟的解決方案應對行業最緊迫的挑戰。

據了解,埃森哲的年度“數字化電網”旨在評估電網逐漸數字化所帶來的影響與機遇,該研究每年進行一次,迄今已連續開展四年。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