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銀收購ARM考驗行業戰略 客戶們可要當心了

軟銀收購ARM考驗行業戰略 客戶們可要當心了

7月19日消息,據英國媒體報道,《金融時報》撰文稱,晶片設計公司arm控股被軟銀收購,客戶應為定價和技術許可的變化做好準備。

以下為全文内容:

軟銀以243億英鎊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控股,對該公司創始人和ceo孫正義是一次大冒險。但孫正義的賭博也可能對獲得arm設計許可的客戶,包括蘋果、三星電子和高通,造成重大影響。

在今天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幾乎所有手機的晶片都使用了arm設計,雖然很多廉價手機使用現成的晶片,但對于更高端和更昂貴的手機,晶片制造商常常定制arm技術以開發更多獨有的功能。

英特爾今年初退出移動晶片市場以關注伺服器、數據機和“物聯網”,市場上能替代arm的選擇很少了。近來一直有收購arm的傳聞,使得智能手機制造商擔心arm作為科技行業瑞士的中立地位遭到威脅。

ccs insight的分析師傑奧夫·布拉伯(geoff blaber)稱:“在折中的時刻,arm的價值是一種挑戰。如果蘋果和三星收購,他們将了解競争對手的産品路線圖,而英特爾或高通收購可能引發反壟斷憂慮,實際上很少有公司能完成這種交易。”

是以,雖然在本周前很少人認為孫正義會收購arm,但分析師認為,他是位于劍橋的arm公司更溫和的看護者,比arm被客戶或其他晶片公司收購要好。孫正義已經承諾保持arm的獨立性,未來5年将職員數提高一倍。

布拉伯稱:“從arm角度看,這是最好的選擇之一。過去所有的傳聞,絕大多數的可能(收購)方都會帶來巨大的反壟斷問題和挑戰arm的業務模式。這次收購arm的業務基本上與以前一樣。”

多數分析師稱,孫正義的出價對arm的估值為該公司2017年預計利潤的40多倍,足以令其他出價退卻。花旗的分析師稱,即使有其他的出價也将來自相同領域,如電信或網際網路公司,而不會是arm的客戶或競争對手。

但矽谷的某些人警告稱,高昂的收購價格可能對arm乃至其客戶帶來潛在的麻煩。creative strategies的分析師本·巴嘉林(ben bajarin)稱:“我的擔心是,企業文化是否會改變,或者他們會使一些人才流失,或者開始緊張他們投入的資金。”

如果arm提高許可價格或改變技術許可方式,對蘋果、高通和三星可能帶來财務和戰略影響。巴嘉林稱:“很多這些公司在他們擁有的arm生态系統裡有一些由來已久的知識産權,他們在裡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他們會有些擔心事情有變化。”

布拉伯稱,軟銀有1130億美元債務,主要因收購美國移動營運商sprint帶來的“大負擔”。他表示:“sprint目前業務不佳,如果資産負債表開始惡化,就不知道對arm長期投資是否會帶來不利影響。”

一些觀察人士将軟銀計劃提高arm職員數量視為擴張價值鍊的信号。edison research investment的丹·裡斯戴爾(dan risdale)稱:“arm興起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很小心地避免與客戶競争。”将英國職員提高一倍“可能預示轉向更積極的擴大知識産權組合,然而,這使該公司與晶片制造商客戶加劇競争,使他們不願從主導的公司許可更多知識産權。”

ihs markit的分析師湯姆·哈肯博格(tom hackenberg)稱,對于亞洲的半導體供應商,“多數業務沒有變化”,但東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稱,如果arm爬到價值鍊中更高位置,開始在汽車領域競争,生産汽車微控制器晶片的日本瑞薩科技等晶片公司可能感到威脅。

孫正義對“物聯網”的未來發展做出了大膽預測,arm約一半的收入來自智能手機以外領域,特别是汽車和工業機器。但随着移動市場增長的下降,而其他新市場還未成熟時,股市投資者可能對準備未來一波增長的投資失去興趣。

巴嘉林稱:“移動繁榮已經過去,他們(投資者)在套現。”雖然很少人預計軟銀會成為arm最終的擁有者,但他稱,arm作為獨立公司“的未來有些危險”。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