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細心中蘊藏雄心,上海航天人把握時代脈搏勇攀高峰

作者:文彙網
細心中蘊藏雄心,上海航天人把握時代脈搏勇攀高峰

今天,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随着航天事業的高速發展,入住“中國空間站”成為了新常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把握新形勢、新要求,開啟了“新生産能力、新工藝流程、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裝備供給保障能力、提升自主創新格局,提升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時刻把握着時代的脈搏,在搏擊中肩負起使命與擔當,勇攀載人工程新“高峰”。

新生産能力:推動“數字化”總裝廠建設

面對多型号、新常态的形勢,149廠以“抓整體、控過程、提效率、強品質”為目标,開展了專項策劃,以問題為導向,聚焦一線技術創新,進而改變生産模式,推動“數字化”總裝廠建設。

近年來,一項項适用于神舟飛船的數字化研制逐漸走進了生産主線。在品質和效率的問題導向、數字化專項工程的建設中,團隊圍繞型号數字化工藝布局,建立了面向産品的設計仿真能力,開展了導管、電纜網的走向設計、分支設計、再到現場工藝設計過程,逐漸打通數字化工作模式。

“作為宇航産品的管路,其實它們和我們的血管一樣,都有着自己特有的‘dna’。”149廠事業三部(九分廠)主任皮剛看着錯綜複雜的導管說道,“原本人工彎管生産效率比較低,我們現在通過數字化制造,将限制參數同生産需求相适應,使得數字化技術對産品的控制達到最優,進而實作導管生産一次成型。”

在數字化導管生産正式運用到總裝現場後,149廠管路主崗葛佳駿從一個個看似相近的導管中,對比産品圖譜,将原本多次修正管路、安裝協調變成了一次對比、安裝,環控氣路導管從原本近一周的生産時間縮短至兩天,大大提升了總裝生産效率和品質。

新管理模式:産保工作為“神舟”保駕護航

為了适應中國空間站工程任務的建設,149廠開展了“産品”和“人員”兩個次元的工作,進而解決“人盯人”“人盯産品”的工作狀态,釋放了更多産能保障型号任務的循環生産。

在“産品”次元中,149廠已經實作了單件産品傳遞向“組批生産”的小批量産品生産傳遞轉型。在首件傳遞時間管理上,團隊針對于備料、導管生産、電纜網準備、産品總裝傳遞等環節從原材料采購便明确投産時間與産品有效性之間的關聯,進而確定技術要求同産品品質“雙落實”。同時,在産品可追溯管理方面,團隊細化配套産品出入庫、存放的管理措施,細化地面裝置、設施裝置的周期性、重合率的管理機制,對“周邊”産品建立長效的閉環管理,做到産品“行迹”可追溯。

在“人員”次元中,團隊以專業技能為主,突出專業性,提升綜合性,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性人才,進而保持隊伍的穩定性,适應新時代常态化工作。

對于“95後”淩曉峰而言,入職一年多以來已從一名總裝二崗成為了天舟、神舟試驗任務的“小法師”。在推進艙的“大肚子”裡,管路和電纜兩者之間“縱橫交錯”。為了能夠讓它們“相得益彰”,他總是先參考電纜檔案,仔細判辨每一種電纜的特性及規格。他說,隻有了解了所有産品的“來龍去脈”才能真正地弄懂原理,把工作做好,把問題吃“透”,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正因如此,團隊練就了“懂原理精通裝備、會操作精準到位、能處置沉着應對”的綜合能力,始終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做好,嚴格把好每一道關。”作為最基本要求,肩負起航天事業的“千金”重擔。

不論是時代發展的驅使,還是航天使命的擔當。新的征程已然開啟,149廠将以更高的要求、更嚴格的标準,他們正矢志不渝地在新的跑道上飛馳,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耕宇牧星,圓夢航天。

作者:史博臻 範文超

編輯:張懿

圖:王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