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律行業的垂直社交平台意義何在?

所謂垂直社交,是相對于傳統社交網絡而言的。

傳統的社交網絡建立在已有的熟人關系之上。正是依賴于提取手機通訊錄中的已有聯系人,我們才在微信中建立起了最初的好友體系。

傳統社交平台的功能也是圍繞熟人社交設計的。比如說,微信提供的即時通訊和語音消息功能,幫助我們更友善地和朋友們保持聯系;而在微信朋友圈裡,我們可以和朋友們分享彼此的生活狀态和新鮮資訊,互相點贊、評論。即使沒有時間組織聚會,也能維持活躍的社交關系。

但是,随着熟人關系的愈漸廣泛,傳統社交網絡上承載的資訊變得越來越繁雜。尤其在微信平台上,它的社交網絡以通訊關系為基礎,許多隻有少量通訊需求的人也會被包含其中。這是一種廣義的泛社交。

在泛社交網絡中,每個人的性格、興趣、乃至價值觀都大不相同。我們釋出的社交資訊可能找不到共鳴,接收到的社交資訊又往往無效。甚至有人抱怨:“朋友圈就像一個混雜着各種資訊的黑洞,把你往裡吸。不斷刷屏,浪費時間,空擲生命。”

究其原因,是由于傳統的泛社交平台未能滿足人們的所有社交需求。除了和認識的人保持聯系這樣基本需求之外,人們還希望與一群志同道合、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進行更深入的讨論和交流。

這也正是垂直社交得以興起的原因所在。

垂直社交是基于特定職業、興趣、人群特征而形成的社交網絡,擁有相同特征是進入這一社交網絡的關鍵所在。它不以熟人關系為導向,而更多地在陌生人中尋找同好。

由于這樣的社交網絡在入口處對使用者加以篩選,其中的社交内容更有針對性,交流也更為深入、有效。linkedin、唱吧、啪啪等正是垂直社交的典型。

在傳統社交網絡之外,垂直社交平台是否有存在的可能其實頗受争議。

一種質疑是:在傳統社交網絡中同樣可以圈出垂直領域。比如說,我們可以在微信上建群,把擁有相同愛好的人都拉到這個群裡來,并不需要專門的垂直社交平台。

但是,将有相同特征的人聚在一起并非就是垂直社交的實作。

有同樣下廚愛好的人的社交一定離不開在菜單、食材挑選等方方面面的交流,有同樣唱歌愛好的人的社交一定離不開對歌聲的錄制和分享。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功能,是真正的垂直社交平台需要搭建的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

但由于微信的核心功能是通訊,微信群能提供的主要功能仍限于此。個性化的需求很難被滿足,更不用說同時滿足各式各樣的個性化需求了。

當然,即使搭建起了相應的“基礎設施”,垂直社交平台也有其瓶頸所在:使用者數量和使用者粘性的不足。

我觀察認為,這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目标人群的特性。比如說,在廚師人群,由于這個群體的網絡使用習慣不活躍,可用于分享和讨論的東西不多,相應的垂直社交平台很難積累起足夠多、足夠活躍的使用者。但如果使用者都是實名的獨立設計師,他們就會有很強的分享設計作品、釋出工作心得的需求。這樣的垂直設計平台就能擁有較高的使用者粘性。

在法律人群這樣的專業服務領域中,互相交流、學習、讨論案例,分享經驗教訓是“剛需”,也就有很強的垂直社交的需求。

另一方面,傳統社交網絡依托于熟人關系,把線下的社交關系線上化,積累使用者數量相對容易。而垂直社交則需要把有相同特征的陌生人聚在一起,社交關系從無到有,也沒有熟人關系的背書,自然更難搭建。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仍然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創設貼合相關人群社交需求的社交場景,使用者才能有不斷參與社交的欲望。

在法律人群中,閱讀就是一個絕佳的社交場景。一篇篇優質的閱讀材料,不僅滿足了法律人學習的剛需,還能為法律人之間的專業交流源源不斷地提供内容。同時,借助于閱讀材料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有相同閱讀、學習、專業讨論需求的使用者可以被吸引到這個平台上來。

是以說,垂直社交平台的使用者數量問題和使用者粘性的确是一個難題,但并非沒有解決之道。

我對于移動互聯時代社交産品的發展趨勢有一個自己的判斷:微信固然是當今社交産品的霸主,其基于基本通訊需求的功能已經“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底層到不能再底層”,而且已經積聚了巨量的人群,它在通訊領域的霸主地位的确無法撼動。但是,附加在其上的其他社交功能,比如微信公衆号這樣的媒體功能和微信群這樣的有垂直性質的社交功能,将有可能被各個領域的垂直社交平台分流。

這些垂直社交平台的發展意味着什麼?

此前,很多人都從廣告投放的角度來分析:在這樣的平台上,閱聽人群體特征分明,屬性清晰,可以展開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提高營銷的傳播度和轉化率。

但我認為,在諸如法律等專業服務領域,垂直社交的價值還遠遠不止于此。

在過去的分析文章中,我曾經指出,律師客觀評價體系的缺失是最為重要的行業痛點之一。客戶難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律師,甚至會因為難以判斷面前的律師是否可靠而打消聘請律師的念頭,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法律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

但在專業的法律人社交平台上,這一痛點将有可能得到解決。

客戶的确難以評價律師的專業水準,但律師同行,以及其他有相應專業能力的法律服務參與者卻有着當之無愧的發言權。法律人群在垂直社交平台上的互動、互評資料一旦被整合和分析,就能形成更為可靠的律師評價名額。

比如說,律師受到同行好評、點贊的次數越多,就說明這位律師的專業服務能力越強;律師的好友數量越多、層次越高,就說明他的影響力越大,受歡迎程度越高。

由此看來,在法律類的專業交流平台上,法律人不僅可以收獲與“知己”交流的樂趣,業務水準的精進,同時還能完成個人資料的積累,塑造可信的個人品牌。

垂直社交的意義由此凸顯了:它不僅僅有關社交,還有可能解決行業痛點,為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