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的小科普

作者:生活也可以拿來看
“雲”的小科普

雲是大氣層中以水為主,包含其他多種較少量化學物質構成的可見液滴或冰晶集合體,這些懸浮的顆粒物也被稱作氣溶膠。研究雲的科學稱為雲實體學,為氣象學的一支。實際上,雲專指距離地面較遠的液滴冰晶集合體,距離地表較近的則稱為霧,不過兩者在化學構成上其實是相同的。在太陽系的其它一些行星和衛星上也觀測到雲。由于各星球的溫度特性不同,構成雲的物質也有多種,比如甲烷、氨、硫酸。

另外已經知道雲的主要結構為水,當大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蒸汽壓時,便會成雲。在地球上,水汽能達到飽和通常肇于兩種原因:空氣的冷卻和水汽的增加。當雲的密度超過空氣浮力時,有些雲會落至地面,形成降水;幡狀雲則不會形成降水,因為所有液态水在到達地表前就先被蒸發了。雲是地球上水循環和能量的最好例子。太陽輻射電磁波至地表,提供熱能使地表水蒸發形成水蒸氣;最後,雲再借由降水的方式釋放潛熱并将水回歸至地表。

“雲”的小科普

雲的“姿态”也是各種各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依照其形成的原因或外觀命名。

鋒面雲

“雲”的小科普

當冷暖鋒交會時,溫度較高,水汽含量通常也較高的暖氣團因為重量較輕,而在鋒面處擡升,成雲。台灣每年4至6月的梅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氣象圖上經常可以看到一個長條狀的連續雲帶。

地形雲

“雲”的小科普

當潮濕空氣因為海風、季風、信風、谷風等原因被吹送至一個地形爬升的地方時,濕空氣會沿正地形上升至低溫的高空,形成雲。由地形雲導緻的雨稱為地形雨,印度的乞拉朋吉地區便常因為地形雲、地形雨導緻大量降水。

平流雲

“雲”的小科普

當氣團經過一個較冷的下墊面時,例如一個冷的水體,便可能成雲。

對流雲

“雲”的小科普

對流雲當空氣對流時,通常含水量較高的暖空氣會因為較輕而上升,到低溫的高空時便有可能成雲。

氣旋雲

“雲”的小科普

海面水汽随氣旋氣流上升而産生的雲,例如台風系統豐富的雲胞。

火積雲

“雲”的小科普

火積雲是一種相當濃厚的積雲,常伴随火山或山火等高溫環境中形。火積雲是因為來自地表的空氣被加熱到極高溫而形成。高熱會産生對流使氣體上升到穩定的區域,成雲。世界氣象組織并無将火積雲列為獨立的類别,而是列入積雲中。

蕈狀雲

“雲”的小科普

蕈狀雲,是一種由煙塵組成的蘑菇狀火積雲,通常由大爆炸引起的水蒸氣壓縮造成。當水汽解壓縮時,溫度會降低,形成雲朵。蕈狀雲常見于核爆炸、火山噴發和撞擊事件。世界氣象組織并無将蕈狀雲列為獨立的類别,而是列入積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