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潛伏》主人公原型是被毛澤東稱贊“密使一号”的福州人

作者:記者圈110

《人民周刊》羅日丁

他是《潛伏》主人公原型,他是被毛澤東稱贊的 中共“密使一号”,他是福州人吳石。他為了信仰、為了使命,他選擇把情報傳遞出去、繼續潛伏。這段鮮為人知的曆史被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直到近幾年,随着相關檔案的解密,“潛伏”的英雄們才逐漸浮出水面。

他是《潛伏》主人公原型

《潛伏》主人公原型是被毛澤東稱贊“密使一号”的福州人

吳石将軍(左)、《潛伏》中的餘則成(右)

2009年《潛伏》霸屏熒幕,已經是11年前的事了,電視劇最後一集,餘則成被帶到機場準備撤離台灣,身陷囹圄時意外與翠萍重逢。兩人近在咫尺,卻隻能四眼相望……

為了信仰、為了使命,他選擇把情報傳遞出去、繼續潛伏。

1950年6月10日,餘則成原型--我黨打入國民黨最進階别情報人員吳石中将,和陳寶倉中将、女地下黨員朱楓、吳石部下聶曦上校一起被執行槍決……

然而,這段鮮為人知的曆史被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直到近幾年,随着相關檔案的解密,“潛伏”的英雄們才逐漸浮出水面!

1945年抗戰勝利,吳石随軍隊接收上海。與影視劇中的餘則成一樣,在看透國民黨政府本質後,吳石對共産黨漸生好感,那段時間,他頻繁接觸吳仲禧(吳仲禧抗戰前夕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長期潛伏于國民黨軍中從事諜報工作,官至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軍法執行監)1947年4月,吳石成為我黨打入敵人内部的1号人物……

在渡江戰役打響之前,我軍曾收到一份絕密情報--蔣介石的長江布防圖。這份情報内容非常翔實,圖上标明的部隊番号細緻到團,每個團的防禦部署都非常清晰……而冒死提供這份機密檔案的,正是吳石将軍。在那段關鍵時期裡,吳石不顧生死,頻繁傳遞情報。

1949年8月14日,已在福州任職的吳石,突然接到蔣介石的急電指令,任命他為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并馬上赴台灣任職!在此之前,國民黨國防部有幾百箱絕密檔案,要從福州轉往台灣。吳石冒着極大的風險,把這批絕密檔案扣了下來。

然而,此次吳石被緊急派往台灣,是因為這一舉動暴露了嗎?他心裡沒有底。但這絕對是一次拿生命做賭注的巨大冒險,去往台灣之前吳石與吳仲禧見了最後一面。吳仲禧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曾請他考慮到台灣去是否有把握,如果不去,也可以就此留下,轉赴解放區。他堅決表示,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現在既然還有機會,個人風險算不了什麼。”

為了獲得蔣介石信任,吳石選擇攜夫人王碧奎和年齡尚小的一對兒女前往台灣,将大兒子和大女兒留在了大陸。

赴台前,中共華東局給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赴台後,他擔任“國防部參謀次長”中将軍銜。

他是被毛澤東稱贊的 “密使一号”

《潛伏》主人公原型是被毛澤東稱贊“密使一号”的福州人

毛澤東《贊“密使一号”》

“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這是毛主席贊“密使一号”的詩文。

“五十七年一夢中,聲名志業總成空;憑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對我翁。” 這是“密使一号”奔赴刑場時吟誦的一首詩。 

1949年10月下旬,解放軍先後發動了奪取福建沿海金門島和浙江沿海登步島的戰鬥。此時,新中國成立不久,解放軍戰士仍十分缺乏海戰經驗和裝備,而國民黨的空軍和海軍還保持着很強的作戰能力。兩場仗打下來,我軍部隊損失慘重,死傷人數衆多。

這一結果震動了正忙于建國事務的毛澤東,他痛心疾首地總結說道,這是解放戰争以來第一次不應有的損失。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向華東局發去了一封緊急電報:派出特别聯絡員趕赴台灣,啟動“密使一号”!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吳石與女共産黨員朱楓在台灣秘密會晤7次,吳石将拍攝有《台灣戰區戰略防禦圖》等絕密資料的微縮膠卷交給朱楓。這些極為重要的絕密情報中,包括敵人相關防區駐軍番号和人員概數以及飛機、大炮、坦克數量等。

1950年1月,台灣地下黨組織最高上司人蔡孝乾被捕後叛變投敵。他供出了朱楓,更供出了千餘名地下工作者的名單資料。身居高位的吳石雖然沒有徹底暴露,可他為了保全同志,動用自己的權力為朱楓簽發了一張《特别通行證》,安排她搭乘軍機飛赴舟山。然而不幸的是,已飛往舟山的朱楓,雖然離祖國大陸僅隻有一步之遙,仍沒能逃出國民黨特務的魔掌!那張《特别通行證》也成為吳石“通共”的直接證據。

1950年3月1日晚,吳石在家中被捕。在保密局監獄裡,這位曾經位高權重的中将受盡百般酷刑!他渾身是傷、腿腫得很大,一隻眼睛失明……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吳石寫下了2000多字的絕筆。文章末了,他給自己的兒女留下遺言:所望兒輩體會一生清廉,應知自立為善人,謹守吾家清廉儉家風,則吾意足矣……

1950年6月10日,一生愛國憂民、清正廉潔的吳石将軍,與他的副官聶曦、陳寶倉将軍、朱楓被特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1950年6月10日下午,台北馬場町刑場被陰霾籠罩。全副武裝的憲兵押着4名五花大綁的“犯人”下了囚車……

然而,這場殺戮不是開始亦不是結束。自蔡孝乾無恥叛變後,在台灣的地下黨組織遭到毀滅性破壞。島内大批地下黨員被逮捕殺害,1100多位潛伏在台灣的英雄犧牲……

“吳石案”是一樁震驚國共兩黨最高層的特大事件,除有限的知情人外,雙方都秘而不宣。

1973年,周恩來力排衆議要為吳石申請“革命烈士”稱号,在毛澤東的支援下,國務院追認吳石為“革命烈士”。周恩來在病危之際曾說,我黨不會忘記在台灣的老朋友,其中提到兩位,一位是當時還健在的張學良将軍,另一位就是已經犧牲的吳石将軍。

1993年,吳石夫人王碧奎女士在美國洛杉矶逝世,同年,吳石與夫人的骨灰被送回祖國大陸,1994年合葬于北京福田公墓。

他是福州人吳石

《潛伏》主人公原型是被毛澤東稱贊“密使一号”的福州人

吳石和家人的合影

吳石原名萃文,字虞薰。1894年8月,吳石生于福建省閩侯縣螺洲吳厝村(今福州倉山區螺洲鎮吳厝村)。

1911年,吳石與少年好友吳仲禧一道參加福建北伐學生軍,參加辛亥革命。他在武昌預備軍官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前後受業4年,與白崇禧為同期同學,吳石被稱為“保定軍校狀元”,他無論年終考試或畢業考試總是全校第一。

1929年,吳石以福建省軍事參謀處處長的身份,受福建省主席方聲濤指派,東渡日本留學,先後就讀于日本炮兵學校、日本陸軍大學,畢業成績也都名列兩校第一,被稱為“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詩、能詞、能書、能畫、能英語、能日語、能騎、能射、能駕、能泳。

1934年,吳石畢業回國後任參謀本部廳長,專門負責對日情報工作;武漢會戰前後,蔣介石特地每周召見吳石一次,詳細咨詢,深深嘉許。

1940年初,吳石重見相隔20餘年的老友吳仲禧,當時吳仲禧在韶關任國民黨第四戰區長官部軍務處處長和韶關警備司令。

吳仲禧已于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在抗戰的幾年裡,吳石經常流露出一種憤懑、失望的情緒。一方面,他想在抗日戰争中紮紮實實地做一些事情,渴望自己在軍事上能學有所用、用有所成;另一方面,他又逐漸看透了國民黨内部的腐敗,官場的勾心鬥角,意識到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改變這個局面。

吳仲禧後來回憶說:“吳石對共産黨人是有好感的。他讀過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等軍事著作,在武漢珞珈山聽過周恩來的演講,還同葉劍英等人有過交往。”

1947年,吳石開始向中國共産黨靠攏,并逐漸成為共産黨潛伏在敵方的重要人物。

尋訪吳石故裡

《潛伏》主人公原型是被毛澤東稱贊“密使一号”的福州人

吳石塑像

福州南台島面積有140多平方公裡,螺洲鎮坐落在南台島南面的烏龍江北岸,古時也稱“百花仙洲”。

螺洲古鎮名賢衆多,螺洲自古為文脈寶地。明清兩朝五百餘年間,登科中舉不斷,共出舉人171名、進士33名、武舉12名,晚清名臣李鴻章題詞“冠帶今螺渚,詩書古穎川”,實非過譽。

“密使一号”吳石将軍故居,就在吳厝渡口西側約五十米處。吳厝村吳厝江乾埕1号,吳石故居外牆添加了許多“紅色教育基地”之類牌子。

後人為了緬懷他,特在吳石同志故居處建立了吳石革命紀念館。吳石同志故居和紀念館,雖然簡樸,占地不多,故居和紀念館加起來還不足兩個籃球場大。

站在塑像前懷念、惋惜、悲憤,一起湧上心頭。悲的是他因叛徒出賣,犧牲在黎明之前;惜的是這位飽含赤誠、文武雙全的人在關鍵時期隕落;念的是他英勇無畏的戰鬥身影和儒雅睿智的音容笑貌。

在吳石同志塑像左右兩側各有一棵如衛士般肅立的香樟樹,它們枝幹粗壯筆挺,直沖雲天。一陣春風拂來,樹葉如同閩江上的波濤,推來搡去,一波一波的,閃着綠粼粼的光,摩挲輕輕發出的“沙沙”聲,仿佛是在召喚吳石同志再像他小時候那般,爬上它們的肩頭,去眺望閩江之水,去與知了、鳥兒親密對話,去捕捉那天上聚散的雲彩。

身後,是八閩兒女的母親河閩江。此處三江彙合已近入海,江面變得特别寬闊,水流變得特别靜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母親河的哺育下,吳石同志的性格品質和精神風貌極像這水。他懷有一顆上善若水的大愛之心,他有江河般寬闊的胸懷和眼界,他如江水般清澈純潔。

《潛伏》中餘則成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故事,需要有人聽,然後他們再講給他們的孩子聽。”今天,就把他他的故事講給我們的孩子聽吧!

綜合人民日報、中共黨史出版社、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周刊、北京衛視、福建法治報、福建廣電新聞、福州日報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