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Watson之眼”走出实验室,中国医疗机器人悄然崛起 | 未来医疗周刊

“Watson之眼”走出实验室,中国医疗机器人悄然崛起 | 未来医疗周刊

据雷锋网消息,2016年11月29日,在北美放射学年会上,ibm watson健康和北美放射学会组成“watson之眼”队亮相,向放射学家展示了watson从头到尾分析x片的过程。

很快在12月16日,watson之眼走出了实验室,接受现实的检验。迈阿密的一个大型放射学实验项目成为ibm watson医学影像分析工具的第一个应用于真实世界的测试平台。

南佛罗里达州的放射协会和与迈阿密浸礼医院合作进行这个项目,旨在将具有watson功能的认知同行评审工具应用到医学影像中,目的是尽量早地诊断动脉狭窄。该州的放射学会有超过75名医生,每年他们要处理超过100万份影像片子。

watson的评审基于质量指标和图像分析,在实践中找差异。这种评审包括了验证和数据标签。医生点击“问watson”按钮,就可以获得一份分析文本和图像的报告。

今年早些时候,雷锋网报道微软曾与印度的非营利性组织lv prasad眼科学院(lvpei)合作,使其azure机器学习和power bi服务,分析案例中的模式,并预测眼科手术患者的手术结果。

“Watson之眼”走出实验室,中国医疗机器人悄然崛起 | 未来医疗周刊

微软利用了azure的机器学习能力来处理数据,并用power bi服务将数字可视化,以从中找出隐含的意义。这些数据帮助医生确定,一个病人在眼疾外扩前还有多少时间。

根据mashable报道,微软现在认为,处理这么多数据后,其ai平台还能预测医生成功进行眼科手术的可能性。印度占全世界2.85亿眼病病例中的近5500万,这也是微软在印度进行这一项目的原因。

雷锋网多次报道的美军黑科技部门darpa的luke仿生假肢又了新进展了。根据darpa官网的消息,在经过8年开发,以及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2年后,luke终于要进入生产阶段了。不过在商业化生产前,它会首先用在美军中。darpa的生物技术部门最近向walter

reed国家军事医疗中心,提供了两个luke手臂,供一些需要假肢的医生使用。

luke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指令,这使它能尽可能的自然运动。在早期测试中,luke已经可以用来梳头,开锁,相当灵活。

“Watson之眼”走出实验室,中国医疗机器人悄然崛起 | 未来医疗周刊

darpa称,通过简单直观的控制系统,luke手臂可以做出非常灵巧的手臂和手部动作,还有握力反馈。假肢由模块化电池供电,尺寸与重量与人体手臂差不多。

过去二十多年,机械腿的发展较为稳定,但机械臂和手却面临更多的挑战,部分是因为它需要有更强的灵活性。darpa开发luke的目标,就是做出获得fda批准的机电假肢上肢,它拥有近乎自然的控制方式,可增强截肢者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最近,研究公司cb insights发布了一份美国独角兽地图,在这98家公司中,有8家属于医疗健康或生命科学领域。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对其中医疗健康相关的公司进行了整理。这些公司包括:

human longevity,它想用基因组测序、人类微生物组、蛋白质组学、信息学、计算和细胞疗法技术,建设最全面的人类基因型和表现型数据库。 proteus digital health,它开发的是一种可摄入的智能药丸,用户服用后,药丸中的芯片通过与胃酸反应从而在体内释放信号,可提供各种体征信息,如心率、体温、呼吸、睡眠等。 flatiron health,它有专门针对肿瘤的云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oncologycloud,不仅可以从电子病历中抓取癌症患者的信息,还能对杂乱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找出有价值的数据。

从这些独角兽所做的事,我们也可以看出未来医疗的趋势会在哪。

2016

年,3d 打印在医疗行业的应用继续蓬勃发展。分析师预测,在 2020 年前,3d 打印会成为医疗行业的一股颠覆性力量。根据 gartner

study 去年底发布的报告,至 2019 年,发达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口会在身体上或者体内有 3d 打印设备。

“Watson之眼”走出实验室,中国医疗机器人悄然崛起 | 未来医疗周刊

雷锋网获知,利用 3d 打印的医疗设备,现在已涵盖手术器械和人体植入装置,比如已获 fda 认证的 medshape 钛骨连接板(bone tether plate)。

世界上第一个 3d 打印的处方药 spritam(治疗癫痫),在去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许可。今年三月份,它上市销售。

像波士顿儿童医院这样的机构,也越来越多地使用 3d 打印的器官和骨骼模型,来计划和演练复杂手术。

不过,3d 打印技术仍然有许多重大挑战。2017 年的一个重要测试领域是,制作和打印 3d 物件能否用更简单的工作流程。

本周外媒robohub撰文指出,中国的医疗机器人正迎来全面发展。它指出,根据研究机构gcis在2016年的一份报道,今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价值是7.91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34.4%。到2021年,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价值预计至少会增长到22亿元。

“Watson之眼”走出实验室,中国医疗机器人悄然崛起 | 未来医疗周刊

医疗机器人市场预测图(2016-2021)/ 来源: gcis,中国机器人市场(2016)

从外科手术到康复护理,机器人似乎都已经准备大干一番,改造中国医疗护理产业的方方面面。机器人将重塑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甚至是初级治疗、家庭和社区护理。在一些高端医院,外科机器人已经开始帮助进行外科手术,这使得手术更加精确,创伤更小。

随着医院相继(响应政府政策)升级自己的康复医疗设备,康复机器人的销量也大量增加。但是医疗机器人产业在中国仍是新兴产业,很多国内企业仍处在产品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

本文作者:张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