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山卫:古城新镇“美丽+”

作者:上观新闻
金山卫:古城新镇“美丽+”

金山卫

古城新镇“美丽+”

金山卫:古城新镇“美丽+”

金山卫镇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威海卫、天津卫、镇海卫共称为“四大卫”。千年古城,这是人们对金山卫最深刻的记忆。

如今,这座古城既保留着古时的韵味,又在新时期加速发展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感与日俱增。尤其是过去的五年,金山卫镇克服了体制分离产生的瓶颈困难,破除了长期制约城镇发展的突出短板,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城乡格局呈现新面貌,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些都为建设更高质量和谐宜居美丽的古城新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这座千年历史古城将努力打造活力、魅力、生态、善治、幸福的金山卫,继续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经济与生态比翼齐飞

6月28日上午,在金山大道旁,一块230亩的闲置工业用地上一派忙碌景象,总投资51.5亿元的海伦堡产业园启动建设。

海伦堡产业园项目所在地原本是一家钢管厂,后因经营不善,于2015年停产闲置。海伦堡集团取得该区域产权后,经过反复研究策划,最终确定要把该地块转型升级为“智慧金山·生态绿谷”产业园。

过去,金山大道两侧多为高耗能、低效率的传统企业,产值低、不环保等问题较为普遍。随着以海伦堡“智慧金山·生态绿谷”项目为引领的生态绿色产业园建设,金山大道经济走廊转型升级全面开启。

作为金山区落实“南北转型”战略要求、着力打造“两区一堡”战略高地、持续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的重要一环,金山卫镇以“金山大道经济走廊”转型为契机,致力于把金山大道打造成为立足金山、辐射长三角的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要素集聚的“产业带”,以“黄金廊道”的全新面貌嵌入到金山发展大局中。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卫镇在做好经济转型升级“加法”的同时,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在环境污染上做“减法”。

“以前上下班的路上经常能闻到臭味,酸溜溜的,严重的时候,空气中每天都弥漫着这种味道。”据永联村村民吴钧介绍,这里的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全方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的成果。

过去的五年,是金山卫镇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全面打响”到“持续作战”再到“坚决打赢”的五年。这五年,金山卫镇始终坚持源头预防与铁腕治污并重,全面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累计完成综合整治任务203项、新增防护林面积4000余亩、完成消黑消劣河道76条段,区域环境质量和公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金山卫:古城新镇“美丽+”

△上市企业肇民科技

“美丽+”点亮幸福生活

近年来,金山卫镇以“美丽+”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片区化发展成为着重推动的亮点。

金山卫镇根据“建设现代农业兴旺、人文生态优势显著”的总体部署,以现有镇北四村(八字村、星火村、横召村、张桥村)为核心,建设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开放包容的美丽乡村片区,形成生态优美、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田园振兴新格局。

多彩乐园,在星火村实现安居乐业梦;诗意田园,在八字村体验郊游的快乐;丰收果园,在横召村感受吃的喜悦;文化家园,在张桥村乐享人文滋养……这些都是美丽乡村片区化发展的成效。

未来,金山卫镇将继续以“美乡村”作为关键抓手,围绕“强村、富民、美环境”三个关键环节,全力打造高质量“绿色田园”、高标准“美丽家园”、高水平“幸福乐园”,在盘活资源要素、带动农民增收中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金山卫镇北门居民区2208弄56号楼,茶桌、书架、小绿植,彩绘、标语一一陈列,原本底楼的楼道空间被打造成一个简洁舒适的休憩、学习场所。这里不是由社区组织设立的活动室,而是由56号楼居民在金山卫镇团委助力下开辟的特色楼道“美丽y平方”。

“美丽楼组”的打造是“美丽家园”创建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旨在把“楼组自治”作为撬动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支点,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营造友善社区、睦邻文化的和谐氛围。

最近,金山卫镇卫城村3组的孔国飞发现,家门口过去那条坑洼不平的老卫清路焕然一新。道路变得平坦宽敞,新铺的柏油路面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路两边还新设立了花箱绿化。

除了改善道路通行环境,金山卫镇在美丽街区建设上,还着力推进环境卫生、绿化景观、街面秩序、违法经营等问题的整治,使街区“更整洁、更有序、更干净”。

金山卫:古城新镇“美丽+”

△提升改造后的红旗港

“问题小区”变治理样板

随着金山二工区、生态廊道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南部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动迁上楼,住进安置小区。曾经的村民,现在是居民,这种“双重身份”的存在,给动迁安置社区的管理带来了全新挑战。

基于此,金山卫镇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创新,探索出了从“百草园”到“百草堂”“动迁居民区——动迁村”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等治理模式,为解决动迁安置小区各种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那个叫夏枯草,能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这个是丹参,那个是金银花,还有脱力草、野菊花、蒲公英……好多草药!”今年6月,在金山卫镇金康花苑,中草药种植区“百草园”迎来盛开期,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赏。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居民“毁绿种菜”的重灾区。在这座动迁安置小区,居民仍改变不了“宅前屋后种菜”的习惯,还常有居民因为土地种植发生矛盾纠纷。

面对这一“顽疾”,金康居民区结合居民养生习惯,选择平时常用中草药,单独辟出一块总面积280平方米的“百草园”,种植玫瑰花、丹参、脱力草、野菊花等。这个百草园,好看又实用,不仅巧妙疏导了“毁绿种菜”现象,也让昔日农民找回了农耕的乐趣……

中草药摘下来怎么用?金康居民区又建成了“百草堂”,集中医药知识科普与讲座、健康养生咨询与义诊、中医文化宣传与传承于一体,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中医药健康社区。

与此同时,金山卫镇还试点开展“动迁居民区——动迁村”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破解“双重身份”村(居)民管理难题。

楼道当仓库、毁绿种菜、乱堆物……过去,在金山卫镇古城新苑居民区,这些乱象随处可见。面对居委会的上门劝阻,新搬进来的村民往往用一句“关你什么事”就把居委干部顶了回去。

为了改变新入住村(居)民的态度,增强其对社区的认同感,东平居委会探索实施“村居联动”治理模式,破解“既有居委会,又有村委会,村(居)民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的治理难题。

创建美丽楼组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创新“三联五共”模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首问接待”模式……这一系列的创新治理举措实现了“暖心破冰”。

“现在居委会和居民的关系近了很多,做起工作来也更方便了。”东平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郭士峰表示。

撰稿人 | 周倩

编辑 | 何小燕(见习)

责编 | 翁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