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收 感恩节晚会 感恩产业 邢村民富饶环境优美

作者:大众新闻
清收 感恩节晚会 感恩产业 邢村民富饶环境优美

我市许多水稻产区迎来了丰收季。图为西青区王景庄镇百万亩稻田。记者 吴迪

  金色的风很凉,大地是丰收的喜悦景象。370万亩秋季粮食进入收获季节,农业调度显示,今年秋粮总产量将达到170万吨以上。小站稻面积100万亩,水稻捕捞立体养殖面积50万亩,每亩收入可达到600多元。河水清澈,树木红花,街道干净,乡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全市10个乡村越来越美丽。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幅工业繁荣、富民、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图景正在慢慢展开......

  "隐藏在技术中的谷物,谷物在地里"获得丰收的粮食

  近日,在河北省武清区屯镇李大庄村田,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开展玉米机收割作业,看着金色的玉米,农民不禁高兴,满怀喜悦......

  全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云峰表示,今年秋粮收成超过370万亩,依靠中央"三农"好政策。今年,我市继续大力支持粮食生产,粮食补贴及时发放,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很高。农技部门为农村提供优质种子、指导,帮助抗旱、病虫害防治,为收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宁河区东东镇的稻田里,稻穗正从绿色变成黄色,这是一个迷人的收获场景。今年承包7000亩稻田的稻农张守夫说,经过短时间后,水稻将进入收获期,从目前长期来看,收成已经敲定,亩产量有望达到850公斤,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小站水稻振兴计划, 感谢育种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

  小农户的粮食种植水平低,收成难以保证。我市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进一步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武清区八里桥镇村民黄伟夫说,该户人口少,粮食种植困难,产量低,现由村委会管理,节约力度高。

  为了做好托管服务,市财政对粮食作物生产给予托管服务补贴,鼓励小农户将生产环节委托给社会服务机构统一实施,促进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效果良好。同时,我市积极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在科技,粮食在地"战略得到实施。今年,我市夏粮、秋粮累计达到550万亩,超额完成我市农业农村部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农民自掏腰包

  秋天,在宁河区七里海镇仁丰村,一只肥蟹在水中爬行,稻农们正忙着打捞。

  七溧海河蟹农杜乃和笑着说:"今年稻田蟹长得好,最大单品重量250克,亩产量超过15公斤。优质小站水稻也即将进入收获期,亩产量可达到700公斤以上,稻蟹立体育种,水稻香、蟹肥,赚钱,增加收入。"

  市农委水稻渔业项目负责人高丽丽介绍,为支持水稻渔业综合育种,市财政对示范基地项目给予补贴,最高补贴为每亩200元。今年,建设水稻渔业综合养殖示范基地6万亩,辐射带动面积50万亩。

甘蔗和西瓜的播种吸引了许多人来武清区南财村的"天闽果"基地采摘。丰收美女,甜醉农民,每亩收入达到1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天民说,振兴农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积极引进甘蔗和西瓜播种,成功。同时,大力开发味番茄、白草莓、"兔拉"萝卜等优质品种的种植,丫效益翻倍。

  据市农委有关部门介绍,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城市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果等产业,提高亩效率,成效显著。同时,继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舍、民俗村、休闲农场等产业蓬勃发展,漳州区国家沟村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20年村民人均净收入达到10万元。

  村庄就像一个花园。村民们笑了

  红绿专业环保塑料篮球场、笼式足球场、大舞台、美观的手绘文化墙、标准垃圾分类系统......秋天,进入赣州区东石谷镇汉家筏村,村子里醉人至岭峨。

  汉家筏村是一个专业的养猪村,拥有30多名养猪户。村里一条曾经有猪圈的街道,夏天整个村子臭天,苍蝇飞溅,蚊子都能打脸,是当地著名的肮脏贫村。这些年来受益于农村生活环境的恢复,老村貌发生了变化。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韩德新介绍,"受益于农村生活环境清理政策",村里铺设污水管道,推下干厕,建水厕,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养猪户搬到村外养殖小区,硬化街道,种树,净化坑......一系列措施,使村庄干净美丽。

  据市农委有关部门介绍,我市大力推行美丽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150个农村生活环境修复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维持现状保留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累计农村家庭厕所改造升级62.8万个,农村公用厕所4303个,村民过上幸福小康的生活。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