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给中国人面子的钱锺书和方舟子

作者:志雄走读
不给中国人面子的钱锺书和方舟子

钱锺书才气逼人,竟然让老师也对他不以为然。

吴宓是非常推崇钱锺书的,钱锺书也喜欢这位老师。但钱锺书为抗战前出版的《吴宓诗集》写的一篇书评,却让老师很难堪。

钱锺书并不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伟大的诗人,若按中国旧诗的严谨声律而论,诗集中佳作实在无多。他毫不忌讳直陈问题之所在,老师的诗作中有“太多的自己”,有点像履历表,甚至“偶尔当众外扬家丑”。

有趣的是,正如钱锺书所指出的,吴宓“在理智上所痛恨的正是他在情感上所喜爱的”,吴宓的言行都呈现“永不悔改”的浪漫主义人格色彩,并将其浪漫行径记录在诗集里。吴宓肆无忌惮地追求爱情,结果“失去了乐园,并没有得到夏娃”;他实在无法驱除那挥之不去的浪漫恶魔。吴宓的悲剧与苦恼,岂不是源自灵魂深处的“剧痛”?因而吴宓写诗好像就是为了在感情上求解脱,所以情诗占了最多的篇幅,其目的似乎不是为了“没脑筋的轻浮少女”,就是为了“过气的风骚妇人”。

钱锺书于晚年见到《吴宓日记》稿本中对他的“讥诋”感到“痛愤”后,为之歉然,并公开告罪。其实,钱锺书对老师的批评,十分中肯,鞭辟入里,西方人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说,但依照华人社会的伦理标准,似乎要倒过来说:“吾爱真理,吾须更爱吾师。”讲究师道尊严的华人社会,学生直言不讳批评老师,再有理也很难得到谅解。

钱锺书虽在学问上高度重视知识,不稍假借的自主性,但在华人社会的压力下,仍不免要依循“社会取向”,公开为年轻时的真话直说、“弄笔取快”感到愧悔,以符合社会的期待。

钱锺书的另一位老师叶公超也对别人说钱骄傲,甚至对美国传记作者说他不记得钱锺书这个人了,其压抑与怨恨可想而知。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最爱面子,不给谁面子,那简直是奇耻大辱。在不给中国人面子上,钱锺书和方舟子有些相似,定会遭到人们的怨愤。

不给中国人面子的钱锺书和方舟子

#志雄每日话书# 013

#方舟子# #复旦:张文宏论文不构成学术不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