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祖源神树:在千年红豆杉面前,我是她脚下的一粒沙尘

作者:宜城田草

祖源早在神往之中。又到一年飞霜季节,虽寒意渐沉,但午后的阳光如和暖的春日,让人身心舒展。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向皖南腹地奔弛,两旁的群山植被茂密,碧翠葱郁,没有一丝深秋萧瑟的景况。山壑散落的稻田,黄橙橙的稻穗尚未收割,一片金灿灿的……

人在车中座,车在画中游,皖南处处都是景,祖源便是我们心目中的一幅美丽的画图。祖源,我们真的来了。

如同大多数皖南村落,祖源历史悠久,为明朝开国大臣朱升的故地。二山环抱着村庄,二条小溪绕村而过,石板桥连着羊肠小道,四通八达。村民聚居而住,粉墙黛瓦的民居户户相连。

祖源神树:在千年红豆杉面前,我是她脚下的一粒沙尘

上午九、十点钟的光景,祖源闲适而安谧。

在这个秋日的阳光里,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徜徉在古村古巷,自己的心灵也变得澄明起来。一幅美伦美焕的《山居图》在我们的眼前徐徐辅展,几个挑着箩筐的村民不紧不慢地去田间劳作。不时遇见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聚在屋檐下闲聊,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明亮的笑意让脸上的褶皱堆成了花儿。墙边的菊花也陪着盛开,黄的白的姹紫嫣红,几只小狗在门前嘻闹着,你追我赶;墙垛上卧着一只小猫,似在瞌睡,见行人渐近,慵懒地伸起身子,打了个哈欠。宽不盈三尺的溪水从家家门前潺潺流淌,这里的人们视小溪如人体血液,没有一丝的尘染。溪边竖着一快提醒牌,上面写着:本村小河禁止捕鱼,违者重罚。走近一看原来有成群的鱼儿在游动,鱼是皖南山区多见的石斑鱼,味美肉鲜。

在这样的画景面前,时光似乎慢顿起来,令人超然物外。

祖源神树:在千年红豆杉面前,我是她脚下的一粒沙尘
祖源神树:在千年红豆杉面前,我是她脚下的一粒沙尘

我们沿着村中的古道,寻找号称“神木”的千年红豆杉。正当我们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忽见一女子对我们招手:“你们是来旅游的吧?我是这里开民宿的,我带你们转转”。这女子约摸20多岁,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带一幅眼镜,头发盘在脑后打着髻,髻上插支长簪,斯斯文文,精精干干。姑娘姓项,学校毕业后本在外地工作,这几年家乡旅游业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便回家与母亲开起了民宿并兼营一处茶吧。茶吧不大十来个平方米,一进门便满身浸透着茶味香。她售卖的都是本地的皖南茶,我们点了一壶祁门红,收费48元,价格之低令我们意外。茶叶在壶水中翻腾,茶汤顷刻红了,红殷殷的红得透明。我们边品香茗边聊天,她跟我们说起村史如数家珍,无比憧憬着未来,愿她今后日子就像这杯茶一样红红火火。

祖源神树:在千年红豆杉面前,我是她脚下的一粒沙尘

这株千年的红豆杉就在姑娘家民宿的左上角,生长在来龙山上,是村子水口树,相传为宋朝祖源开基所栽。尽管我们之前在图画中领略过她的壮美,但亲眼所见仍无比震撼。树龄1200多年,树高近30米,躯干的胸围粗到三人合抱,主杆的上部分有七、八个分支,条条都像虬龙向四周散开,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巨伞,依然郁郁葱葱。她的皮皲裂而不粗糙,青中泛红,像少女脸上的晕。红豆杉本不多见,如此苍桑俊美的红豆杉更是树中之王,“神木”,“徽州红豆杉之王”的称号自然当之无愧!她像一位坚强的战士,傲立风霜雷电,守护着祖源的安宁,庇荫着祖源的代代子孙富强康泰!

祖源神树:在千年红豆杉面前,我是她脚下的一粒沙尘
祖源神树:在千年红豆杉面前,我是她脚下的一粒沙尘

我们赞美红豆杉的坚韧与不屈,决不能忘记当年五门道长为保护生态毅然处决违反村规的儿子,从此“杀子禁山”的传说,成为一道保护青山绿水的护身符。这是千百年来人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经典!

坐在红豆杉树茎根上,眺望着眼前的村庄,心中突生禅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历经1200多年的苍桑,红豆杉依旧挺拨伟岸,人世间又有多少人能修练如古树般无言的智者?洞察春秋人事,变化的是朝代更替,不变的是山川万物。想当年,朱升在这棵红豆杉下排兵布阵,等待着赏识他的圣明的君主的到来。我仿佛看见,朱元璋策马而来,君臣相见恨晚,把酒言欢。由此,军帐中的朱升如鱼得水,便有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高深莫测,一举奠定明朝200多年的基业。可是,不可一世的朱元璋做梦也没想到他的子孙们却败于一个与自己同样出身的草莽匹夫。朱升,你回悔不?与大自然比较起来,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就像这棵红豆杉下的一粒沙尘,谁都可以踩在脚下而来瞻仰这棵红豆杉的伟岸。朱升是一粒沙尘,我也是一粒沙尘,芸芸众生,所有人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一粒沙尘!

残阳漫漫西沉,像是要化为西边山头的霓裳,天快要黑下来了。我与祖源的缘分,是来时期期,别时依依。再见了,祖源,从此,千年神树便印在我的心里!

祖源神树:在千年红豆杉面前,我是她脚下的一粒沙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