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作者:小佳认知升级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自从《无间道》三部曲之后,港片已不复昔日的荣光。

这是为何?

为什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期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

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分散了观众的关注度,稀释了港片的市场份额;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观众有了更多的娱乐选择。美剧、英剧、日剧、日漫、好莱坞大片,一下子夺去了观众的关注度。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面对这些降维打击的对手,港片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暴露出自己的缺点。

过时的拍摄手法,特效不足,大场面不够,简化的服化道,再也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

被这些崛起的竞争对手挤压生存空间,导致港片市场份额下降。资金不足,更加无法与之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第二,人才断层;

谢霆锋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现在香港新生代完全没成长起来,无法挑大梁,拍来拍去还是他们那批人,香港演员出现人才断层。

其实何止是演员,连导演都还是那批人。陈木胜、王晶、徐克、韦家辉、庄文强、杜琪峰。

最近刷新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的就是陈木胜的遗作《怒火重案》。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香港动作片,随着成龙的老去,李连杰退休,甄子丹还能打两年。已经没有人能撑起香港动作片了。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吴京早年还自己投资拍摄了《狼牙》,结果赔了个底朝天。无奈转型,没想到反而闯出了名堂。

张晋独自挑大梁拍摄的《叶问外传张天志》、《九龙不败》、《狂兽》等也是票房惨淡。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连他们这样有深厚功夫底子的演员,都无法延续香港动作片的辉煌,其他人更是没戏。

香港喜剧片,随着周星驰退居幕后。香港新一代的喜剧片的惨淡,比动作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动作片起码还有人有那个能力去尝试,喜剧片连称头的演员都没有。只有一个貌似有天赋的郑中基,结果证明周星驰是无法被复制的。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现在的香港喜剧片只能炒周星驰的冷饭,蹭周星驰的热度。

别说进步了,连保持水准都做不到,完完全全是在退步。

香港其它类型的电影的境况都是大同小异。

第三,香港电影很多类型片已经拍无可拍,拍到尽头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说香港很多类型片已经过度开发,创意点子都用光了。再拍下去也只是重复前面的创意,这么做观众必然出现审美疲劳,导致票房惨败,也就没有拍下去的必要了。

僵尸片 林正英已经拍绝了,后续再想推陈出新已经很难了。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所以到了僵尸片的末期,大多是一些粗制滥造的货色。票房惨败也就在所难免,渐渐地也就没人再拍僵尸片了。

赌片也是同理,王晶也已经把赌片的点子用完了。导致他后面拍的赌片,甚至出现了自己抄自己的现象(赌片的点子无非就是记牌、偷/换牌、特异功能、高科技、玩心理)。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比如《千王之王2000》里就用到了《赌神3之少年赌神》里的点子(反派找人在主角后面看他的牌,被主角用剪下来的纸牌角骗过)。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成龙的真人玩命动作特技片也已经后继无人,因为没人能比成龙更玩命(世界范围内也只有阿汤哥还在坚持亲身上阵特技动作拍摄了)。

枭雄片《跛豪》、《雷洛传》、《追龙》、《追虎擒龙》,拍来拍去也只是颜同、雷洛、跛豪的那些事迹,再无新意。

无厘头喜剧,周星驰也无法延续自己的辉煌。《功夫》是最后一部星爷还能让我笑的电影,后续的《长江7号》、《美人鱼》、《西游降魔篇》等,说实在的乏善可陈。

武侠片 徐老怪进入新世纪后也是频频失手。

《七剑》遭遇滑铁卢,《龙门飞甲》也是反响平平,完全无法与《新龙门客栈》相提并论。

但好在徐老怪及时痛定思痛,转换方向拍起了3D玄幻探案片的狄仁杰系列。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这可让国内一众拍烂片网剧的导演眼前一亮,纷纷跟风拍起了自己的狄仁杰探案系列。

什么《狄仁杰之天神下凡》、《狄仁杰之无头神将》等等乱七八糟的电影。

真可谓把蹭热度演绎到了极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影视圈的人才断层有多么严重,还得靠老一辈的电影人推陈出新,开发新的电影题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所难免,因为创新总是越来越难。

这就像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样,在大航海时代,发现新的人类居住地很容易。因为那个时候世界还没有互联互通,到处是处女地。

现在的世界已经互联互通,开发的差不多了。地球上除了深海里少数地方,再也没有战争迷雾了。

同理,在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各种类型电影,还没有被开发出来。香港电影到处是新大陆、处女地。

等到各种类型的电影被开发完全,再想开发新电影、发现新大陆就很难了。

放眼世界影视圈同样如此。

优秀的电影上个世纪已经拍的差不多了,现在流行的漫威宇宙电影,只是视觉特效大片,纯爆米花电影。

再也没能拍出接近《教父》、《辛德勒名单》这样高度的电影了。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造成类型片被拍尽的另一个原因是创作者思维枯竭了。

这在纯文学界很常见。不同于写架空的虚构小说,很多纯文学作家是以自身阅历为养分,来进行艺术创作的。经历用完了,艺术创作也到头了。

像陈忠实的《白鹿原》、余华的《活着》、曹禺的《雷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这些知名作家写出自己的成名作之后,再难有突破。因为他们的艺术来源,用来创作的生活阅历已经用完。

王朔更加直接,直接宣称自己灵感已经枯竭,生活阅历已经用完,封笔。

其实就算是虚构架空类小说的作者,也会有灵感枯竭的那一天。

比如古龙,古龙后期的作品频频上演自己抄自己的戏码。特别是《风铃中的刀声》,简直究极缝合怪。直接融合了《萧十一郎》、《天涯明月刀》等自己多部作品中的场景,可见那时的他灵感已然枯竭。

而且古龙自己阅历不够用的时候,会直接借用名著的设定、故事架构。

比如《圆月弯刀》直接套用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的设定和故事架构,甚至连黑人奴隶都原样照搬,改都不改。《流星蝴蝶剑》也是仿写《教父》。

金庸同样如此,不过他没像古龙那样炒冷饭、抄设定。只是在用完自己的灵感后就不再写新书,而是转向对原有作品的增删修补。

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影视圈。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陈凯歌拍完《霸王别姬》后,再难有突破。张艺谋的文艺片在《活着》之后,鲜有佳作。商业片在《英雄》之后也是每况愈下,直到《长城》跌到谷底。

王晶的《澳门风云》系列,《追龙》、《追虎擒龙》都在延续自己早期的风格,毫无新意。

吴宇森只能拍英雄片,执导的《太平轮:乱世浮生》和《追捕》都票房口碑双失利。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这些知名导演一再重复自己早期的创意,固守窠臼,难逃自身桎梏。就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阅历已经用完,灵感已经枯竭。

那么应该如何破局呢?

1.采用新技术

就像李安和卡梅隆带火了3D技术一样,我们可以用全新的技术来拍电影,把电影带到一个新的层面。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其实一直有电影大师在做这方面的革新,比如李安在《双子杀手》中就使用了120帧+3D的方式拍摄动作戏(传统电影是24帧),卡梅隆在《阿凡达》中使用的3D技术标志着3D电影走向成熟。《阿丽塔:战斗天使》中使用的技术,让这个动漫形象与真人无异。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的形式也会焕然一新。

在此我大胆设想,未来的电影会让观众进到电影里面。亲眼旁观电影的进展,就像《权利与游戏》中三眼乌鸦带布兰,见证自己父亲大战拂晓神剑一样。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更进一步,电影中主角的形象会替换成观众自己,自己成为主角,自己见证自己在一个架空的故事里经历一切。这样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会让观众大呼过瘾(现在流行的各种换脸,恶搞的鬼畜视频就是这样的雏形。比如芜湖大司马的各种换脸视频,肌肉金轮、潘嘎之交的风云换脸视频等)

2.采用新视角

这就像推理小说一样,现在很多推理小说作家,已经不把作品的重点放在悬妙的案件设计上了,转而探究人物心理、社会现实等其它视角了。

因为传统的推理小说已经把案件设计写绝了。什么暴风雪模式、密室杀人、本格派推理,已经写无可写了。再聚焦在案件设计上,只会落入前人窠臼。

因此,你现在会看到《白金数据》这样反应政治黑暗的,《惊叫》这样反应家庭伦理的推理小说。

电影也可以这样,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讲故事。

3.人才更新换代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要面临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会成为电影的养分。让新一代的电影人,拍出不一样的电影。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新生代还没成长起来,老一辈还在炒冷饭。但新生代终归会成长起来,老一辈也终归会退休。我们正处于一个振幅周期的低谷,必将迎来巅峰。

香港电影还会重回辉煌吗?

在我看来港片虽然可能复苏,但达不到之前的高度。

香港电影的辉煌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在那个亚洲四小龙腾飞的年代,香港电影的发展不光大陆不能比,放眼整个亚洲,连经济泡沫破裂后的日本也难撄其锋。香港电影市场也成为仅次于好莱坞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工厂。

资金、演员、导演、优秀的电影人才都涌向香港。这也是你在港片中能看到不少外国脸孔的原因,如藤原纪香、仓田保昭等。这一切一起铸就了香港电影的辉煌。

连韩国人都集体缅怀的港片为何没落?它还有崛起的可能吗?

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陆经济实现反超。对电影方面的资源和人才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他们纷纷投向大陆。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大陆的合拍片越来越多,北上拍片的导演和演员越来越多的原因。

想重铸港片的辉煌,必须资源回流。像以前一样,电影相关的资源、人才、资金都涌向香港。

但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港片注定没落,无法重回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