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秋战国,一个国家的强大,要看这个国家有多少马

作者:东山雅韵
春秋战国,一个国家的强大,要看这个国家有多少马

春秋战国时代的马

春秋战国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就会说这个国家是千乘之国,更强的则还有万乘之国。史书中有:“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战国时代万乘之国就有七个,而千乘之国也是有五个。史书中还有:“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周武王屈屈三百辆战车,就能攻灭殷商王国,而战国时代的众多诸侯国,即便是战车最少的诸侯国,在军事力量上也是能与周武王直接对抗了。

在这样的年代里,战乱不断,对战车的需求量自然而然就相当的大,而对驾驭战车的人才需求也是相当的大,很多著名人物皆是从战车御手而后成为主将的,古代六艺中就有专门的“御”学。这些御手们站在战车之上,其中最为重要的本领就是控制战车前面的战马,秦国的众多先祖甚至本身就是因为善于“御马”而为天子所重用的。一辆战车需要多少匹马呢?春秋战国时代一辆战车上往往有三人,站在中间的那位就是“御者”,战车前方中间有两匹马,称为“服马”;另外两匹马则在两侧,是为“骖马”。 《诗经》有“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就是说“御者”要用六条辔驾马御车,可见一辆战车至少就有四匹马。

春秋战国,一个国家的强大,要看这个国家有多少马

万乘之国,驰骋战场之马,至少就超过四万匹。千乘之国,驰骋战场之马,也是超过了四千匹。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一个国家的强大,其实就要看这个国家有多少马。关于这个问题,显然很早就为天子诸侯们所重视,《周礼》中就有“掌牧六牲”的牧正,这些牧正就要负责牛马的驯养,秦国先祖造父、非子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左传》载:“不有行者,谁扞牧圉”,还有“牛曰牧,马曰圉”,后来养牛的人就是牧,养马的人就是圉。

战国时代,就是国力衰弱的鲁国人,也非常重视驯养马匹。《诗经》中有:“有駜有駜,駜彼乘黄……駜彼乘牡……駜彼乘駽”,这些都是鲁国人赞扬鲁僖公的马之强壮。可见,国有良马往往是值得炫耀的事情,这跟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相关,养得起上万的良马,这个国家再差也差不了哪儿去。鲁国还有三桓家族,当国君力量衰微后,他们也各自驯养了很多马匹,比如在叔孙氏的封邑中,就专门有管理马匹的家臣,是为“马正”,也就是弼马温。当然这个弼马温的地位可就比那孙悟空要高得多,别人的属下还有“圉人”专门负责驯养马匹。

春秋战国,一个国家的强大,要看这个国家有多少马

很多名人都跟马有关,比如王亥驯养马,九方皋相马,齐桓公攻打山戎孤竹时有老马识途,还有齐国的军事将领田忌赛马,至于秦朝还有个赵高指鹿为马,马之在天子诸侯心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左传》有:“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人们为什么会说马首是瞻呢?显然这是来自战场之事,即是奔驰在最前面的战马就代表着这场战争的方向,就是要朝着马首冲击的地方,打败那里的敌人,就是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