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作者:樵夫0520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清光绪十八年(1892)《邹县续志》卷四学校志记载清代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光绪元年(1875)8位皇帝所颁文庙8块御书匾额,分别是:

万世师表(康熙二十三年颁):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南巡幸驾曲阜,亲至阙里孔子故居,赐御笔“万世师表”榜书,悬于大成殿中。翌年下诏摹搨此匾,颁发给天下文庙,所以全国各地文庙都悬挂此匾额。“万世师表”四字亦因此成为孔子的代称。凡提到“万世师表”,人们则会联想到孔子。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生民未有(雍正年间颁):"生民未有"匾由清爱新觉罗·胤禛皇帝御笔题写,一说是在雍正三年(1725年)御赐,一说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御赐。雍正皇帝题"生民未有"四字,颁定阙里孔庙,后诏定天下文庙大成殿予以悬挂,以昭示后人铭记孔子在创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所以邹县文庙亦悬挂此匾额。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与天地参(乾隆二年颁):“与天地参”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皇帝于乾隆二年(1737)御笔题书。《中庸章句》:“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朱嘉注:“与天地参,谓以天地并而立三也。”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参”也可理解为参拜之意。《易·说卦》称:“参天两地而倚数。”也可作“参贰地”。其寓意为赞誉孔子品德与天地并而为参。乾隆二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临雍"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行三礼,御书"与天地参", 匾,颁十三经、二十三史于曲阜阙里及天下学宫。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圣集大成(嘉庆四年颁):“圣集大成”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于嘉庆四年(1799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也,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这里用音乐作比喻:孔子善于把单个的音符,按音乐规律组成美妙的乐章,意即孔子能把古圣先贤的美德集于一身,形成自已的学术思想。寓意为孔子集古代诸圣贤之长于一身。《清史稿》记载:嘉庆四年二月丁丑朔,嘉庆皇帝"释奠先师孔子",但无题匾记载。登基大典后,嘉庆就到孔庙祭拜,嘉庆是"即位亲临"的一位皇帝。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圣协时中(道光元年颁):,“圣协时中”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皇帝于道光元年(1821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朱嘉注:“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又“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意为孔子的学术思想、个人情操,都是能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客观实际的。寓意为尊崇孔圣之道协和万邦,凡事处置得体,恰如其分,以求事业顺畅发展,国泰民安。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德齐帱载(咸丰元年颁),“德齐帱载”为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皇帝于咸丰元年(1851)御笔题书。语出《中庸》:“仲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复帱。”帱,多音字,这里读“道”,复盖的意思,言孔子之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纬天经地,无所不包完美无缺。“圣神天纵”是同治皇帝于同治元年(1862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尽天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话之谓圣,圣而不可之谓神。”程子注:“圣不可知,谓圣之至妙,人所不能测。非圣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又《论语·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耶?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降圣,又多能也。’”其意为,孔子是顺就天时应运而生的圣人。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圣神天纵(同治三年颁):"圣神天纵"匾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皇帝于同治元年(1862)御笔题书。"圣神天纵"的渊源分为两部分,一是"圣神"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程子注:"圣不可知,谓圣之至妙,人所不能测。非圣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另是"天纵"语出《论语·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降圣,又多能也。'"其意为,孔子是顺就天时应运而生的圣人。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斯文在兹(光绪元年颁):“ 斯文在兹”,是光绪元年(1875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皇帝御书。语出《论语·子罕》:“子谓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之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后死者”为孔子自称之词。因此,“斯文在兹”,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中和位育”:“中和位育”是清末代皇帝溥仪题书。匾文意指,按照孔子的中庸之道,就能达到“中和”,世间一切事物都能达到和谐的境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匾意是,称公布按圣人之道治世,就能达到天地间一切事物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呈现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景象。中和位育”,是儒家的核心口号,“中和”是目的,不偏不倚,谐调适度;“位育”是手段,各守其分,适应处境。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
历代清朝皇帝所颁文庙(孔庙)的御书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