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为了心中侠义,为主报仇,能做到多狠?吞炭毁容成就千古侠客

作者:欲离离

在主人被仇家所杀后,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古人为了心中侠义,为主报仇,能做到多狠?

古人为了心中侠义,为主报仇,能做到多狠?吞炭毁容成就千古侠客

豫让

公元前453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风雨飘摇,名存实亡,身为四卿之一的智氏被韩赵魏三家联手所灭,一时之间家破人亡。活下来的人已经迫不及待向新主宣誓效忠,但有一个人门客却为了心中的侠义,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家主智伯报仇。

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赵魏韩三家联手在晋阳之战中攻打了豫让所服务的家主智伯瑶,智伯瑶在兵败后身亡,身为家臣的豫让却侥幸活了下来,活下来的豫让没有向新主宣誓,更没有借此逃逸而走。他做了一个让自己后来青史留名的决定,他决定要孤身奋战为家主智伯瑶报仇,刺杀仇人赵襄子。据史书记载豫让曾多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最终被赵襄子所擒而杀害。

古人为了心中侠义,为主报仇,能做到多狠?吞炭毁容成就千古侠客

影视剧中豫让形象

如果事情就是这么简单,那肯定不足以让豫让在史书上留下一笔。那我们来看看,豫让为了替家主报仇,到底能有多狠?能有多么执着的信念成就千古侠名?豫让考虑到首先就是隐姓埋名,改名换姓,让大众先淡忘自己的存在。等到事态逐渐平息,豫让找了一个机会,他找到了一份在宫中厕所工作的机会。此后,豫让每天的打扫厕所的同时都会随身藏上一把匕首,随时等待着他的仇人赵襄子出现。虽然忍辱负重,但结局却是机会来了,而豫让也被抓了。失手后的豫让在赵襄子的审问下,坦诚直言,我就是要杀你为家主报仇。面对如此坦诚地回答,赵襄子反而大为所动,认为豫让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义士而将他当场释放。

按照事情发展,既然刺杀失败又惊动了仇人,豫让可以放弃了。但是,豫让偏不。既然赵襄子已经知道自己要刺杀他,那再更名改姓也于事无补了。这次,豫让来了个更狠的,他吞炭使自己变成哑巴,掩饰声音。浑身刷满漆,改变了自己的容貌。最终整形完毕,这下爹妈也不认识自己了。然后豫让藏在赵襄子出门的必经之路上,准备趁其不备,一举杀之。可惜,豫让没有影视剧中男主身上的光环,刚在准备出手的时候,赵襄子的马惊了。赵襄子命令随从搜查,结果可想而知,豫让又被抓了。

古人为了心中侠义,为主报仇,能做到多狠?吞炭毁容成就千古侠客

豫让吞炭

豫让的复仇之火不仅没有随着不断失败而熄灭反而越烧越旺。他后来又接二连三的想出各种方式来刺杀赵襄子。这不断的刺杀,不断的被捕,最终消耗尽了赵襄子的耐心,于是,赵襄子决定杀掉豫让。

在接二连三的刺杀未遂后,豫让又被抓了。这次当他知道赵襄子要杀掉自己后,他没有摇尾乞怜。他向赵襄子提出了一个请求“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这次我认命了。但是在死之前,你能不能脱下衣服,让我刺之,就当已经为智伯报仇了。”赵襄子深受其感,于是脱下自己衣服,豫让拔剑,狠狠一刺,豫让释怀了,此生无憾了。他以这样的方式为家主报仇了,于是将剑一横,大喊“我终于为九泉之下的智伯报仇了”,而后毅然自刎。

古人为了心中侠义,为主报仇,能做到多狠?吞炭毁容成就千古侠客

豫让刺衣报家主之恩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豫让,可能有人会说豫让是不是执着的有点傻,他为什么想不开非要去刺杀赵襄子,尤其是一次一次的失败,按理说足以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和义气。但是豫让却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瑶对我有知遇之恩,如果我不能为他报仇的话,那么我愧对我的良心。”

古人为了心中侠义,为主报仇,能做到多狠?吞炭毁容成就千古侠客

豫让自刎

豫让用自己的方式、自己信念、自己的执着给智伯瑶报了仇,不仅感动了仇人,还得到了赵国人尊重,更是备受后来统治者推崇。

故事讲完了,让我们回过头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豫让这样的毁容伤身为主报仇方式是否值得推崇。又是什么能让这样的一个人青史留名。

韩非子认为,豫让为了报恩,采用吞炭毁容这样极端的方式虽然感动了大众,看似舍身取义,但是实际上毫无意义。如果统治者推崇这种精神,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韩非子·奸劫弑臣》载:若夫豫让为智伯臣也,上不能说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其国。及襄子之杀智伯也,豫让乃自黔劓,败其形容,以为智伯报襄子之仇,是虽有残刑杀身以为人主之名,而实无益于智伯若秋毫之末。此之谓无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而世主之所多而求也。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详细记载了豫让替智伯报仇的故事,以示对豫让的肯定。到了唐代,人们对豫让也多持褒奖态度,不少诗人都作诗悼念豫让。

胡曾咏《豫让桥》:“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周昙《豫让》:“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到了宋代学者也是多有褒义。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一称:“豫子以不妄旧君,杀身而不悔,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乃引而置诸四子之间,不亦熏莸之共器乎?”苏辙《古史》:“独豫让,为旧君报赵襄子,有复仇之义。”

古人为了心中侠义,为主报仇,能做到多狠?吞炭毁容成就千古侠客

豫让桥

明清时期,也在文学作品和戏剧中多对豫让以忠义之士而进行推崇。君以知己待我,我也以知己回报;豫让吞炭毁容、化装埋伏,不断行刺复仇的方式,是一种精神和道义的追求,尽管历史上对其这种执着行为褒贬各异,但是从后世大量赞扬作品中以及今人的缅怀中,足以证明其千古侠客之名。那么,问题来了,在你心中是怎么认为豫让的这种行为呢?

参考文献:

1.《史记·刺客列传》,司马迁著,西汉

2.《豫让形象演变研究》,李璐,曲阜师范大学,2014

3.《有感于豫让报智伯》,吴汉卿,南方论刊,1999

一个历史学小硕士,与你一起探寻历史长河里那些稍不经意的瞬间。坚持用通俗有趣的表达展现历史上值得深思和回顾的人和事。喜欢历史,欢迎关注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