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敢怼上司的名臣——寇准

作者:一个喜欢历史的书呆子

公元991年,皇宋淳化二年四月,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年轻官员被任命为了枢密副使,位列宰执班底,又过了三年,官员又接着升至参知政事,成为了宋朝最年轻的副宰相,这个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一代名臣寇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出身背景的年轻官员,何以能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官拜高位?

这就要从宋初的社会背景说起,北宋作为一个建立在五代乱世基础上的国家,为了重新恢复散乱破败的国家秩序,自太祖时代开始,便格外重视内政上的治理,尤其到了太宗时代,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家人才,太宗一方面大力推广科举考试,一方面又着重提高国中文人地位,想以文化建设来消弭五代乱世所留下的武人跋扈之风。寇准作为皇宋朝的同龄人,自然站在了时代的节点之上,他19岁参加科考,当时很多人报以悲观态度,因为五代遗风提倡弱肉强食,时人普遍推崇年长者担任高位,正太在那个年代吃不开。太宗受时代风气影响,取士时也“年少者往往罢去”,有人出于好意,建议寇准虚报年龄以应付太宗的面试,但寇准却并不以为意,可能是出于高尚的品格,也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回答道:“我第一次面圣,怎么就可以欺骗皇帝呢”一个正直的人如果得了中二病,往往比较有魅力。这种魅力毫无疑问吸引住了太宗,于是皇帝陛下大笔一挥,寇准进士及第,前往巴东县担任知县,寇知县的工作干的很出色,在他的治理下,辖下居民每每交税,完全不需县衙上门催取,都会自觉地前来缴纳,到了第二任成安知县上时,正巧发生了与党项人之间的战争,年轻的寇知县响应组织安排,赶往西北前线押送军粮,对普通人来说,去前线运粮是个苦差事,但对于寇准来说却不算,寇准借着这次机会,第一次接触了北宋军界的人员,直面了西北前线严峻的情况。公元985年,北宋雍熙二年,寇准一回京城,马上憋出一篇论文,详细描写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和种种看法,文章上交入宫中,太宗读罢,立刻对寇准产生了兴趣。

其后太宗亲自出题《御戎策》当面考校寇准,寇准的答题也再次获得了太宗的认可。自此之后,青年寇准便成为了皇宋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偏偏是最为欣赏寇准的宋太宗,两人在脾气上常常发生冲突,两人都是要强的性格,太宗御极二十余年,从来都是大权独揽,身边培养出来的大臣也基本都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但唯有寇准,什么事都喜欢硬刚,当寇准还在担任枢密直学士的时候,副相王沔的弟弟王淮贪污巨款,但因为兄长身居高位的缘故,只是被安排打了一顿板子草草了事,宋太宗看中王沔的明敏善辩,想卖个人情,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料寇准却看不过去,当朝之上,他以另一个被明正典刑的贪官祖吉之事为例对比王淮,迫使太宗只得把对王淮的判决改为为杖一百,降定远主薄。这件事寇准虽然做得有些粗糙,但毕竟是站在公理一边,于国家来说,国朝建立之初,正需要建立一个可靠公正的新秩序,来开拓新时代的道路,宋太宗虽然有能力,但是私心过重,正需要一个直臣在身边时刻劝谏,寇准的存在颇像是魏征与唐太宗的关系,宋太宗作为唐太宗的仰慕者,也算是乐于为之,其时太宗尝问宰执道:“朕欲擢用寇准,当授以何官?”宰相看寇准年轻,建议升为开封府推官较妥当。不料太宗竟然怒道:“这样的官职怎么配得上寇准?”宰相没辙了,只能回道:“那要不做枢密直学士?”太宗沉思良久,才满意点头。此后又只过了两年,寇准便晋身进入宰执班底。

太宗看中寇准的正直刚毅,孤傲不群,这为宋朝带来了新的气象,宋朝之所以没有成为五代之后第六个短命的朝代,有寇准这样正直的年轻人加入,是个重要的原因,但这种缺少情商修饰的刚直,在为难之际或能让人警醒,在太平之时却往往不合时宜,遭人嫉恨,不断地有官员参与到攻讦和陷害寇准的队伍中来,这些折腾还五花八门,一会儿有人在大街上拉着寇准高呼万岁泼脏水,一会儿又有人不满寇准在南郊祭祀中的安排而上奏章弹劾,那时的寇准毕竟还是太年轻,面对这些指控,当然是来者不拒,一个个摊开来当朝对骂,宋太宗看着自己的朝堂快要变成菜市场,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做些什么了。太宗一朝,寇准先后两次遭贬,太宗希望借此能磨砺寇准的性格,但是遗憾的是,寇准什么都好,就是情商低,以至于太宗都无奈地对他说:“养只麻雀都能懂得人的心意”

当然也就是这么一位连“麻雀”都不如的寇准,却逐渐在国家危难的时刻,表现出了他的价值。太宗晚年时面临继承人的问题,他虽然选择了皇子元侃在,但因为元侃政治根基浅薄,始终放不下心。在此时刻,他急召远在青州的寇准回京商议对策,君臣多时未见,自然颇为感念。太宗问寇准:“你怎么回的那么晚?”“臣非召不得回京师。”太宗又接着问:“我的几个儿子谁能成为继承人?”当时后宫中的李皇后和大宦官王继恩都反对立元侃为太子,近臣如李昌龄等也有自己的谋算,寇准知晓其中故事,于是回道:“陛下是在为天下人选君主,这么重要的事,不能够去询问后宫,太监和近臣,只有陛下亲自看中的人,才是可以托付天下的君主。”

有次一番对话,才坚定了太宗的决心。

由是,元侃太子之位得定 ,也因为寇准的这番铺垫,吕端后来才有底气扶立真宗继位,稳定朝局。在这段时间里太宗与寇准二人相处甚佳,一日酒宴之后,太宗兴致盎然,将自己仅有的两条犀带拿出,一条自用,另一条赐给了寇准,寇准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将这个犀条带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