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作者:太原道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第十章、脊梁:共御外侮平型关

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诗经《大雅·皇矣》

壹、万里长城入太行

如果说太行是天下之脊,那么,太行山长城,无疑正是太行山的脊梁,而它在此后的岁月里,作为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物质见证更是成为民族的脊梁、国家的脊梁,支撑起延续几千年从未断绝的文明与辉煌。

(略)……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狼牙口长城及茨字贰号台 摄影/李旭光

狼牙口,位于灵丘县上寨镇大地村以东的晋冀边界,因狼牙山而得名。关门设于晋冀古道上,两侧建有石砌城墙,向两端延伸数百米至山险处消失。狼牙口现存一块珍贵的明代巡边碑,为万历元年(1573)秋,阅视蓟辽保定边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汪道昆携蓟辽总督刘应节以及保定巡抚、直隶巡按、井陉兵备副使、保定总兵等文武官员所立。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荞麦茬长城 摄影/胡蕴

荞麦茬长城,也称拴马庄长城,位于灵丘县荞麦茬村与涞源县拴马庄村之间,自然基础,墙体直接砌筑在山体的基岩上,毛石干垒砌筑。荞麦茬长城全长801米,呈“人”字形布局,设置有5座包砖空心敌台。最东端为插字肆拾柒号台,毁损较为严重。荞麦茬长城中段向北凸出一截墙体,墙体心头为插字肆拾玖号台,匾额犹存。最西端为插字伍拾壹号台,这也是插字号敌楼的最大编号。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茨沟营堡 摄影/张珉

茨沟营堡,位于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繁峙县神堂堡乡茨沟营村,守备设于嘉靖三十三年,堡建于万历三年。茨沟营堡四面环山,平面呈不规则形,因山、河形势用毛石垒筑而成,周长1676千米。茨沟营堡外围的晋冀通道上,还建有茨沟营西岭长城和茨沟营南岭长城,墙体上设有关门。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航拍茨沟营堡 摄影/张珉

航拍茨沟营堡,右侧沿山脊建有北墙,北墙最高点上建有茨字叁柒号台,叁拾柒号台为目前所知茨字号敌台的最大编号

贰、竹帛口: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茨沟营下辖的34处隘口,按照地形的险要程度和防御的难度分为极冲、冲、缓等几类。所谓极冲,就是直接处于敌我接界处且难于防守的地区。茨沟营防区内的极冲共有两处,分别是牛邦口和竹帛口。

牛邦口位于灵丘县牛帮口村,扼守着繁峙与灵丘之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牛邦口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建长城一道,万历初年又建包砖空心敌台4座,编号为茨字拾捌号至贰拾壹号台。目前,除茨字拾玖号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修建G108国道被毁外,其余三座挺立如初,尤其是茨字贰拾壹号台,是山西所有敌台中外立面保存最好的一座。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牛帮口 摄影/张珉

牛帮口,明代写作牛邦口,设置有包砖空心敌台4座,现存3座。茨字拾捌号台位于谷底G108国道至花塔村的乡村公路边,著名战地记者沙飞1937年在这里拍摄了《八路军骑军挺进敌后》的经典照片。另外两座敌台位于西侧山梁上,分别为茨字贰拾号台和茨字贰拾壹号台。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茨字贰拾壹号台 摄影/张珉

竹帛口位于繁峙县韩庄村,这片地域正处于恒山支脉、太行山脉、五台山脉交汇之处,在宽达百余里的纵深内,群山连绵,沟谷纵横,地形错综复杂,竹帛口河谷成为忻定盆地通往河北平原的一条天然通道,北京至昆明的G108国道即由此穿过。

竹帛口与平型关同属内长城,两个防区紧密衔接,相距不过30余里,但因为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两者的防御方向完全不同。平型关属山西镇,主要防御敌军从内长城外侧的蔚县、涞源、灵丘盆地突入山西的忻定盆地,简而言之就是防东。而竹帛口则属于真保镇,主要防御敌军从内长城内侧的忻定盆地进入河北的阜平、保定,简而言之就是防西。

竹帛口作为茨沟营防区的第一道防线和最重要的隘口,依托地形修筑了2000余米的石砌长城和13座包砖空心敌台,敌台的分布密度甚至超过了猴儿岭。这些敌台以河谷为界,北侧11座,编号为茨字贰拾贰至叁拾贰号台,南侧2座,编号为茨字叁拾叁、叁拾肆号台。目前 ,基本完整的仅存4座,分别是北侧位置较高处的茨字贰拾肆至贰拾陆号台和南侧山顶的茨字叁拾肆号台,北侧3座敌台上保存至今的编号石匾成为研究茨字敌台分布和推断失匾敌台序列的重要依据。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竹帛口长城 摄影/张珉

竹帛口,位于繁峙县,今称韩庄,上图三座包装空心敌台由近及远分别为茨字贰拾肆号台、茨字贰拾伍号台、茨字贰拾陆号台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竹帛口长城 摄影/刘国民

据当地村民介绍,竹帛口敌台主要毁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G108国道时平毁一座,根据长城走势判断应是茨字叁拾贰号台。之后,在修建京原铁路时期,又有多座敌台的砖室被集中拆走砖石做了建筑材料,仅剩台基幸存。

沿竹帛口河谷行进60公里是河北省阜平县的吴王口,茨字拾陆号台就巍然屹立于山口。在敌台南立面下部的基础条石上,镌刻着井陉兵备副使孔闻诗题写的一篇短文,记述了崇祯七年(1634)后金军队对茨沟营防区的一次进犯。

这一年的闰七月,西征蒙古察哈尔部的后金军队在回师途中,突然从大同镇入塞,攻破得胜堡后长驱直入,继而又进犯山西、宣府等镇。大同总兵曹文诏与宣大总督张宗衡虽然全力抵御,左卫、朔州、代州、浑源、灵丘、繁峙等地仍遭兵燹,以至总督张宗衡和三镇巡抚、总兵以及救援不力的山海总兵尤世威、宁远总兵吴襄都被严厉追责,兵部出具处理意见之后,崇祯皇帝认为处罚过轻,为此质询兵部尚书代州人张凤翼,结果改判9名文武大员全部流放边疆。

在这场浩劫中,尽管茨沟营防区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整体表现还算差强人意。后金军从竹帛口退走之后,孔闻诗以一篇短文来抚慰官兵,激励士气,并在文末借用《大雅·皇矣》歌颂西周先祖功绩的英雄史诗赞叹道:“诚哉,我岗!我陵!我泉!我池矣!”这句话的大意是,如同当年英勇神武的周文王一样,我们成功击退了来犯之敌,金瓯无缺,山河无恙,我们的山冈、我们的丘陵、我们的清泉、我们的池塘,岂容铁蹄来践踏!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吴王口茨字拾陆号台孔闻诗题记 摄影/张珉

题记内容:明崇祯甲戌,奴酋内犯寇茨沟,我兵奋勇歼奴殆尽,奴拼死夺竹帛口而出。诚哉,我岗!我陵!我泉!我池矣!仲秋九日,井陉兵备道,阙里孔闻诗识,吴王口管总杨天受造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狼牙口茨字壹号台 摄影/刘国民

茨字壹号台,位于狼牙口西墙上,为包砖空心敌台,砖石混筑,下为13层条石基础,条石基础上再砌条砖及腰檐,台体通高近10米,台体平面东西长10.7米,南北10.5米。台体于东西两墙各设一门,券门两侧设箭窗,南北两墙上各辟四个箭窗。敌台顶部设施和内部券室已损毁。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龙须台茨字叁号台 摄影/刘国民

茨字叁号台,位于灵丘县上寨镇龙须台村,矗立于山谷东侧山梁上,敌台两侧残存百米余石墙。茨字叁号台券门设于东墙,匾额仍存,券门两侧各开一个箭窗,其余三面各开四个箭窗,台室内部平面呈回字形。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铜碌崖茨字柒号台、茨字捌号台 摄影/张珉

灵丘县下关乡铜碌崖村北侧的山崖上,两座包砖空敌台隔沟对峙,券门上的匾额今已不存,据推测,右侧为茨字柒号台,左侧为茨字捌号台。茨字柒号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两侧各开4个箭窗,西侧开2个箭窗,东侧开一门一窗,东侧还建有米百余石墙。茨字捌号台券门开在西侧,券门两侧各有一个箭窗,其余三面各开3个箭窗。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木佛台茨字玖号台 摄影/张珉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潘铺茨字拾壹号台、茨字拾贰号台、茨字拾叁号台 摄影/张珉

叁、平型关:生生不息民族魂

抗战初期的节节败退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追求民族独立所必须承受的代价。但是,平型关前,我们也以殊死的抵抗和一场来之不易的大捷正告侵略者:“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不要陈兵在那丘陵,那是我们的丘陵山冈!不要饮用那泉水,那是我们的山泉池塘!祖先的土地,子孙的家园,绝不容铁蹄践踏!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修缮后的平刑岭堡 摄影/杨东

在2019年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中,明确了长城保护的总体策略主要有:原址保护、原状保护;坚持不改变原状、最低程度干预的原则;妥善保护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包括2015年修缮的平刑岭堡在内,我们的长城保护和修缮工程是否符合这个策略呢?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平型关城 摄影/杨东

平型关在明代写作平刑关,乾隆年间仍用此名,咸丰年间开始写作平型关。平刑关城,位于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正德六年建,嘉靖二十四重修后始称关,辖团城、太安、车道、平型岭四堡。现存关城周长约1050米,东门已毁,南门残缺,唯有北门及瓮城较为完整,近年进行了简单修缮和旅游开发。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团城口,平型关战役主战场之一 摄影/任彦龙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茹越口,平型关战役主战场之一 摄影/鬼斧神工

长城·民族魂 | 平型关:我岗我陵我泉我池

█ 广灵北齐长城沿线的抗战国防工事 摄影/张珉

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每一次人类命运决战的危急关头,都义无反顾地站在正义的一方全力以赴,成为世界秩序的捍卫者的历史潮流的推动者。就在这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抗争与一年又一年不忘初心的守望之中,长城以担当、忠诚、包容、坚韧的精神品质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传承,砥砺前行,凝聚为生生不息的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