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作者:笔耕墨耘

世界之大,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

天下武侠作者奇多,漫天繁星,独有金庸才是侠之大者,众星拱月。

每个人都需要通话,每个人也都将长大。长大的成人要看成人童话。除了金庸的武侠,天下没有第二家成人童话。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两个武侠小说的大宗师,一是金庸,一是古龙。

金庸和古龙是中国武侠小说写得最好的两个人,两人气质不同,风格迥异,联手将武侠小说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金庸生平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我们熟悉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剑》,每一部都能拿出来作为金庸的武侠代表作。

古龙则著作了七十余部武侠小说,代表作也不少,像《多情剑客无情剑》、《武林外史》、《欢乐英雄》、《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古龙作品。

金庸1955年开始写武侠小说,当时梁羽生凭借《龙虎斗京华》一炮而红,金庸小试牛刀在报纸上连载《书剑恩仇录》,他将原名查良镛的庸字拆开做笔名,小说刚连载一半,就已经轰动当地,接着《碧血剑》、《雪山飞狐》相继问世,金庸声名大噪,《射雕英雄传》一出,更是石破天惊,全城争读,就此奠定金庸武林盟主的地位。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曾说:“凡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和“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足以显示金庸武侠小说的流传之广,阅读群体之大,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神奇的魅力。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辉煌,不光是因为他的小说拥有巨大的粉丝数量,更重要的是说他的小说博大精深,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以诗意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作为读者,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得以与传统相连接,寻找到一丝苍凉而温馨的归宿之感。

金庸拥有极大的粉丝群体,古龙也不遑多让,凡有中国人、华人的地方,就有古龙的武侠小说,就知道古龙这个传奇响亮的名字。

关于古龙流传最广的两句话是“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和“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很多人只知道这是关于古龙的传说,却不知道这是两幅悼念古龙的挽联。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古龙是个浪子,他爱喝酒,爱美女,讲义气,他是一个异数,是一个奇迹。当金庸的武侠小说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再也没有人能写出这么精彩好看的武侠小说了,坊间对金庸的评价最著名的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这十二个字。金庸成名较早,金庸已经功成名就的时候,古龙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子,对金庸自然也是“高山仰止”的一种仰视。

古龙骨子里不是个容易服输的人,他骨子里是桀骜不驯,同时他又有天才而敏锐的头脑和眼光,他看出了传统武侠小说的弊端,甚至已经走向末路。因为金庸写的太精彩了,金庸创造的大一统的江湖格局已经深入人心,换句话说,金庸将传统的武侠小说写到了极致,很难有人可以踩在金庸的肩膀上进行创新。

想要在金庸擅长的领域超越金庸无异于痴人说梦,古龙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古龙另辟天地,打破金庸这种面面俱到的、东南西北大一统的江湖写法,于是有了《多情剑客无情剑》这部巅峰作品。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写武侠,就不能不提“武”和“侠”,武侠就是“武”和“侠”的结合,金庸曾说“武侠,武是手段,侠是目的,宁可无武,不可无侠”,这也在金庸小说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武”就是武功,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必须有武功,所以我们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有不同的门派,不同的套路,五花八门的武功。

金庸笔下最著名的武功是“降龙十八掌”,古龙笔下最有代表性的武功应该是“小李飞刀”。

有武,就必然有打斗,有武打场面,对武打场面的描写,是一个武侠小说作家必不可少的技能。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我们看一片段:

乔峰叫道:“我来领教领教聚贤庄游氏双雄的手段。”左掌一起,一只大酒坛迎面向游骥飞了过去。游骥双掌一封,待要运掌力拍开酒坛,不料乔峰跟着右掌击出,嘭的一声响,一只大酒坛登时化为千百块碎片。碎瓦片极为峰利,在乔峰凌厉之极的掌力推送下,便如千百把钢镖、飞刀一般,游骥脸上中了三片,满脸都是鲜血,旁人也有十余人受伤。只听得喝骂声,惊叫声,警告声闹成一团。 乔峰左足踢出,另一只酒坛又凌空飞起。他正待又行加上一掌,忽然间背后一记柔和的掌力虚飘飘拍来。这一掌力道虽柔,但显然蕴有浑厚内力。乔峰知是一位高手所发,不敢怠慢,回掌招架。两人内力相激,各自凝了凝神,乔峰向那人瞧去,只见他形貌猜琐,正是那个自称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无名氏“赵钱孙”,心道:“此人内力了得,倒是不可轻视!”吸一口气,第二掌便如排山倒海般击了过去。 赵钱孙知道单凭一掌接他不住,双掌齐出,意欲挡他一掌。身旁一个女子喝道:“不要命么?”将他往斜里一拉,避开了乔峰正面这一击。但乔峰的掌力还是汹涌而前的冲出,赵钱孙身后的三人首当其冲,只听得砰砰砰的三响,三人都飞了起来,重重撞在墙壁之上,只震得墙上灰土大片大片掉将下来。 摘自《天龙八部》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这是典型的金庸式写法,金庸小说中的武打场面很多,一招一式,金庸都会以博大的才气,进行详细的艺术描绘,带给我们永恒的回味。金庸笔下的武功,神奇莫测,同时金庸又注重在离奇中求得真实和完整,注重每一招每一式的描写,清晰明了,掌力排山倒海,掌风可飞沙走石,甚至可以击落空中的飞鸟。

众所周知金庸博学多才,想象力极为丰富,他将琴、棋、书、画都融入武功,从容演绎,令人神往,诗剑合一,文武合一,自我与自然的合一,所以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多姿多彩,趣味无穷。比较著名的是出自《易经》的降龙十八掌,《侠客行》中李白的诗直接被演化成绝世武功,“玉女素心剑法”更是每一招每一式都以古代美人为象征。

金庸描写武功招数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以武功凸显人物性格,像“降龙十八掌”只能由乔峰和郭靖使出来才算真正的降龙十八掌,因为乔峰豪情奔放,郭靖质朴刚强。“黯然销魂掌”只能是杨过使用,这是杨过忧伤、痴情的心态流露;“蛤蟆功”只能是毒辣阴狠的欧阳锋使用,“辟邪剑谱”只能是岳不群、左冷禅、东方不败等表里不一的阴谋家使用。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再看古龙的:

剑光一闪,闪电般击下。 卓东来没有犹疑,没有畏缩,也没有被闪电般的眩目剑光所迷惑。 他已经在光芒闪动中找出了这一剑的尖锋。 剑的尖,就是剑的心。 剑势随着尖锋而变化,这变化就是这一剑的命脉。 他一刀断了这一剑的命脉。 满天闪动的剑光骤然消失,卓东来的刀锋已经在司马左颈后。 他已经完全没有闪避招架还击的余力,削铁如泥的刀锋在一瞬间就可以割下他 的头颅。 只有刀光一闪,没有鲜血溅出。 这一刀是用刀背下去的。 然后他就走;既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司马超群一眼。 司马忍不住嘶声问,“你为什么不杀我?” 卓东来还是没有回头,只淡淡的说:“因为现在你已经是个死人。” 摘自《英雄无泪》

通过对比,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金庸和古龙的招数风格不同,古龙和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招数有完全不同的味道。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其实早期的古龙也也曾写过金庸这样的招数,武功的设计写法曾模仿金庸,举个例子:

这是古龙模仿金庸的写法,看起来一模一样,深得金庸三昧。

但是古龙并没有继续用这种写法,因为古龙知道,这样写,最大的成就也就是“金庸第二”或者“金庸的传人”。

所以,古龙另辟蹊径,古龙说:“武侠小说中当然不能没有招数,但是描写招数的方式,是不是应该改变了呢?”

不管是“平沙落雁”还“玄鸟划沙”、“黑虎掏心”、“猴子偷桃”、“拔草寻蛇”这些在古龙看来,已经有些落伍了,读者已经看了很多遍了,几乎当时的武侠小说作者都是这样写招数的,有板有眼,有名有实,而且这样的武打场面更是已经泛滥了,读者已经视觉疲劳了,金庸则是依靠自己博大的才气掩盖了这一点。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所以古龙开始独辟蹊径,自立门户,自创武功,古龙笔下的武功以无胜有,以空应实,若隐若现,玄妙无穷,正是古龙最具创造性的武功“无招之招”。

高手对决,对方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对方的剑就已经出手,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出手的,更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拔剑的,就已经倒下了。

在古龙笔下,繁杂的招数都不见了,招数优美的名字也不见了,只有两位武林高手在对峙,只有紧张的气氛和微妙的心理活动,尤其是那种目不转睛地审视对方,企图看穿对方弱点的眼神,让人心潮澎湃。

在古龙眼里,武功是用来取胜的,不是为了给人看的,所以他不玩什么花招,真正的高手,取胜往往是一招一瞬间的事情,一招不中就全身而退,绝没有两人打了半天拆了上千招还不分胜负的情况。

古龙认为,武侠小说中的动作和招数,不一定就是打,小说中的招数描写,应该是简短有力的,虎虎生气的,不落俗套的,应该是先制造冲突,事件的冲突、情感的冲突,然后各种冲突堆积成一个高潮,然后在制造气氛,肃杀的气氛,这样才刺激。

金庸开创独有风格,古龙另辟蹊径也开创新路数,两人谁更胜一筹?

古龙这么想,便这样写。

于是我们在古龙小说里看到了这种刺激,看得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和对峙的两个武林高手一样紧张。

用气氛来烘托动作的刺激,的确是一条很高明的路子,古龙之前从没有人这样写,从没有人这样处理武打设计,古龙开创了武侠小说新的写法。

这样的天才的古龙,不得不让人折服。

金庸和古龙都开创了自己的天地,独创了自己的风格,都带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至于金庸和古龙谁更胜一筹,这种比较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正如我们难以比较“降龙十八掌”和“小李飞刀”到底哪种武功更厉害一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