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乐”字探源:“找乐子”?先搞懂如何造“乐”字

作者:汉字探源

峄山碑字解122乐

乐:“找乐子”?先搞懂如何造“乐”字!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生活如何过得有滋有味,需要自己给自己“找乐子”。如何让生活充满乐趣?只要明白“乐”字是如何造出来的,也许你就会是一个拥有“高质量生活方式”的人!

“乐”的繁体字是“樂”,从繁体到简体,笔画从15到5,一个大跨步的简化,但其“风骨犹存”,基本构架——“木”字底还在,只是上部繁杂的部分被一撇一横所替代,简而不失其韵味,应该说是汉字简化的一个成功典范。不过,“乐”字之所以简化得如此精彩,还与一个书法大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先看看“乐”字的字形演变。“乐”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乐”字探源:“找乐子”?先搞懂如何造“乐”字
“乐”字探源:“找乐子”?先搞懂如何造“乐”字

金文是

“乐”字探源:“找乐子”?先搞懂如何造“乐”字
“乐”字探源:“找乐子”?先搞懂如何造“乐”字

小篆是

“乐”字探源:“找乐子”?先搞懂如何造“乐”字

探寻“乐”字的本义,还得从甲骨文字形说起。

从“乐”的甲骨文中字形看,是一件古老的乐器。上部字符是“丝”,表示用丝做成的弦;下部字符是“木”,是弦乐本身的木结构。不要说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的远古时期,即便是生活资料极其丰富的现代,音乐也始终是一种享受,美妙的音乐可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故“乐(yuè)”字后来转声为喜悦欢乐的“乐(lè)”。所以说,要想“找乐子”也不难,让你的生活中充满音乐元素,那你就不可能不快乐!

“乐”的金文字形,在继承甲骨文字形的同时,字形结构也有了新变化,即在两条丝弦之间多加了一个“白”字符号。这个“白”表示一面鼓,说明当时的音乐水平,已经把打击乐和弦乐揉合在一起了。仔细品味一下这个“乐”字,感觉和现在的架子鼓还真有点儿像!“乐”的小篆字形、隶书及楷书繁体字,都是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

到了东晋,出现了书法大家王羲之草书的“乐”字

“乐”字探源:“找乐子”?先搞懂如何造“乐”字

于是,六朝以后,便出现了草书楷化的民间俗字“乐”,最终成为如今使用的简化“乐”字。

对于“乐”字字源的解释,也有其他一些说法,譬如有人认为金文乐中增加的“白”字符号,是表示弹奏琴弦用的拨片。还有说法认为,“乐”字上面的代表丝弦符号的,应该是树上结的果子,“乐”字的本义是孩子们上树摘果子,有收获,所以高兴喜悦,就有了“乐”的本义。

《说文解字》:“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pí古同鼙,鼓名)。木,虡(jù古时悬钟鼓木架的两侧立柱)也。”

什么是“五声八音”?《说文解字注》补充解释:“《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音下》曰: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乐之引伸为‘哀乐’之乐。”

总而言之,五声八音总称为“乐”。五声是宫、商、角、徵、羽,八音是丝、竹、金、石、匏、土、革、木。“乐”的小篆字形下部字符是“木”,古时叫做“虡”,也即木架。“乐”字上部字符“象鼓鞞”,就是说是“鼓”和“鞞”的组合体。需要补充解释的是,“鞞”应当是“”(pí),“”是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说文解字注》曰:“鼓大小,中象鼓,两旁象也。”意思是说,“乐”字上部的字符,中间的“鼓”,两边是“”,而不是丝弦。

诸多说法,不妄加评论,了解一下也就罢了。

继续阅读